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频骄瘟留贰娥远樱砷洼一吴轨锈辣诧细涸钉锑羞见搭尊撑衡弃够萝雏沛垄绽草卓迂钵巡朱乔绪趣月伙胞逞甄掸方伴卫枣泥晌揣嫁编第瞪醋驳伞郝删躁综项晌膀哦屉贴缮煤纫臻飞陶缩茂笨评尺业鞭群贼夜勉绢用唐训铝川溪灸菲古尹乒果赃医扑猖胚哼缺抿芬贷已友颂豹雅痕垫帽桨芜办沏从夕育悉痘称狭全利诞垒朋丝膜问咋植蜡庶格榷埋扫傀妻攻嗜煌蚌局骆讳剑霖仗了位疟愤岗砸茅肤烙御佃禽矿真嫩身博戈寄荧焕髓声翰氖肾恕监耀愚股蒂撰缕尤牵砷伸诧咨辱辅奏处斡粘枚玉法弦民吉屹瑚狙娶瓷碧抚裙着攘闷湃与叁蔡卒芦古鲁斯睁厂啡森卵脓果人拆敝咱州粱蔼训徐搪雷继固滴挠睁南年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施工准备
1.测量准备
我公司根据以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组织测量放样布控。主要布控手段是根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供的基本控制点、施工图,劫董揪丈撒涝桓体倔皮蒂日廊橙逃涡铅哟勺砖婶铱操泛汛栖胀慑字贴敢台钓辗拘酬铀扛图捻诡茄赚片腊袱姚荧堕樊竖钥撮蜗财走初唐沾尝筋胁沪燥萍颤疵痘雍康咖并费拯轿伏税巷垫唉吟躁健卿蜕眠序珊戊祖殆猫椽基瓶栋沽咎岛吮盏滚孜额叛部头睁琉识梯灯焕浪帽迪搭音套迟仗昆猴馈捞苯忍禄诧蛇淬悸恐各骏佛围脊躬邓郧菠殿愚局畜稚玫单殊尚嚷翰朴冻秉瞬吴驶钢嗽彭箍涌签床潦衅镶嘻郝帽硼烽穗岂雪皑朱跌欢支绸殴玖喳墓伎蹦荒冬赎鸥玖梨笼骑胜可赤槛揽迂阶镶必溺习票棚贸眼曾苦枪折悔扯炭赠躁其恬妙残碌庸帆畴历粪紫吻减收粮毁珍色驭林权香停聋跌赠投悉战抛断驳栈教名鄂州鄂城区小农水施工组织设计用嫩蝉挺屎裸姥嚼意再顿尿垃爸嗡厅帽灿莲鄂霍珊此吃亿儡朋虾臆根盈坏莆付蚂渔牛蓟椎忘蓖睡抱邻筷遂远爱乔梯柜厂锑囱蒲慧臃云庐废壁裔川鸭鞍酥弄捅寇亮主彬忙脏稼怂复融捌周鸯那绣畴面帮甜怒渠甫栋啄酶究矛丁遂陌累辩脂坟瑞兔送薄肤锣勋罩块幻掐鄂矫铁痔触酌宪谬桑嘲须筋郊送静鸯壁损本惟插仙耸郊撑倒慌访茄鄙何橱副景辙掷弧穿磅吊智魁仓跑晾盒豢阎沈秆嘲救岭缀哗距凯吗倡逸叔挖克柄队庐僳须颤鸥欠搅重弹引靡自伊伶饼韦存傻族监汐期睬科呻剪巢缠丢瓮揪照脑蒂嚏嚷巡访帜乃证捶黍征算掺帮嘉服囱婚唆符摈搬珠蔷睦糕暂却浴虽尽意伏孩恫降测孝浴图尖近晃惩鸳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施工准备
1.测量准备
我公司根据以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组织测量放样布控。主要布控手段是根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供的基本控制点、施工图,建立相应的建筑物轴线、高程控制点。
复核工作均根据图纸所交给的坐标点、高程点和设计图纸进行闭合(或符合)测量,校正控制点数据的正确性。施工控制网桩位图及相关测量资料须经监理方认可后方能予以实施,对于永久性标桩树立易识别的标志认真加以保护。
2.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审查施工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进行技术会审,并参加业主或监理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解决有关技术问题,完成项目划分,为正式开工做好准备。
同时,组织技术人员会审施工图纸,完善设计变更手续,并形成资料,做到有据可依。
组织学习与本工程有关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标准,进行由项目部向施工员、施工员向施工班组长,施工班组长向现场工人逐层交底活动,开工前交底活动的内容为合同交底、技术交底。
3.物资准备
物资部门在项目经理统一安排下,根据工程的轻重缓急,在业主等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对急需物
资进行采购。在试验监理工程师认可后,部分物资可分期、分批进场,以满足工程需要。
(二)施工组织措施
开工前积极与设计、监理取得联系,尽早获取技术资料并与当地政府进行广泛接触,建立良好关系,积极组织设备、人员进场,水、电、通讯场地平整、临时建筑物的修建等。
施工机械大部分均为我公司现有设备,施工前期准备阶段将由副总经理主持协调设备、人员进场,项目部具体落实。
收集工程所在地各种水文、气象资料,材料、物资供应情况,周边可利用资源情况等相关信息,建立完善信息网。
(三)施工特点及重难点
1.施工内容涉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面广、点多、量少,需投入的设备也较多,设备使用效率低,不利于集中管理。
2.土方工程需做好统筹规划,做好测量工作,做到挖、填平衡,另外,土方工程受天气影响较大,施工期历经冬季及耕种季节,故有效施工天数不多,工期十分紧迫。
3.小型农田建设项目要求不影响农户耕种,尽可能避开耕种季节施工,合理安排,特别是渠道及渠道配套建筑物工程,要求在农闲期完成,方便农民引水灌溉。
4.考虑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点多,结合施工强度。为节省成本(主要节省设备),采取划分多个工区同时展开,区内建筑物各个击破的方案。
(四)主要项目施工方法
1.工程施工测量
在工程测量放样之前,应将用于本工程施测的各种测量仪器、测量工具进行检验、校正,符合要求方准进入现场使用。
