资源描述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反思
巴彦县兴隆二中 刘树锋
今天,按照学校教学要求,我出示了一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公开课教学。整体感觉课程进展比较顺利,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但是,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些深入思考,以此来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首先,关于教学设计中的预设与生成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原本设计是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示范画出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再让学生独立画出反比例函数y= - 的图象。通过画函数图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 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为未来画其他函数图象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获得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再画出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探索归纳图象性质。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画图和研讨过程,感受性质的可靠性,有利于加深理解和掌握。通过这样的“从特殊到一般来认识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画函数图像时对描点法掌握的比较好,同时对反比例函数的特征也没有产生质疑,相反对图像特征产生的原因很感兴趣,并且具体提出了这个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我果断改变了教学思路,顺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图像特征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自然过渡到理性分析,从而圆满地发现和归纳出新知。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获得了教学效果。
通过这个事实,让我进一步理解了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辩证关系。教学预设是我们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情分析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做出的预测和估计,它只是一个计划或假设,可能比较接近实际情况,但不可能代替实际,而生成则是发生在具体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受课堂中很多因素的影响,是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掌握课堂中的一切信息,随时调整课堂教学,不能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当然,没有好的预设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但预设和生成都可以随着课堂教学的实际来发生。
因此,我觉得这样的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完成预设和生成之间的转变,值得以后借鉴。
其次,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
新课程要求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教学是否有效要通过学生的发展来评价。因此,教师再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关注学生,一切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设计。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突出学生的“学”。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自己角色的转变,做一个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没有一味的讲解灌输,而是耐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发现新知,思考和讨论知识的发生原因和发展情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获得直接感受,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整个课堂气氛比较融洽,学生在平等轻松快乐的状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但掌握了知识也学会了学习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当然,本节课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改善,比如:
1、关于备课的问题
尽管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是过多的考虑了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如何学,没有充分地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致使在教学中不得不改变了原有的计划,尽管处理的较好但也说明了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2、关于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要注重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选取的教学素材与生活实际背景联系略少一些。
3、关于情境创设的问题
数学教师应善于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便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本节课的引入过程有些平淡,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
当然,本节课还有好多方面需要提高,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