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地图与等值线知识总结
1、向东度数增加为东经,向东度数减少为西经;向北度数增加为北纬,向北度数减少为南纬。
2、根据两地经度判断东西方向:①若同为东经,则经度大为东,经度小为西。②若同为西经,则经度小为东,经度大为西。③若分属东西经,则根据两地经度和确定东西方位:当两地经度和小于180º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两地经度和大于180º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3、同一纬线上经度1º的弧长=111cosφ(千米);同一经线上纬度1º的弧长=111(千米)。
4、同一条纬线上的各地:①昼夜长短相同;②日出日落钟点相同;③正午太阳高度相同;④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相同;⑤五带中的位置相同;⑥所处气压带风带位置相同。
5、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①地方时相同;②自转角速度相同。
6、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实地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
①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大,但内容越简略。
②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7、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和所示实地范围的变化:
①实地范围不变时,将比例尺放大(或缩小)为原图的n倍(或1/n)后,图幅面积将扩大(或缩小)为原图的n2倍(或1/n2)。
②图幅面积一定时,将比例尺放大(或缩小)为原图的n倍(或1/n)后,所表示的实地范围将缩小(或扩大)为原图的1/n2(或n2倍)。
8、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之差应为一个定值或为零。
9、两条相邻且数值不等的等值线间任一点的数值为“大于小的,小于大的”。
10、两条相邻且数值相等的等值线间任一点的数值“或大于或小于”该等值线的数值。
11、两条相邻且数值不等的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为“或大于等于大的,或小于等于小的”。
12、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是“(n-1)h≤相对高度<(n+1)h”(其中,n为在陡崖处相交的等高线条数,h为等高距)。
13、山坡上任意两点间的相对高度范围是“(n-1)h≤相对高度<(n+1)h”(其中,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h为等高距)。
14、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即等值线凸向数值减小的方向时,弯曲处的数值比两侧大;等值线凸向数值增大的方向时,弯曲处的数值比两侧小。如: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等压线向低处弯曲为高压脊,等压线向高处弯曲为低压槽。
15、在等值线图中,垂直于等值线的方向为该等值线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最大变化方向。如:垂直于等高线的方向为地面最大坡度方向,亦为地面水流方向。
16、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突出方向(弯曲方向)相反,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突出方向(弯曲方向)相同。
17.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包括等值线的走向或弯曲状况,等值线的疏密状况等。(一条等值线主要看走向或弯曲状况——可能要分段描述,多条等值线再描述疏密状况)
18、区域地图中某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①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如城市等):a、点的位置——在什么地方;b、点的大小——代表的含义(如规模或等级等),反映的规律;c、点的疏密——沿什么线(或面)密集,沿什么线(或面)稀疏;d、点组成的形状——反映什么规律(如带状等)。
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如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a、分布的位置——在什么地方;b、分布的走向(延伸方向);c、弯曲状况;d、分布的趋势——看增减方向及变化速度; e、分布的疏密状况;f、数量范围——看数值;g、极值区的位置——看闭合中心。
③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如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a、分布的位置与范围;b、分布的面积(及变化);c、分布形状;d、伸展方向。
19、等值线图的判读步骤——“六看一分析”,即看图名、看疏密、看走向、看弯曲、看数值、看特殊,分析原因。①看图名:明确是什么地理事物的等值线图;②看疏密:疏密反映单位距离内差值的大小,看图中等值线疏密有无差异,哪里疏,哪里密;③看走向:即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弄清等值线数值变化的大致趋势及其主要因受何种因素影响;④看弯曲:运用“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法则确定弯曲部分是高值区还是低值区。⑤看数值:包括等值距的数值、图幅内的数值范围、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最大值与最小值所在位置等;⑥看特殊:一是特殊等值线,如等高线图中的0米、200米、500米、1000米等高线,等温线图中的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等;二是闭合等值线及含义;三是如等高线重合等特殊之处。
20、阅读地图的一般步骤:一读图名——知道是什么图,初步了解地图所表示的内容;二读图边——看清图例、经纬度标注等,明确图示范围与各图例符号的含义;三读图中——读懂图中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并分析分布特点或分布规律。
二○一五年九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