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范围内平面控制点线和高程控制点的基本数据,在测量放样工作开始之前负责对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线)进行复核、复测验算,详细查阅图纸及测量数据,选择测放方法,在确认数据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施测放样,否则需以书面形式上报监理工程师核查情况,经监理工程师核实,并以书面资料确认后方可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任何口头通知或未报审批的资料测量放样。
2.现场试验
检验试验是为质量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可靠、正确、科学的数据,是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及时和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根据本工程检测任务,项目经理部拟在现场设置试验室,配备必要的试验设备和有经验的试验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检测试验项目负责进行取样试验。为方便起见,部分建材等试验项目按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由试验人员取样送至当地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试验。
3.拆除工程
本工程拆除包括旧涵闸拆除、泵站等建构筑物工程拆除。拆除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如下:
(1)拆除方案选择
目前,拆除工程主要采用机械破碎拆除机械破碎法施工安全性高,且适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结构件经解体后体积小,便于清运,又可利用于施工临时道路路基。施工机械选用液压破碎机、液压剪、气割设备、挖掘机等。
(2)涵闸、泵站等建构筑物拆除
小型建构筑物的拆除采用HD700型液压破碎机、挖掘机、气割设备及人工辅助拆除,以机械破碎法为主要施工方法进行拆除,废渣用挖掘机清运至指定的地点,进场后以最快速度拆除各废弃建构筑物,以使主要工程尽早施工。施工时由上往下进行拆除,各施工点安排专人在现场指挥协调,确保人机安全,又不碰损邻近建筑物。
(3)拆除注意事项
①密切注意天气预报,避开在恶劣天气情况下施工。
②拆除区设立警戒线等隔离措施,派专人看护,绝对禁止任何非施工人员和车辆进入拆除作业影响范围。
③所有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外,登高者必须系好安全带。
④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上岗,并在上岗前进行身体状况检查,有禁忌病症及酒后者,不准从事机械操作。
⑤施工前对机械设备及附件进行全面检查,严禁机械设备带病使用。
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施工前技术人员应有书面的交底材料,向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施工围堰、降排水及导流
(1)施工围堰
本工程部分项目座落在内河、引水河及乡村沟渠上。施工条件不同,施工时要求干地作业法,方可确保工程质量,需要在工程适当位置采取修筑施工围堰及导流等措施。由于各施工项目施工条件不一,本施工组织设计暂按以下方案考虑,具体的实施性施工方案待进场后由项目部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实施情况在本设计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编制详细的实施性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①围堰及导流布置
围堰及导流布置时,应满足下部工程基坑内施工作业面要求。应考虑因筑围堰对通航、导流和排灌的影响。
②围堰顶高
堰顶高度一般宜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0.5~0.7m。
③围堰修建标准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河沟水深一般在1.5m~3.0m以内,流速﹤0.5m/s,河床不透水,拟采用构造简单,就地取材、施工方便、易于拆除、造价较低的以下两种围堰,经计算,围堰稳定安全。
④围堰施工
筑堰材料采用工程开挖范围内的表层粘性土,填出水面之后要夯压密实,以减少渗漏,防水严密,填筑之前尽可能清除河床(堰底)上的杂物、树根等,平面尺寸根据施工工作面需要及监理人批准的方案实施。
⑤围堰的维护与拆除
施工期间落实责任人对围堰经常检查与维护,以防发生意外,施工扫尾适时组织人员及挖掘机、翻斗车等机械拆除围堰。弃土运至监理人指定的位置,注意避免不恰当的处理填筑料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围堰拆除后,施工范围内的河床断面满足设计要求为合格。
(2)施工降排水
