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要中考网
初
中
文
言
文
词
语
大
全
第一册
一、一词多义现象:
1、之
(1)代词(人、物、事情)
a、公与之乘(他)b、悉以咨之(他们)c、而忘操之(尺码)d、嘱予作文以记之 (修岳阳楼这件事) e、君将哀而生之乎(我)f、谨食之(蛇)
(2)不译
①主谓之间:是吾剑之所从坠 心之所向
②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③其他: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顷之
(3)“的”:故时有物外之趣 方为秋田之害
(4)“到、往”:辍耕之垄上
2、足
(1)脚:自度其足 (2)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3)值得:不足为外人道者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充足:近北方已定,兵甲已足
3、自
(1)自己:自度其足 (2)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3)如果:自非亭午夜分(4)在:自三峡七百里中
4、度
(1)测量:非相度不得其情 (2)量好的尺寸:宁信度(3)度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4)估计、推测:度已失期(5)量长短:先自度其足
5、以
(1)用:何不试之以足 徐喷以烟(2)把:以丛草为林
(3)如、及: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因为:岁以大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凭: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可以为师矣
(6)以致:以伤先帝之明 以塞忠谏之路也
(7)来、用来: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8)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
(9)拿:悉以咨之 (10)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11)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6、其
(1)他、他的:置之其坐 (2)它、它的:使其冲烟飞鸣
(3)自己的:常蹲其身 (4)这:其间千二百里 其虫旧曾有之
(5)其中:不能名其一处也 (6)难道:其真无马耶
(7)恐怕:其真不知马也 (8)加强语气:其如土石何
7、或
(1)有:或王命急宣 (2)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3)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4)有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5)或者: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8、绝
(1)断:沿溯阻绝 (2)极:绝巘多生怪柏 佛印绝类弥勒
(3)消失:哀转久绝 群响毕绝
(4)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极点:以为妙绝
(6)停:猿则百叫无绝
9、为
(1)因为:项为之强 (2)替、给:为天下唱
(3)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同“谓”:孰谓汝多知乎
(5)成为:方为秋田之害 悉为两段
(6)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予群众所得
(7)做:唐人尚未盛为之 (8)刻:每字为一印 不以木为之者
(9)算是:未为简易 (10)发明:又为活板
(11)作为:满铁范为一板 (12)强调:则极为神速
(13)行为:行弗乱其所为 (1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15)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16)相当于“于”:为其来也
10、岁
(1)年成:岁以大穰 (2)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3)每年: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11、方
(1)正:方出神 (2)方圆:方七百里 (3)将要:今方来 (4)方向:而尝极东方 (5)才:方两三级
12、如
(1)像:果如鹤戾云端 如有所语
(2)遵照:匠师如其言(如期进行)
(3)比如:如“之”“也”等字
(4)如果: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5)比得上:天时不如地利 (6)把:其如土石何
13、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黑质而白章 敏而好学
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2)表示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3)表示转折关系:而忘操之
(4)表示修饰关系:徇循而起
(5)表示递进关系:
(6)表示假设关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7)表示因果关系: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8)表示目的关系: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二)通“尔”
尔翁归,自与汝算耳
(三)而已:放在句末,表示语气,相当于“罢了”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四)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五)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儿醒
14、坐
(1)座位:置之其坐 (2)犯罪:坐盗
(3)因为:停车坐爱枫林晚
15、于
(1)引进动作的时间、地点、范围、对象、原因:可译“在、向、到、自、从、跟、同、对、给”。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战于长勺、舜发于畎亩之中、告之于帝、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于土墙凹凸处、与杭州梵天寺键一木塔、余将告于莅事者”
(2)放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译“比、胜过”:苛政猛于虎
(3)“于是”①跟现在的意思一样②“在这、从这”:吾祖死于是
(4)“至于”:至于夏水襄陵
二、重点句子:
1、何不试之以足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5、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6、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7、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绝〔山献〕多生柽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第二册
一、一词多义现象:
1、虽
(1)虽然:虽多忌克 (2)即使:虽乘奔御风
2、少
(1)年轻:普少习吏事 陈涉少时 (2)一会儿:少时
(3)稍微:意稍舒 (4)不多:饮少辄醉
3、卒
(1)士兵:卒中往往语(2)终于:卒用其人 卒获有所闻
(3)死了:月余亦卒
4、乃
(1)才:太祖乃悟 (2)于是、就:乃重修岳阳楼
(3)竟然:乃不知有汉 (4)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你,你的:家祭无忘告乃翁
5、去
(1)离开:一狼径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2)去除:去死肌 (3)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6、奇
(1)奇异:奇山异水(2)零数:舟尾长约八分有奇
(3)特殊,罕见:园中无他奇 有奇字素无备者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7、名
(1)命名:遂以名楼 名之者谁
(2)出名:有仙则名 (3)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
8、临
(1)靠近:下临江流 临溪而上
(2)处理:及次日临政 (3)到跟前:执策而临之
(4)对,对着:把酒临风 临表涕临
(5)坐落在高处: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6)将要:临崩寄臣以大事
9、则
