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要中考网 初 中 文 言 文 词 语 大 全 第一册 一、一词多义现象: 1、之 (1)代词(人、物、事情) a、公与之乘(他)b、悉以咨之(他们)c、而忘操之(尺码)d、嘱予作文以记之 (修岳阳楼这件事) e、君将哀而生之乎(我)f、谨食之(蛇) (2)不译 ①主谓之间:是吾剑之所从坠 心之所向 ②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③其他: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顷之 (3)“的”:故时有物外之趣 方为秋田之害 (4)“到、往”:辍耕之垄上 2、足 (1)脚:自度其足 (2)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3)值得:不足为外人道者
2、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充足:近北方已定,兵甲已足 3、自 (1)自己:自度其足 (2)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3)如果:自非亭午夜分(4)在:自三峡七百里中 4、度 (1)测量:非相度不得其情 (2)量好的尺寸:宁信度(3)度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4)估计、推测:度已失期(5)量长短:先自度其足 5、以 (1)用:何不试之以足 徐喷以烟(2)把:以丛草为林 (3)如、及: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因为:岁以大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凭: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可以为师矣 (6)以致:以伤先帝之明 以塞忠谏之路也 (7)来、用
3、来: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8)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 (9)拿:悉以咨之 (10)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11)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6、其 (1)他、他的:置之其坐 (2)它、它的:使其冲烟飞鸣 (3)自己的:常蹲其身 (4)这:其间千二百里 其虫旧曾有之 (5)其中:不能名其一处也 (6)难道:其真无马耶 (7)恐怕:其真不知马也 (8)加强语气:其如土石何 7、或 (1)有:或王命急宣 (2)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3)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4)有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5)或者: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8、绝 (1)断:沿溯阻绝
4、2)极:绝巘多生怪柏 佛印绝类弥勒 (3)消失:哀转久绝 群响毕绝 (4)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极点:以为妙绝 (6)停:猿则百叫无绝 9、为 (1)因为:项为之强 (2)替、给:为天下唱 (3)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同“谓”:孰谓汝多知乎 (5)成为:方为秋田之害 悉为两段 (6)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予群众所得 (7)做:唐人尚未盛为之 (8)刻:每字为一印 不以木为之者 (9)算是:未为简易 (10)发明:又为活板 (11)作为:满铁范为一板 (12)强调:则极为神速
5、13)行为:行弗乱其所为 (1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15)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16)相当于“于”:为其来也 10、岁 (1)年成:岁以大穰 (2)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3)每年: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11、方 (1)正:方出神 (2)方圆:方七百里 (3)将要:今方来 (4)方向:而尝极东方 (5)才:方两三级 12、如 (1)像:果如鹤戾云端 如有所语 (2)遵照:匠师如其言(如期进行) (3)比如:如“之”“也”等字 (4)如果: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5)比得上:天时不如地利 (6)把:其如土石何
6、 13、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黑质而白章 敏而好学 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2)表示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3)表示转折关系:而忘操之 (4)表示修饰关系:徇循而起 (5)表示递进关系: (6)表示假设关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7)表示因果关系: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8)表示目的关系: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二)通“尔” 尔翁归,自与汝算耳 (三)而已:放在句末,表示语气,相当于“罢了”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四)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五)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儿醒 14
7、坐 (1)座位:置之其坐 (2)犯罪:坐盗 (3)因为:停车坐爱枫林晚 15、于 (1)引进动作的时间、地点、范围、对象、原因:可译“在、向、到、自、从、跟、同、对、给”。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战于长勺、舜发于畎亩之中、告之于帝、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于土墙凹凸处、与杭州梵天寺键一木塔、余将告于莅事者” (2)放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译“比、胜过”:苛政猛于虎 (3)“于是”①跟现在的意思一样②“在这、从这”:吾祖死于是 (4)“至于”:至于夏水襄陵 二、重点句子: 1、何不试之以足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8、明察秋毫 5、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6、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7、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绝〔山献〕多生柽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第二册 一、一词多义现象: 1、虽 (1)虽然:虽多忌克 (2)即使:虽乘奔御风 2、少 (1)年轻:普少习吏事 陈涉少时 (2)一会儿:少时 (3)稍微:意稍舒 (4)不多:饮少辄醉 3、卒 (1)士兵:卒中往往语(2)终于:卒用其人
9、 卒获有所闻 (3)死了:月余亦卒 4、乃 (1)才:太祖乃悟 (2)于是、就:乃重修岳阳楼 (3)竟然:乃不知有汉 (4)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你,你的:家祭无忘告乃翁 5、去 (1)离开:一狼径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2)去除:去死肌 (3)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6、奇 (1)奇异:奇山异水(2)零数:舟尾长约八分有奇 (3)特殊,罕见:园中无他奇 有奇字素无备者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7、名 (1)命名:遂以名楼 名之者谁 (2)出名:有仙则名 (3)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 8、临 (1)靠近:下临江流
10、 临溪而上 (2)处理:及次日临政 (3)到跟前:执策而临之 (4)对,对着:把酒临风 临表涕临 (5)坐落在高处: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6)将要:临崩寄臣以大事 9、则 1)用作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便”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得之则生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使、如果”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表示转折:至则无可用 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死则徙尔 10、诸 (1)众