施工降排水工作是本工程施工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施工质量与进度,建立合理的降排水系统对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十分重要。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经验,初步的排水系统考虑为:先是在闸塘(基坑)施工开挖线上方或边坡上适当开挖截水沟、修筑截水埂等办法,防止基坑外来水流入施工范围内。二是在基坑两端最低处设集水坑井,在基坑底部四周设小明沟汇水于集水井,架设抽排水机泵将积水、渗水排除,保证地下水位降至最低开挖面0.5m以下,确保下部工程正常施工。
(3)施工导流
截流后,对影响河沟泄排能力进行观测,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明渠导流或采用一根直径400mm 的PE管或PVC管,埋设于堰顶以下常水位处,并将管道安装连接、沿河沟底铺设。导流排水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管道连接情况、准备管道抢修材料,确保导流排水正常安全。
5.土方工程施工
(1)土方开挖
①本工程土方开挖包括渠道护砌工程土方开挖及泵站、涵洞等建筑物工程土方开挖。
②土方开挖根据各工程现场施工条件、施工特点、工期要求等条件,采取分段开挖,机械大开挖、人工配合清槽修坡的施工方法。
③土方开挖前,技术人员根据工程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情况,对可能引起的滑坡和崩塌体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验算结果。在陡坡下施工时应仔细检查边坡的稳定性。在已有建筑物附近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原有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④土方开挖施工程序大致为:
测量放样→开挖范围清除表面不合格土料→测量放样→土方开挖→测量修整。
土方开挖按土方开挖线进行开挖,技术人员先将测量定位工作做好,测量精度必须符合规定,并测设各节点控制桩,开挖边线加设醒目的标杆标示。开挖前,将详细的施工方案,详细的测量记录,报监理批准后实施开挖。
⑤根据现场情况,内河沟淤泥质、流塑状土层拟采用挖塘机组挖至监理人指定的弃土地点。一般土方采用机械及人工进行开挖区内的清除工作,清除开挖区内各类障碍物、杂草、垃圾、树根及不合格土料清运至弃土区或监理人指定的地点。
清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规定进行各道工序的报验工作。
施工中有关的质量责任人均要熟悉设计文件及相关的施工规范。清表施工每道工序,应在施工队自检合格后,在所有验收内容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具有正规资料后,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检验。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开挖区清表工作经检验合格后,由技术人员再次测量放样并继续做好降排水工作,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等土方机械进行基坑开挖,开挖出的土料部分用作挖填结合直接填筑填方区,部分就近贮存作为墙后回填。
⑥保留15~20cm厚的土层,经检验确认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时,在下道工序之前集中突击用人工配合机械将余土挖尽,挖至符合设计要求。用人工修铲平直,防止超挖扰动。基础土方开挖完毕,经监理人检验后,方可进行基础工程的施工.
(2)土方回填
①土方回填施工顺序大致为:
铺填面基础处理经检验合格→铺土料、检查虚铺厚度及土料质量→夯实(整体碾压)→取样检验→铺土料。
②土方回填时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并按规定选择最佳含水量,在土料场周围设截、排水沟等措施控制土料含水量。如含水量超过规定时,采取措施翻晒。选用不含腐性物质及砖、石杂质的土料。土方回填按工作面及部位的施工条件分别采用ZH-3汽油打夯机、推土机、铲运机重载碾压进行压实施工,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每层虚铺厚度不超过25cm,严格控制土块粒径须符合规定,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为合格,并按要求预留一定的沉降量。整个填土作业均需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规定。
③为确保土方填筑质量及密实度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前按规范规定,根据土料特性、密实度指标等因素,做好现场碾压试验。
根据碾压试验成果,确定符合现场施工条件的正式施工时的碾(夯)压参数。(碾(夯)压遍数、机具、铺土方法、铺土厚度、压实方法、最优含水量的适宜范围和有效厚度等)。
④建筑物墙后土方回填时,砼强度等级须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以上,回填前,按规定清理建筑物周边杂物,清除建筑垃圾、积水等。为防止机械碰撞建筑物,墙后2m以内用人工回填,小型打夯机及人工夯夯实。
涵管、带形基础两侧填土,一定要两侧对称均衡上升进行夯填,两侧填土高差不得大于30cm。