1)用作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便”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得之则生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使、如果”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表示转折:至则无可用
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死则徙尔
10、诸
(1)众:瓜洲诸园亭 (2)那些:其西南诸峰
(3)之于:假诸人而后见也 投诸渤海之尾
11、病
(1)辱:寡人反取病焉 (2)生病:寻病终
(3)困苦不堪:则久已病矣
12、然
(1)…的样子:不觉呀然惊恐
(2)表示转折:
(3)是,是的,认为正确:吴广以为然(4)这样:然则北通巫峡
13、益
(1)逐渐:益习其声 (2)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斟酌损益
(3)好处:有所广益 (4)更加:益慕圣贤之道
14、且
(1)将近:年且九十(2)将要:以为且噬己也(3)况且:且焉置土石(4)并且:余悲之,且曰(5)暂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二、重点句子: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3、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4、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5、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6、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7、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8、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9、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1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第三册
一、一词多义现象:
1、素
(1)白色:则素湍绿潭 又留蚊于素帐中
(2)平时:有奇字素无备者
(3)一向:吴广素爱人(4)不加装饰:可以调素琴
2、居
(1)处于:佛印居右 (2)停留:不可久居
(3)居住:面山而居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3、乐
(1)以…为乐:心乐之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乐趣,快乐:而乐亦无穷也 此乐何极
(3)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4)使…快乐:钟鼓乐之 (5)享乐:死于安乐
4、可
(1)大约:高可二黍许(2)可以:不可久居 可以一战
5、举
(1)成功:则事不举水利不兴矣 (2)发动:举大计亦死
(3)成就:死即举大名耳 (4)被任用:管夷吾举于士
(5)全:举世无双 (6)参加:董生举进士
6、才
(1)仅:才通人
(2)刚刚:此印者才毕 (3)才能:才美不外现
7、等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2)等同: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诸位:公等遇雨
(4)用在表列举的后面:如“之”“也”等字
8、修
(1)身高:邹忌修八尺有余
(2)修建:乃重修岳阳楼
(3)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9、意
(1)心情:意稍舒 (2)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3)神情:意暇甚 (4)意思: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0、至
(1)到:至之市 至于园可无憾
(2)周到: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3)极点:寡助之至
11、穷
(1)穷尽,①v:欲穷其林 ②adj:而乐亦无穷
(2)停,断:蝉则千转不穷(3)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追究到底:非咨询不穷其致(5)深:穷冬烈风
12、过
(1)越过,渡过:遂命仆人过湘江(2)过失,过错:人恒过
(3)走过,经过: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4)过于:以其境过清
13、行
(1)行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欣然起行
(2)行列:吴广皆次当行 (3)行军:行收兵
(4)生活:同行十二年 (5)通行:商旅不行
(6)品行:性行淑均 (7)行为:行拂乱其所为
(8)军队:必能使行阵和睦
14、徒
(1)只:叶徒相似 (2)部下,徒众:徒属皆曰
(3)白白的:徒劳无功
15、实
(1)果实:其实味不同 (2)诚实:此皆良实
(3)没有空隙:以实奇 (4)牢,牢固:便实钉之
16、蔓
(1)茎蔓:青树翠蔓 (2)长藤蔓:不蔓不枝
17、盖
(1)遮日挡雨的用具:日初出大如车盖
(2)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原来是”:
盖以诱敌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 盖追先帝这殊遇
盖一癞蛤蟆也 盖大苏泛赤壁云
(3)遮盖,掩盖: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4)发语词: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5)因为:盖钉板上下弥束
18、致
(1)事理:非咨询不穷其致 (2)得到:家贫,无致书以观
19、使
(1)出使:晏子将使楚 (2)派:上使外将兵
(3)让: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其冲烟飞鸣
20、习
(1)熟练:齐之习辞者也 (2)熟悉:益习其声
21、诣
(1)到:吏二缚一人诣王 (2)拜见:及郡下,诣太守
22、汤
(1)热水:媵人持汤沃灌
(2)大水急流的样子: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二、重点句子:
1、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2、齐人固善盗乎?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6、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7、如鸣佩环,心乐之
8、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0、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3、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14、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第四册
一、一词多义现象:
1、夷
(1)平坦:其船背稍夷 (2)平和:言和而色夷
2、归
(1)返回:壮士十年归 (2)归依:吾谁与归
(3)回家:其将归见其亲也
3、帖
(1)粘贴:对镜贴花黄 (2)一种文告:昨夜见军帖
(3)用标签标出:不用,则以纸帖之 (4)标签:每韵为一帖
4、更
(1)交替:更互用之 (2)改变,调换:更若役,复若赋
(3)更加:室中更无人
5、罔
(1)无,没有:罔不因势象形
(2)迷惑而无所得:学而不思则罔
6、冒
(1)冒犯; 荡倚冲冒
(2)蒙,盖: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冒着: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7、语
(1)说:如有所语 (2)告诉:此中人语云
(3)谈论:卒中往往语 (4)说话:语时了不悲
8、视
(1)眼光:其人视端容寂 (2)看:直视无碍 下视其辙
9、善
(1)好,好的:以咨诹善道 王曰:“善。”
(2)善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3)擅长:齐人固善盗乎 京中有善口技者
10、患
(1)担心,动词:患其塔动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祸患,灾难:故患有所不辟也
(3)担心、忧虑,名词:无冻馁之患矣
二、重点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孔子云:“何陋之有?”