11、瓜洲诸园亭 (2)那些:其西南诸峰 (3)之于:假诸人而后见也 投诸渤海之尾 11、病 (1)辱:寡人反取病焉 (2)生病:寻病终 (3)困苦不堪:则久已病矣 12、然 (1)…的样子:不觉呀然惊恐 (2)表示转折: (3)是,是的,认为正确:吴广以为然(4)这样:然则北通巫峡 13、益 (1)逐渐:益习其声 (2)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斟酌损益 (3)好处:有所广益 (4)更加:益慕圣贤之道 14、且 (1)将近:年且九十(2)将要:以为且噬己也(3)况且:且焉置土石(4)并且:余悲之,且曰(5)暂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二、重点句子: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3、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4、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5、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6、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7、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8、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9、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1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第三册 一、一词多义现象: 1、素 (1)白色:则素湍绿潭 又留蚊于素帐中 (2)平时:有奇字素无备者 (3)一向:
13、吴广素爱人(4)不加装饰:可以调素琴 2、居 (1)处于:佛印居右 (2)停留:不可久居 (3)居住:面山而居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3、乐 (1)以…为乐:心乐之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乐趣,快乐:而乐亦无穷也 此乐何极 (3)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4)使…快乐:钟鼓乐之 (5)享乐:死于安乐 4、可 (1)大约:高可二黍许(2)可以:不可久居 可以一战 5、举 (1)成功:则事不举水利不兴矣 (2)发动:举大计亦死 (3)成就:死即举大名耳 (4)被任用:管夷吾举于士 (5)全:举世无双 (6)
14、参加:董生举进士 6、才 (1)仅:才通人 (2)刚刚:此印者才毕 (3)才能:才美不外现 7、等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2)等同: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诸位:公等遇雨 (4)用在表列举的后面:如“之”“也”等字 8、修 (1)身高:邹忌修八尺有余 (2)修建:乃重修岳阳楼 (3)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9、意 (1)心情:意稍舒 (2)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3)神情:意暇甚 (4)意思: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0、至 (1)到:至之市 至于园可无憾 (2)周到: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3
15、极点:寡助之至 11、穷 (1)穷尽,①v:欲穷其林 ②adj:而乐亦无穷 (2)停,断:蝉则千转不穷(3)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追究到底:非咨询不穷其致(5)深:穷冬烈风 12、过 (1)越过,渡过:遂命仆人过湘江(2)过失,过错:人恒过 (3)走过,经过: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4)过于:以其境过清 13、行 (1)行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欣然起行 (2)行列:吴广皆次当行 (3)行军:行收兵 (4)生活:同行十二年 (5)通行:商旅不行 (6)品行:性行淑均 (7)行为:行拂乱其所为 (8)
16、军队:必能使行阵和睦 14、徒 (1)只:叶徒相似 (2)部下,徒众:徒属皆曰 (3)白白的:徒劳无功 15、实 (1)果实:其实味不同 (2)诚实:此皆良实 (3)没有空隙:以实奇 (4)牢,牢固:便实钉之 16、蔓 (1)茎蔓:青树翠蔓 (2)长藤蔓:不蔓不枝 17、盖 (1)遮日挡雨的用具:日初出大如车盖 (2)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原来是”: 盖以诱敌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 盖追先帝这殊遇 盖一癞蛤蟆也 盖大苏泛赤壁云 (3)遮盖,掩盖: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4)发语词: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7、 (5)因为:盖钉板上下弥束 18、致 (1)事理:非咨询不穷其致 (2)得到:家贫,无致书以观 19、使 (1)出使:晏子将使楚 (2)派:上使外将兵 (3)让: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其冲烟飞鸣 20、习 (1)熟练:齐之习辞者也 (2)熟悉:益习其声 21、诣 (1)到:吏二缚一人诣王 (2)拜见:及郡下,诣太守 22、汤 (1)热水:媵人持汤沃灌 (2)大水急流的样子: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二、重点句子: 1、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2、齐人固善盗乎?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
18、盗耶 5、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6、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7、如鸣佩环,心乐之 8、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0、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3、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14、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第四册 一、一词多义现象: 1、夷 (1)平坦:其船背稍夷 (2)平和:言和而色夷 2、归 (1)返回:壮士十年归 (2
19、归依:吾谁与归 (3)回家:其将归见其亲也 3、帖 (1)粘贴:对镜贴花黄 (2)一种文告:昨夜见军帖 (3)用标签标出:不用,则以纸帖之 (4)标签:每韵为一帖 4、更 (1)交替:更互用之 (2)改变,调换:更若役,复若赋 (3)更加:室中更无人 5、罔 (1)无,没有:罔不因势象形 (2)迷惑而无所得:学而不思则罔 6、冒 (1)冒犯; 荡倚冲冒 (2)蒙,盖: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冒着: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7、语 (1)说:如有所语 (2)告诉:此中人语云 (3)谈论:卒中往
20、往语 (4)说话:语时了不悲 8、视 (1)眼光:其人视端容寂 (2)看:直视无碍 下视其辙 9、善 (1)好,好的:以咨诹善道 王曰:“善。” (2)善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3)擅长:齐人固善盗乎 京中有善口技者 10、患 (1)担心,动词:患其塔动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祸患,灾难:故患有所不辟也 (3)担心、忧虑,名词:无冻馁之患矣 二、重点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苔痕上阶绿,
21、草色入帘青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孔子云:“何陋之有?” 9、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10、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11、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4、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1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8、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19