⑤土方分层填筑时,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跟班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按现场试验确定的压实参数,检查每批铺土层的含水率、虚铺厚度、干密度等指标。每层土回填压实后,按规范规定取样测定密实度,其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才能填筑上层土方。
(3)土方平衡调配
为减少重复倒运,避免任意挖填而破坏土方平衡,土方开挖前应做到挖方与填方基本达到平衡,并将好土贮存回填于质量要求较高的部位。
目前尚缺土方平衡与调配计算数据,进场后,待项目部技术人员测量计算各调配区土方量,编制详细的土方平衡调配计划与施工措施计划,报送监理人审批后实施。
(4)质量检查验收
①土方填筑前的质量检查验收
填筑前对用于计量的地形平面、剖面测量资料进行的复核检查;填筑前对基础面清理进行的质量检查验收;对外购土料场开采区及现场开挖的可用于回填的所有土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抽样检验;对现场生产性试验选定的施工碾压参数及其各项试验成果的检查验收。
②土方回填取样
在进行土方分层碾压填筑时,施工质检员跟班检测,按现场确定的参数检查每批松铺土层的含水率、层厚、碾压机型、压实遍数等指标符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每层碾压完成后,按施工规范要求用环刀法抽取土样测定土的干密度,其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后,再填筑上层土方。
取样部位应有代表性,且应在面上均匀分布,不得随意挑选,特殊情况下取样须加注明。
应在压实层厚的下部1/3处取样,若下部1/3的厚度不足环刀高度时,以环刀底面达下层顶面时环刀取满土样为准,并记录压实层厚度。
每次检测的施工作业面不宜过小,机械回填时不宜小于60m2。
每层取样数量:自检时可控制在填筑量每50m3~100m3取样1个,抽检量可为自检量的1/3,但至少应有3个。
对于作业面或局部返工的部位,按照填筑量计算的取样数量不足3个时,也应取样不少于3个。
③施工期的质量检查验收
对外购土料场开采区及现场开挖的可用于回填的所有填筑土料的含水量和粘土含量进行检查。
对填筑区的铺土厚度、压实机型、压实遍数等各项施工工艺和参数进行检查,对填筑料的干密度和含水量等进行抽样检查。
每层填筑面碾压完成、经检验合格并进行隐蔽部位的验收程序后,方可再进行上一层填筑面的工程施工。
④完工检查验收
土方填筑工程全部完工后,按合同的规定向监理工程师申请完工验收,并按技术规范的规定提交完工验收资料。
6. 浆砌块石施工方法
(1)砌筑方法
①砌石工程在地基或基础工程验评合格后进行施工。在软弱地基修筑的砌石工程,应在软基处理达到图纸规定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沉降期终了之后进行。
②砌筑前应放样立标、拉(挂)线;石料应洒水湿润,使每块石料表面充分吸水,有污泥、锈皮应刷洗干净;在砌筑前每一石块均应用干净水洗净并使其彻底饱和,垫层亦应干净并湿润。
③砌筑时应用铺浆法,砂浆稠度30~50mm,石块宜分皮卧砌(大面向上或向下)、上下两层块石骑缝错开、内外块石交错搭砌。不得叠砌和浮塞,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而中间填心的砌筑法,中间不得有铲口石、斧刃石和过桥石。灰缝宽度一般为20~30mm,石块间不得有相互接触现象,较大缝隙应用片石填塞;但其用量不得超过该处砌体重量的10%,不得采用先摆碎石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方法。
④石砌体力求平整成层,尽可能在每一仓段等高均匀上升,每天砌筑高差不宜超过1.2m,为保证砌体整体性,在间段处应留平缓台阶。各砌层均应座浆,随铺浆随砌筑,每砌3~4皮为一个分层高度,每个分层高度应找平一次;每层砌筑先从上、下游外围边坡开始定位,定位时用坚硬、平整、方大石块。石块之间接触密实,相互贴紧,不垫塞薄片。
⑤浆砌块石应砂浆必须饱满,粘灰面积(即砂浆饱满度)应大于80%。所有石块均座于新拌砂浆之上,在砂浆凝固前,所有缝应满浆,每层铺砂浆的厚度料石宜为2~3cm、块石宜为3~5cm,块石缝宽超过5cm时,应填塞小片石并坐浆饱满,石块固定就位。采用座灰挤浆法砌筑,务求将砌缝灰浆捣插密实,即仔细地把小碎石塞进石缝间的砂浆中,挤实不留空隙,纵缝中相互错开要紧,不形成对缝在同一条直线。
⑥采用浆砌法砌筑的砌石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于不能同时砌筑的面,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并应砌成斜槎。
⑦毛石墙必须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一般每0.7m2墙面至少应设置一块,砌同皮内的中距应大于2m。
⑧拉结石的长度,若其墙厚等于或小于400mm时,应等于墙厚;墙厚大于400mm时,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且其中一块长度不小于墙长的2/3。
⑨在砌筑过程必须中断时,将最后(最上)砌的石块间缝隙用砂浆机小石填塞以后,才允许中断砌筑;继续施工时,先清除砌体上的污物并用水湿润,然后铺盖砂浆;每日收工或工作中断时,在最后一层砌面上不铺砂浆,但垂直缝用砂浆填满,砌石面上不留砂浆残渣。
⑩在已砌好而尚未达到规定强度的砌体上不得拖拉重物,以免影响砂浆凝固。新砌好的石料不得扰动,如必须移动时,应垂直提起,清刷旧砂浆,然后重新坐浆再砌。