9、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10、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11、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4、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1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8、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19、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0、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1、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22、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2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4、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第五册
一、一词多义现象:
1、若
(1)你:若为佣耕 更若役
(2)像: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貌若甚戚者
(3)如果:若只印二三本 若无兴德之言
若有作奸犯科及伪忠善者
(4)如: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曾不若孀妻弱子
(5)好像:彷佛若有光
2、将
(1)将要:公将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2)搀扶:出郭相扶将
(3)将领:项燕为楚将 (4)带领:上使外将兵
3、诚
(1)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2)诚心:帝感其诚
(3)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4、极
(1)尽头,穷尽,形容词: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非常,很:初极狭 (4)穷尽,动词:尝极东方
5、开
(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打开:旁开小窗 (4)开敞:豁然开朗
(5)开放:千树万树梨花开 (6)扩大:开张圣听
6、数
(1)shù表示多次:又数刀毙之 (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
(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
7、通
(1)通过:才通人 (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4)整个:通计一舟
(5)贯通:中通外直 (6)通畅:道不通
(7)通向:指通豫南
8、谓
(1)对,对…说:
(2)是:太守谓谁 (3)认为:予谓莲…
(4)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5)命名:太守自谓也
9、鲜
(1)鲜艳:芳草鲜美(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10、许
(1)赞成:杂然相许
(2)答应,承认,同意:遂许先帝以驱驰
(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 一百许里
(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5)地方: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11、寻
(1)寻找:寻向所志 (2)不久:寻病终
12、焉
(1)哪里:且焉置土石 (2)句末语气词:又何间焉
(3)代词:a、这件事:永之人争奔走焉
b、这篇文章:以伺夫观人风者得焉
13、果
(1)实现:未果,寻病终 (2)果然:果笞广
14、毕
(1)尽:毕力平险 (2)全部:群想毕绝
(3)姓:庆历中有布衣毕昇
15、观
(1)看:今以蒋氏观之 (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6、舍
(1)房屋:屋舍俨然
(2)舍弃,丢下:便舍船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7、毒
(1)怨恨:若毒之乎 (2)毒害:赋敛之毒
18、一
(1)一个:洞庭一湖 (2)一片:一碧万顷
(3)全:长烟一空
19、属
(1)一类:忠之属也 (2)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
(3)关联:神情与苏黄不属 (4)连续:属引凄异
20、固
(1)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顽固:汝心之固
(3)安守:君子固穷 (4)本来:固以怪之矣 齐人固善盗乎
21、寻
(1)寻找:寻向所志(2)不久:寻病终
22、异
(1)不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奇特,奇异:永州之野产异蛇
(3)对…感到诧异:渔人甚异之
23、兵
(1)士兵:上使外将兵
(2)军队: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3)兵员:行收兵
(4)武器: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4、故
(1)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2)旧知识:温故而知新
(3)旧有的,原来的:两狼之并驱如故
(4)老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 (5)因此,所以:故为之说
(6)故意,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
25、胜
(1)胜利:然而不胜者 (2)美丽:予观夫巴陵胜状
(3)比:日出江花红胜火
二、重点句子:
1、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
2、苟富贵,无相忘。
3、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5、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9、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0、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2、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13、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1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9、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0、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25、永之人争奔走焉。
26、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27、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28、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
29、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30、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1、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
32、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33、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34、谨食之,时而献焉
35、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36、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37、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8、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39、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0、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4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7、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8、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49、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5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53、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5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第六册
