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验四 串口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ARM的串行口工作原理。
2.学习并编程实现AR,的UART通信。
3.掌握S3C2410X寄存器配置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 ADT IDE集成开发环境 JXARM9-2410教学实验箱
三、实验内容:
实现查询方式串口的收发功能。接受来自串口(通过超级终端)的字符,并将接收到的字符发送到超级终端。
四、基础知识:
1.异步串行通讯
(1)异步串行方式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位接一位(例如先低位、后高位)地传送。
(2)数据的各不同位可以分时使用同一传输通道,因此串行I/O 可以减少信号连线,最少用一对线即可进行。
接收方对于同一根线上一连串的数字信号,首先要分割成位,再按位组成字符。为了恢复发送的信息,双方必须协调工作。
(3)在微型计算机中大量使用异步串行I/O 方式,双方使用各自的时钟信号,而且允许时钟频率有一定误差,因此实现较容易。但是由于每个字符都要独立确定起始和结束(即每个字符都要重新同步),字符和字符间还可能有长度不定的空闲时间,因此效率较低。
2.异步串行通信中的字符传送格式
q 开始前,线路处于空闲状态,送出连续“1”。传送开始时首先发一个“0”作为起始位,然后出现在通信线上的是字符的二进制编码数据。
q 每个字符的数据位长可以约定为5位、6位、7位或8位,一般采用ASCII编码。后面是奇偶校验位,根据约定,用奇偶校验位将所传字符中为“1”的位数凑成奇数个或偶数个。也可以约定不要奇偶校验,这样就取消奇偶校验位。最后是表示停止位的“1”信号,这个停止位可以约定持续1 位、1.5 位或2 位的时间宽度。
q 至此一个字符传送完毕,线路又进入空闲,持续为“1”。经过一段随机的时间后,下一个字符开始传送才又发出起始位。
3. DB-25 DB-9引脚定义
DB-25 DB-9引脚说明:
RS-232C接口通信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 :
五、实验步骤:
1.新建一个工程UART,将对应的文件添加到工程中去。
2. 对工程进行设置,然后编译UART。
3 .将计算机的串口线接到实验教学系统的UART0上。
4.运行超级终端,选择正确的串口号,并将串口设置为:波特率(115 200)、奇偶校验(None)、数据位数(8)和停止位数(1),无流控。打开串口,超级终端的配置如图:
5.下载程序并运行。如果程序正确,则在超级终端中输入的数据将回到超级终端中。
六 实验报告要求
q 简述串行接口的工作原理以及串行接口的优缺点
q RS-232C的最基本数据传送引脚是哪几根?画出双机通讯的基本接线图
q 简述串行接口通讯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