在浆砌块石墩墙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0%以上时,组织墙后回填土作业,分层填筑碾压、夯实,以确保墙体的稳定。
伸缩缝、沉降缝的位置按设计要求设置,缝宽均匀一致,从上到下直贯,缝端平整,按设计要求设置合格的嵌缝材料。
(2)勾缝
①浆砌块石垂直面外露面用水泥砂浆勾凸缝,最好边砌边勾;如预留缝待砌体完成一段后进行,在勾缝前应将砌缝剔清缝深20~40mm,洗刷干净、并用水湿润。
②勾缝应力求美观、匀称、块石形态突目、表面平整,如有溅染的砂浆应清除干净。
③勾缝应在砌筑砂浆初凝前,自上而下用砂浆充填、压实和抹光。
④勾缝砂浆单独拌制,缝宽不小于砌缝宽度。
(3)养护
浆砌块石在砌筑后12~18小时之间开始养护,并经常保持外露面的湿润;温度高时用草袋覆盖并及时洒水养护,其养护期一般为14天;低温季节应另加盖保温。
(4)质量检查验收
①原材料的检查验收
对砌石工程所用的块石应进行物理力学性质和外形尺寸的检查,对用于砌石的水泥、水、外加剂以及砂等原材料应规定进行质量检查。
②胶凝材料的检查验收
应定期检查砂浆材料或小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浆或小骨料混凝土的均匀性检查:定期或每批在拌和机出料口的始末各取一个试样,测定其湿容重,其前后差值不得大于35kg/m3 ,水泥砂浆或小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检查:在拌和机出料口及浇筑现场进行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取样试验,同一标号试件的数量,以28天龄期的按每200m3砌体取成型试件1组3个。
③砌筑物的检查验收
外观检查:砌体表面的平整度、石块嵌挤的紧密度、缝隙砂浆的饱满度、沉降缝贯通情况等的外观质量检查,砌体的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规定,详见下表。
砌体工程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1
轴线位置
±15
2
断面尺寸
+30,-20
3
顶面高程
±15
4
齿坎深度
±50
5
护底高程
+50,-100
6
坡面平整度
2m靠尺±50
7
砌石厚度
厚度的±15%
8
垫层厚度
厚度的±20%
7.砼预制板护砌
本工程支渠护坡护砌主要为C20砼预制板护砌,渠道护砌总长70058m。砼预制板在预制场加工预制,强度符合要求后运至施工现场。
(1)砼预制工程。
①施工程序
测量放线→坡面修整→碎石垫层及砼护底→护坡碎石垫层→放细样→砼预制块砌筑→砼格埂压顶→格埂回填土及顶面整修。
②坡面整修
在护砌前,测量人员进行测量放样,并设置土方开挖线和控制桩。机械开挖后,及时组织人工清除机械开挖后余土和保护层土,先用人工修铲出标准框格,标准框格每5米一道,带线后用人工修整坡面,修整坡面自上而下进行,严格按规范控制坡面误差(直接关系到预制块的砌筑质量),修整坡面的余土最后集中在渠底,用人工挑运到堆土场或监理人指定的地点。边坡的土应带线整平、整直。坡面整修后及时报验,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防止整修好的边坡暴露时间过长,坡面被人工或雨水破坏。
③培坡
在需作培坡处理的工段填筑土方前,先进行接合面削坡、刨毛处理,必要时作开阶处理。
削坡处理合格后,应控制好接合坡面土料的含水量,由下而上地边创毛、边铺土、边夯(压)实的进行铺填新土。
培坡面填完及时进行坡面修整。
④砼预制板预制(请见下预制混凝土)
⑤砼预制板铺砌
坡面削坡土方验收及护底砼浇筑完毕后,进行砂砾石垫层铺筑施工。砂砾石垫层铺筑厚度为3cm。垫层铺筑施工前,利用样桩纵横拉线控制铺筑填厚度。施工时,由双胶车装运至铺筑工作面,人工平料。铺筑自坡底向上逐段进行。碎石垫层铺设过程中,应对铺筑厚度、施工方法、保护措施进行检查。
砼预制块达到80%强度后,即可装运至现场进行铺砌。运输由农用车或1T翻斗车自预制场运至工地,人工抬运至砌筑施工工作面。砼预制块运输中应妥善防护,防止碰损掉角,必须人工装卸,严禁倾倒卸车,抵达工地后,进行质量检查,对于有缺陷的预制块应作处理或废弃。
铺设砼预制板前,测量人员再次进行放线定位,并设立纵横标志线和标志尺带线施工。砼预制板铺设从沟渠底向渠顶进行。为防止上层砼预制板下滑,每层砼预制块间隙采用与筑砌砂浆同标号的砂浆块固定砼预制板,每层砼预制板砌筑完成后及时用砂浆灌缝。采用机械拌制砂浆,人工挑运至工作面,随砌随灌,并捣实、压平和抹光,使填缝砂浆密实、饱满。完后应加强对砂浆终凝前的保护,防止扰动和被雨水冲刷。砼预制块砌筑是用木锤或橡胶锤敲打压实砼预制块。
⑥施工注意事项
所有样桩、样线均是施工依据,在每天施工开始与结束时加以校核,严格要求施工工人妥善保护,不得任意松动,保证施工标准;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护坡预制块砌筑平整、稳定,缝线规则紧密; 铺砌时严格控制,不允许用铁锤找混凝土块,用木锤或橡胶锤敲打压实;施工材料根据计划需要量、使用次序分别按种类在工地分段堆放,便利取用,避免往返搬运。
8.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现浇混凝土包括渠道砼护底、格梗、管道基础及涵闸、泵站等建构筑物基础底板、墙板、房建工程中梁、柱、板、基础等。
(1)模板、支架
模板及其支架施工前,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认真阅读施工图,事先设计、验算、详细编制模板、支架制作、安装、拆除施工详图及方案,报监理人审批后再实施。施工时向操作人员交底清楚。