一、一词多义现象:
1、分
(1)分成:今天下三分 (2)时分:自非亭午夜分
(3)本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长度:舟尾长约八分有奇 (5)分给:必以分人
2、顾
(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2)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加
(1)增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3)成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4)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
4、苦
(1)愁:何苦而不平 (2)苦于:天下苦秦久矣
(3)受苦:兴,百姓苦 (4)使…痛苦:必先苦其心志
5、良
(1)好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善良:此皆良实 (3)的确:良多趣味
6、当
(1)将要:今当远离 (2)抵:当其租入
(3)当代的:咨臣以当世之事(4)判罪:失期当斩
(5)应该,应当:不当立 皆次当行
(6)遇到,逢:当春乃发生 (7)对着,面对:木兰当户织
7、比
(1)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2)等到:比至陈
(3)比较: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4)近:天涯若比邻
8、从
(1)跟从,跟随: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2)依从:从民欲也 (3)弟侄一辈: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4)听从:民弗从也
9、作
(1)劳动,劳作:其中往来种作 (2)做:设酒杀鸡作食
(3)写:嘱予作文以记之 (4)比作:私拟作群鹤舞空
(5)有所作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做: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7)振作:一鼓作气 (8)如同:马作的卢飞快
(9)发出:泠泠作响 (10)建造:作亭者谁
(11)起:十一月风雨大作
10、得
(1)找到:得其船 (2)得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能够:余因得遍观群书 (4)施行:得道多助
(5)通“德”,感激恩德: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6)捉到:得而腊之以为饵 (7)领悟:得之心而寓之酒
(8)怎么: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1、国
(1)国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2)国家: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2、微
(1)隐约: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2)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3)微小:见藐小微物
(4)稍微: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13、向
(1)原先:向为身死而不受 (2)从前:便扶向路
(3)对着:磨刀霍霍向猪羊 眈眈相向
(4)接近:秋天漠漠向昏黑
14、食
(1)食物: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提供食物:主人日再食
(3)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4)吃饭:欣然忘食
15、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2)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3)记载:策勋十二转
16、遗
(1)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遗留:深追先帝遗诏
17、身
(1)亲自:将军身披坚执锐 (2)身体:常蹲其身 身已半入
(3)自身,自己: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18、称
(1)说,叫:怡然称快 (2)称做,号称:袒右,称大楚
(3)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9、见
(1)看见:假诸人而后见 (2)拜见:曹刿请见
(3)通“现”,显现:才美不外见 (4)探望:其将归见其亲也
20、兴
(1)起: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兴起:百废具兴
(3)兴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振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发扬:若无兴德之言
21、亡
(1)逃跑:今亡亦死 (2)丢失:亡羊补牢
(3)通“无”,没有:河曲智叟无以应
(4)衰败:亡,百姓苦 (5)灭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2、就
(1)接近,靠近:还来就菊花 持就火炀之
(2)完成:瞬息可就
23、发
(1)发出:一时齐发 (2)征发: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3)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中 (4)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5)出发:有时朝发白帝 (6)表现,显露:征于色,发于声
(7)头发:黄发垂髫
24、安
(1)养生:衣食所安 (2)安逸:死于安乐
(3)怎么:又安敢毒耶 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求其能千里也
(4)哪里:安得广厦千万间 (5)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25、曾
(1)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还:计其长曾不盈寸 (4)曾经:其虫旧曾有之
26、间
(1)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顷刻:立有间 (3)参与:又何间焉
(4)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5)暗中:又间令吴广
27、已
(1)治愈:可以已大风 (2)已经:则久已病矣
(3)停止:此亦不可以已乎?
28、道
(1)路:道不通 (2)中途:中道崩殂
(3)驿道:古道西风瘦马(4)治国之道,仁政:得道者多助
(5)说,谈论:不足为外人道也 (6)道理:以咨诹善道
29、拂
(1)违背:行拂乱其所为 (2)辅弼:入则无法家拂士
(3)掸:以手拂之
30、信
(1)言语真实:必以信
(2)信用:小信未孚
(3)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4)真实,可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二、重点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1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1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6、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8、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2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9、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0、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5、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6、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 23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