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刘向梅 西仵中心校
一、概述
· 五年级数学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共需两个课时。
·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计算,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本节课是多边形面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后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一个很好的铺垫,对渗透图形变换等教学手段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基础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共性: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对图形的面积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2.个性:个别学生对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掌握不清,公式相互混淆,对面积的单位与长度单位区分不清。
3. 大部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差,这里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弥补欠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我主要想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演示能够自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需要用到:讲授法、先行组织者策略、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还会用到:操练----反馈法,和间接强化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实施的;
2.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中的第一节;
3.专门为本节课制作的ppt课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师生活动交流板;
5.平行四边形图片
6.方格纸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1.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各是什么?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找出底和各对应高。
3..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长方形,提出疑问: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第二环节: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第三环节:课件演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 课件演示,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多种割补方法)
2. 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其它割补,转化方法。
3. 发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各对应边之间的关系。
4. 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第四环节:总结公式并学会用字母表示s=ah。
第五环节:巩固应用
1. 出示例1:口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看图算面积。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要随时注意评价反馈。
课结束时,教师对本内容和目标完成情况加以总结,并对学生作出的回答进行反馈。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学习参与情况: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注意吸取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正确的地方,找出同学解答中的错误。
资源利用:利用资源进一步自主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结果分析,作出决策: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进行探究、对比,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多种情况作出正确判断。
八、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
附1:学生自我评价表
附2::教学过程流程图:
附1:
学生自我评价表
评 价 内 容
评 价 等 级
评价目的
优(5)
良(4)
中(3)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声音响亮
能否自由表达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能否善于合作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能否独立思考
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是否敢于否定
我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
是否欣赏自我
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否自由表达
我已养成良好的写批注的阅读习惯
能否独立思考
我能展开丰富的想像理解课文内容。
是否富于想像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是否兴趣浓厚
最欣赏哪个同学的表现呢?为什么?
我还有与这节课的内容相关的问题问老师
得分
附2:
教学流程图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各对应高
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
课件出示
可能会出现三种意见
观察、思考
演示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长方形(多种方式)
课件出示
认真对比两者面积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
课件出示
对比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长的关系
课件演示
对比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宽的关系
课件演示
学生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斜边误以为是它的高
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仔性
引导归纳
学习用字母表示公式
巩固应用
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