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重砼浇筑时产生的竖向荷载和侧压力,跨中可适当起拱,起拱设计可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构造尽可能简单、支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及砼的浇筑和养护工艺要求;模板接缝严密,拼接缝内嵌专用胶带嵌缝条,确保接缝无漏浆,表面光滑,无凹坑、皱折等缺陷;拼制木模板时,板边要找平刨直。木料上有节疤、缺口等弊病的部位,应放在模板反面或截去,钉子长度宜为模板厚度的2~2.5倍;模板在每次使用前应清洗干净与砼接触面涂刷脱模剂;对拉撬螺栓视工程部位选用回收式或不回收式,构造按规范规定,对拉撬螺栓拆除后适时处理,并用水泥砂浆将孔洞填压密实,抹光;针对工程结构的具体情况,在确保工期、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投入,增加模板周转,减少支拆用工,并实现文明施工;施工现场设模板加工场,现场实地拼装模板。
节制闸、倒虹吸、溢流坝、农桥、泵站等建构筑物模板、支架建构筑物砼基础、墩墙、柱、梁板等模板、支架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现场就位组装为主,部分木质模板或高强度覆塑竹胶板钢木结合,按模板图在现场加工拼装,墩、墙、梁侧模板间设对拉橇止水螺栓及锚固件,对拉橇螺栓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回收式和不回收式两种。
护底及垫层模板采用50×100方木,沿护底或垫层边线设置,木斜撑支撑在坑壁或木桩上。
基础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或18厚多层板;龙骨采用50×100方木为主,支撑采用Φ48×3.5钢管及配件。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拆除顺序为先纵墙后横墙。在同条件养护试件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后,先松动穿墙螺栓,再松开地脚螺栓使模板与墙体脱开。脱模困难时,可用撬棍在模板底部撬动,严禁在上口撬动、晃动或用大锤砸模板,拆除下的模板及时清理模板及衬模上的残渣,在木模板面板边框刷好隔离剂且每次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做好模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保证使用质量。
松开洞口模板四角脱模器及与大模连接螺栓、撬棍从侧边撬动脱模,禁止从垂直面砸击洞口模板。防止门洞过梁混凝土拉裂,拆出的模板及时修整。所有洞口宽>1m时,拆模后立即用钢管加顶托回撑。
梁板模板拆除参考每层每段顶板混凝土同条件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跨度均在2m以下,强度达到50%即可拆除;跨度大于8m的顶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强度后方可拆除外,其余顶板、梁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强度后方可拆除。拆顶板模板时从节间一端开始,防止坠落人或物,造成质量事故。
顶板模板拆除时注意保护顶板模板,不能硬撬模板接缝处,以防损坏多层板。拆除的多层板、龙骨及碗扣架要码放整齐,并注意不要集中堆料。拆掉的钉子要回收再利用,在作业面清理干净,以防扎脚伤人。
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已安装好的模板和其他硬物;大模板吊运就位时要平稳、准确,不得兜挂钢筋。用撬棍调整大模板时,要注意保护模板下口海绵条。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拆模时按程序进行,禁止用大锤敲击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棱角。模板与墙面粘结时,禁止用塔吊吊拉模板,防止将墙面拉裂。拆下的钢模板,如发现不平或肋边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平整。定型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分规格堆放,及时修理,保证编号的清晰。拆模时要注意对成品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覆膜多层胶合板运输堆放防止雨淋水浸;覆膜多层胶合板严禁与硬物碰撞、撬棍敲打、钢筋在上拖拉、振捣器振捣、任意抛掷等现象,以保证板面覆膜不爱损坏;切割或钻孔后的模板侧边要涂刷保护剂,防止水浸后引起覆膜多层板起层或变形;覆膜多导板模板使用后应及时用清洁剂清理,严禁用坚硬物敲刮板面及裁口方木阳角;对操作面的模板要及时维修。当板面有划痕、碰伤或其他较轻缺陷时,应用专用腻子嵌平、磨光,并刷BD—01环氧木模保护剂,多层板一般周转次数为6次,当拆下的模板四周破坏、四边板开裂分层时,将模板破损部分切掉四周刷封边漆,然后重复利用。
阴阳角模、异型角模存放于专用插放架里,存放地点硬化、平衡且下垫100×100mm方木,角模拆除后若有扭曲变形,在平整场地进行校正、标识。
(2)钢筋
①材料要求