2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0、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1、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22、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2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4、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第五册 一、一词多义现象: 1、若 (1)你:若为佣耕 更若役 (2)像: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貌若甚戚者 (3)如果:若只印二三本 若无兴德之言 若有作奸犯科及伪忠善者 (4)如: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曾
23、不若孀妻弱子 (5)好像:彷佛若有光 2、将 (1)将要:公将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2)搀扶:出郭相扶将 (3)将领:项燕为楚将 (4)带领:上使外将兵 3、诚 (1)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2)诚心:帝感其诚 (3)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4、极 (1)尽头,穷尽,形容词: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非常,很:初极狭 (4)穷尽,动词:尝极东方 5、开 (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打开:旁开小窗 (4)开敞:豁然开朗 (5)开放:千树万树
24、梨花开 (6)扩大:开张圣听 6、数 (1)shù表示多次:又数刀毙之 (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 (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 7、通 (1)通过:才通人 (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4)整个:通计一舟 (5)贯通:中通外直 (6)通畅:道不通 (7)通向:指通豫南 8、谓 (1)对,对…说: (2)是:太守谓谁 (3)认为:予谓莲… (4)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5)命名:太守自谓也 9、鲜 (1)鲜艳:芳草鲜美(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10、许 (1)赞成:杂
25、然相许 (2)答应,承认,同意:遂许先帝以驱驰 (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 一百许里 (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5)地方: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11、寻 (1)寻找:寻向所志 (2)不久:寻病终 12、焉 (1)哪里:且焉置土石 (2)句末语气词:又何间焉 (3)代词:a、这件事:永之人争奔走焉 b、这篇文章:以伺夫观人风者得焉 13、果 (1)实现:未果,寻病终 (2)果然:果笞广 14、毕 (1)尽:毕力平险 (2)全部:群想毕绝 (3)姓:庆历中有布衣毕昇 15、观 (1)
26、看:今以蒋氏观之 (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6、舍 (1)房屋:屋舍俨然 (2)舍弃,丢下:便舍船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7、毒 (1)怨恨:若毒之乎 (2)毒害:赋敛之毒 18、一 (1)一个:洞庭一湖 (2)一片:一碧万顷 (3)全:长烟一空 19、属 (1)一类:忠之属也 (2)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 (3)关联:神情与苏黄不属 (4)连续:属引凄异 20、固 (1)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顽固:汝心之固 (3)安守:君子固穷 (4)本来:固以怪之矣 齐人固善盗
27、乎 21、寻 (1)寻找:寻向所志(2)不久:寻病终 22、异 (1)不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奇特,奇异:永州之野产异蛇 (3)对…感到诧异:渔人甚异之 23、兵 (1)士兵:上使外将兵 (2)军队: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3)兵员:行收兵 (4)武器: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4、故 (1)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2)旧知识:温故而知新 (3)旧有的,原来的:两狼之并驱如故 (4)老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 (5)因此,所以:故为之说 (6)故意,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 25、胜 (1)胜利:然而不胜者 (2)美丽:予观夫巴陵胜状 (3)比
28、日出江花红胜火 二、重点句子: 1、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 2、苟富贵,无相忘。 3、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5、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9、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0、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2、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13、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4
29、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1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9、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0、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25、永之人争奔走焉。 26、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27、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28、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 29
30、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30、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1、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 32、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33、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34、谨食之,时而献焉 35、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36、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37、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8、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39、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0、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31、4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4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7、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8、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49、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5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53、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32、太守宴也。 5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第六册 一、一词多义现象: 1、分 (1)分成:今天下三分 (2)时分:自非亭午夜分 (3)本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长度:舟尾长约八分有奇 (5)分给:必以分人 2、顾 (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2)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加 (1)增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3)成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4)好处:万钟于我何
33、加焉 4、苦 (1)愁:何苦而不平 (2)苦于:天下苦秦久矣 (3)受苦:兴,百姓苦 (4)使…痛苦:必先苦其心志 5、良 (1)好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善良:此皆良实 (3)的确:良多趣味 6、当 (1)将要:今当远离 (2)抵:当其租入 (3)当代的:咨臣以当世之事(4)判罪:失期当斩 (5)应该,应当:不当立 皆次当行 (6)遇到,逢:当春乃发生 (7)对着,面对:木兰当户织 7、比 (1)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2)等到:比至陈 (3)比较: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34、4)近:天涯若比邻 8、从 (1)跟从,跟随: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2)依从:从民欲也 (3)弟侄一辈: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4)听从:民弗从也 9、作 (1)劳动,劳作:其中往来种作 (2)做:设酒杀鸡作食 (3)写:嘱予作文以记之 (4)比作:私拟作群鹤舞空 (5)有所作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做: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7)振作:一鼓作气 (8)如同:马作的卢飞快 (9)发出:泠泠作响 (10)建造:作亭者谁 (11)起:十一月风雨大作 10、得 (1)找到:得其船 (2)
35、得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能够:余因得遍观群书 (4)施行:得道多助 (5)通“德”,感激恩德: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6)捉到:得而腊之以为饵 (7)领悟:得之心而寓之酒 (8)怎么: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1、国 (1)国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2)国家: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2、微 (1)隐约: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2)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3)微小:见藐小微物 (4)稍微: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13、向 (1)原先:向为身死而不受 (2)从前:便扶向路 (3)对着:磨刀霍霍向猪羊 眈眈
36、相向 (4)接近:秋天漠漠向昏黑 14、食 (1)食物: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提供食物:主人日再食 (3)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4)吃饭:欣然忘食 15、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2)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3)记载:策勋十二转 16、遗 (1)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遗留:深追先帝遗诏 17、身 (1)亲自:将军身披坚执锐 (2)身体:常蹲其身 身已半入 (3)自身,自己: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18、称 (1)说,叫:怡然称快 (2)称做,号称:袒右,称大楚 (3)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9、见 (1)看见:假诸人
37、而后见 (2)拜见:曹刿请见 (3)通“现”,显现:才美不外见 (4)探望:其将归见其亲也 20、兴 (1)起: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兴起:百废具兴 (3)兴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振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发扬:若无兴德之言 21、亡 (1)逃跑:今亡亦死 (2)丢失:亡羊补牢 (3)通“无”,没有:河曲智叟无以应 (4)衰败:亡,百姓苦 (5)灭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2、就 (1)接近,靠近:还来就菊花 持就火炀之 (2)完成:瞬息可就 23、发 (1)发出:一时齐发 (2)征发: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3
38、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中 (4)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5)出发:有时朝发白帝 (6)表现,显露:征于色,发于声 (7)头发:黄发垂髫 24、安 (1)养生:衣食所安 (2)安逸:死于安乐 (3)怎么:又安敢毒耶 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求其能千里也 (4)哪里:安得广厦千万间 (5)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25、曾 (1)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还:计其长曾不盈寸 (4)曾经:其虫旧曾有之 26、间 (1)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顷刻:立有间 (3)参与:又何间焉
39、4)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5)暗中:又间令吴广 27、已 (1)治愈:可以已大风 (2)已经:则久已病矣 (3)停止:此亦不可以已乎? 28、道 (1)路:道不通 (2)中途:中道崩殂 (3)驿道:古道西风瘦马(4)治国之道,仁政:得道者多助 (5)说,谈论:不足为外人道也 (6)道理:以咨诹善道 29、拂 (1)违背:行拂乱其所为 (2)辅弼:入则无法家拂士 (3)掸:以手拂之 30、信 (1)言语真实:必以信 (2)信用:小信未孚 (3)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4)真实,可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二、重点句子: 1
40、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1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15、是故
4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6、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8、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
42、之尾。 2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2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9、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0、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5、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6、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 23 -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