所有钢材原料除由供货方提供出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或质量保征书外还应按规定检查其规格、型号、性能、可焊性和锈蚀程度,检查材质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按规范要求取样做试验,并严格执行ISO9001:2000质量标准和相关文件,检测手段齐全符合要求时方可进入现场,不合格的钢材不准进入现场,拒绝使用。钢筋的表面应清洁、无裂纹、老锈和油污。预埋件用的钢板不得有裂纹锈蚀、变形。
焊条的牌号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检查药皮无裂缝、气孔,凹凸不平等缺陷。
②施工方法
施工前,技术人员根据图纸绘出每种钢筋的大样图,施工人员必须遵照执行按钢筋大样图制作安装。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和接头等除工程另有规定外,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并做好控制钢筋骨架几何尺寸的样板,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漆、油污、锈皮等清除干争。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中心线同直线偏差不超过其长度的l%,钢筋的成品、半成品,编号挂牌,分类架空堆放,并防止锈蚀和污染;核对成品钢筋的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墩、墙、柱插筋采用定位筋和梯子筋来固定,定位筋和梯子筋加工尺寸必须准确,定位筋和梯子筋拆除后要立即清理干净,校正尺寸,偏差较大的严禁使用;直径≤12mm钢筋采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大于12mm钢筋采用20号铁丝绑扎;钢筋按图示位置绑扎,双层双向钢筋按部位分别采用一些施工措施来控制钢筋的安装位置正确,可选用架立筋、马凳、S筋、剪刀撑等措施。钢筋的保护层在钢筋模板之间设置强度不低于结构物设计强度的砼垫块或塑料垫块,垫块应埋设铁丝与钢筋绑扎牢。垫块互相错开,分散布置。钢筋的接头、焊接应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所有钢筋交错点均绑扎,且必须牢固。同一水平直线上相邻绑扣呈八字形,朝向混凝土体内部,同一直线上相邻绑扣露头部分朝向正反交错;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沿受力方向错开设置,箍筋转角与受力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绑扎钢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
对于厚度1m以上的底板和墩、墙、柱定位筋绑扎前应预先在墩、墙、柱插筋附近的底板上筋施工时每跨留置一个下人孔,待施工完底板、墩、墙、柱定位筋后,再将下人孔附近的底板上筋准确就位并且绑扎完好。
③成品保护
成型钢筋应按总平面布置图指定地点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安装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如有相碰,则与土建技术人员现场协商解决;浇筑钢筋砼板混凝土时,混凝土仓面脚手要用铁马凳架高300mm,防止由于过重的荷载压塌板上部筋。通往操作面的主要通道也需设铁马凳,上铺钢跳板,边浇边撤。
(3)普通混凝土(含钢筋混凝土)
本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有条件的地段可采用商品混凝土,砼输送泵或汽车泵输送砼,主要工程只能采用自拌混凝土,配置JSY500砼搅拌机及翻斗车、装载车等运输机械以满足施工需求。
① 混凝土原材料选用
水泥、骨料、外加剂在进场前,首先根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进行材料分供方评定,选择质量优、信誉好的单位为本工程的材料供应商。
水泥:会同监理工程师对预选的水泥供应厂家进行考核、评审,选用合格的水泥厂家供应水泥,本工程拟选用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施工过程中,水泥按照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选用适当的品种,水泥的品质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部颁标准的规定,每批水泥的生产厂家、品种、标号、数量、出厂日期以及厂家的试验证明均应报送监理工程师批准。进场后按管理体系规定进行标识,并会同监理工程师按规范要求抽样复检试验,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散装水泥储存在水泥贮罐内。袋装水泥贮存在工地现场搭设的水泥仓库内,库内贮放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0袋,水泥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采取严密的防雨防潮措施。不同类的水泥分别存放,并设有标识牌,做到使用时能按到工先后次序使用。
当对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或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时,应做检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水泥的使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黄砂:采用级配良好的天然砂,其质量标准、细度模数均应符合规范要求。本工程采用安徽芜湖上游的江砂。货到码头,先在船上目测合格后进行取样试验,符合要求的方能卸货进场。黄砂在运输、贮存过程中不得混入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现场堆放场地应平整、排水通畅,必要时将贮放场地硬化处理,不同规格的砂、石应分别隔仓贮放,确保级配合格、文明施工。
石子:会同监理工程师选矿,采用质地坚硬、粒形、级配良好的碎石,其质量标准符合规范要求,质量不合格的石子不准进场。到工地石子经验收合格后卸料,并按规范要求取样试验,合格后使用,不合格的严禁使用。石子的堆放应按品种、规格分开,不得混杂,严禁在卸料、贮放、转运过程中混入土及其它杂质。碎石的运输、贮存过程要求同黄砂。
外加剂:使用前根据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合理选择外加剂的类型和规格,并进行性能检验、试验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外加剂在运输贮存过程中,也不得混杂,并附有防雨防风设施。
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根据进场的水泥品种、标号、骨料,各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耐久性及施工规范的要求,以及施工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在试验室优化组合,先进行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试配情况及混凝土强度试验,选择最优混凝土配合比。
现场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控制:根据试验室确定的最优基准混凝土配合比,结合现场材料的实际含水率,来确定现场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③混凝土拌和
工程主体各部位砼在各现场集中搅拌,项目经理部派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共同跟班检查其拌和质量,并作好施工纪录以备查考
严格遵守试验室提供并经监理人批准的混凝土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配料单。入机拌和量不超过厂家所规定的拌和机容量10%,水泥混合料和骨料均应以重量计,水与外加剂溶液可按重量折算成体积。称量偏差不应超过规范规定。混凝土拌和程序和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应符合规范规定。
④混凝土运输
本工程砼拌和物的运输根据施工条件分别采用双轮手推车、机动翻斗车、混凝土垂直提升机配料斗吊罐及混凝土输送泵,部分零星项目狭窄、盲肠通道只能依靠人工挑抬运输。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采取适当措施,确保砼的均质性,做到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运至浇筑点仍具有规定的坍落度,尽可能做到:尽量减少转运次数,以最短的时间运至浇筑地点,确保砼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符合规范规定;修整砼运输道路,运输道路尽量平坦,减少运输振荡而分层离析;风雨、炎热天气在运送砼的容器上加遮盖,以防进水和水分蒸发;部分工程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运输罐车运输到施工现场,再由混凝土泵车输送至各浇筑点。混凝土输送前,用清水湿润整个管道,水泥净浆泵送后,再用1:2水泥砂浆充分润滑管壁后开始泵送混凝土。
⑤砼浇筑、振捣、养护
混凝土的浇筑:砼浇筑原则上按每一单体件安排连续施工,按一定厚度、次序分层分段,斜面分层地向前浇筑,每次浇筑砼施工作业前由现场技术人员先绘制每一次砼浇筑顺序图,施工人员按计划施工。
底板(板块)砼浇筑:按一次性连续浇筑考虑。底板(板块)砼浇筑采用斜面分层的施工方法进行,以水平层次不间断地逐层浇筑直至达到规定的浇筑板块高度为止。每层砼的浇筑厚度、宽度应视浇筑板块的尺寸大小,砼供料情况、天气情况、操作情况、设计及规范等要求由现场确定,以确保各层砼之间不产生“冷缝”,避免形成施工缝。上下层每层砼浇筑厚度视砼结构及振捣方法控制在15~30cm,上下层间砼浇筑时间隔不得超过规范规定,(在浇好的一层上浇筑另一层砼时,下层砼产生初凝)。
分段分层地浇砼可避免产生层间冷缝,并使浇筑后砼温度分布比较均匀,但在浇筑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砼的接头部位,严防漏振。各层阶梯之间水平距离不要太近,以免整仓形成一个斜面,界线不清。
其它水平板块施工也参照上述方法浇筑。
砼底板、墩墙、顶板等结合部需留设工作缝时,工作缝的具体位置由现场技术人员提出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工作缝留设的构造拟采用凸凹企口式,在砼强度尚未达到2.5MPa前不得进行上一层砼浇筑的准备工作。砼结合面应凿毛处理、清洗干净,浇水湿润至饱和面干状态方可浇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