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语文文体及教学策略.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430507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文体及教学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文体及教学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文体及教学策略 桃江县教研室 龚新初 前言:纪伯仑: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黑格尔:人们经常挂在嘴边上的名词,往往是我们最无知的。我们进行文体教学研究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文本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提高教学、学习效率。其实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一般是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文体的分类和特点的,所以我们的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对各类文体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学习相关文体的一些简单的阅读、写作技巧。但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不同文体的文章要怎么教那是应该心中有数的,要有的放矢的组织教学活动,这样才不会偏离教学目标。 第一部分 文体的分类 文学文体:按文学样式分 散文——议论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 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童话、寓言、神话等 诗歌——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古诗词、现代诗) 戏剧文学——话剧、歌剧、歌舞剧、戏曲等 实用文体:按表达方式分 记叙文——(叙事、抒情散文、小说)消息、通讯、回忆录、传记、家史等 议论文——政论、评论、序跋、杂文、学术论文等 说明文——科普说明文、辞书、教科书、说明文等 应用文——条据、规约、书信、公文、各类文书等 第二部分 记叙文及其教学 一、记叙文的概念及写作特点 1.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 的一种文体。但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露的适当议论和抒情。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6要素,(或者四要素)。 3.范围。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 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我们今天讲的主要是狭义的记叙文了。 4.特点: ① 按内容分 记事:把握发展脉络,抓住重点,理解主题,体味构思特点和表现手法。 记人:注意前后变化,分析各种描写,弄清人物思想性格。 小说:依据小说特点,注意情节发展与人物言行,理解思想意义。 散文:理清文章思路,明确象征意义,体会言外之意,把握主旨、特色。 ②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理清发展线索,把握层次,明确倒叙、插叙作用。 ③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记叙中的抒情议论,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体现,与文章的主题密切相关,必须特别注意,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④描写的种类(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社会环境——事件或人物结局的客观原因。 自然环境——事件发生或人物活动的环境,渲染气氛。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二、阅读一般记叙文(记人、记事、写景、状物。即叙事散文)的基本要求 1.了解记叙文的要素。了解人称和顺序。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能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其大概意思,能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认识过渡句,理解它们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3.能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并能归纳文章中心意思。 4.理解多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能识别各种修辞方法,并明了其作用,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以及用词造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等。 三、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一)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篇章结构。 思路是文章结构的基础。结构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本身的内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经过深思熟虑所形成的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因此,记叙文教学首先要注意理清作者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 ① 明确要素,抓住线索。记叙文记人、叙事通常是根据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或空间方位的转换来安排篇章结构的。因此,分析记叙文结构,可首先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且弄清它们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贯穿全篇,统领全文的线索,弄清文章的主干,理清作者的思路。 寻找文章的线索,就要因文而异,具体分析。比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展开全文,《最后一课》则以“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有的文章内容比较复杂,文章线索有的有主线与次线之分,有的“形散而神聚”,一条线索把几件事连成有机整体。这就需要反复阅读,认真思考。 ② 了解结构类型,研究层次段落。抓住了记叙文的线索之后,还需研究其内部的布局和构造,进一步把握记叙文的结构规律,理清文章的层次段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记叙文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结合式结构。纵式结构,是以时间为序或以事件发展过程为序的结构。这种结构,情节完整,脉络分明,便于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和发展,揭示事件的本质意义。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这篇传记是按时间推移结构文章的。横式结构,是以空间场景的转换或按事件性质的分类为序组织文章。杨振宁的《邓稼先》全文由六个部分组成,介绍了邓稼先先生学习、工作、为人等六个方面。纵横结合式结构是时空交错的结构方式,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文势跌宕多姿。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为“爸爸所种的花儿——夹竹桃”,通过一次次的回忆,巧妙地写出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生命也随之结束了;又用一条暗线,即“‘我’参加毕业典礼”,为时间线索,贯穿全文,交代事件的始末,条理清楚。 ③ 分析结构因素,学习谋篇布局。进行记叙文教学,在分清层次段落的基础上还应根据课文的特点,细致地研究文章怎样开头、结尾,如何过度、照应等问题,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演员讲亮相,唱歌讲起腔,写文章则需讲究开头。记叙文的开头,或开门见山,揭示主题;或曲径通幽,引人入胜,两者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背影》,开篇点题,概括全文。不仅点明题旨,而且点明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交代了叙事线索。记叙文的结尾也有多种形式,或点破题意,深化主题;或卒章显志,发人深思。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对课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开头、结尾的艺术特点,认识其深化中心的作用,结合作文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过渡、照应是使文章达到篇章严密、中心突出的重要环节。过渡和照应做得好,则可使文章文气贯通,浑然一体。过渡,就是上下文之间的连接和持续。过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用词语过渡、用句子过渡、用过渡段过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前后两部分通过 一个过渡小节自然过渡。照应,即前后文的彼此配合和呼应。照应的方法要有首尾照应,如《紫藤萝瀑布》;伏笔照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文题照应,如《背影》等。一个过渡小节自然过渡。照应,即前后文的彼此配合和呼应。照应的方法要有首尾照应,如《紫藤萝瀑布》;伏笔照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文题照应,如《背影》等。 (二)掌握文章精髓,揭示深刻主题。 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出来的基本思想。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就清楚地说明了主题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作用。在记叙文教学中,通过对主题思想的把握,可以训练学生概括抽象把握本质的能力,同时,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道德情操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记叙文有记人和叙事两大类。记人的记叙文,就要分析人物的外貌、言语、行动、心理;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分析人物的关系旨在揭示人的精神品质、道德风貌。比如《最后一课》,就要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外貌、衣着、声调、教态的分析,通过韩麦尔先生对待小弗朗士的态度以及韩麦尔先生所处的恶劣环境——家园被侵略、被占领的分析,归纳出本文的主题——赞扬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叙事的记叙文,就要分析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分析典型事件或场面等。旨在通过主题事件,显示一定的思想意义。《芦花荡》通过对以上事件的分析,透过“护送大菱和二菱进芦花荡”和“打击报复鬼子,为大菱报仇”这两个典型场面的描写,就不难归纳出本文“突出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特点,赞扬了以老头子为代表的抗日人民的勇敢和机智”这一鲜明主题。因此无论哪种类型的记叙文,都不能仅仅浮于表面文字的分析,要在对具体内容分析掌握的基础上,通过提炼、综合,从具体的人物、事件的记叙中,抽象出事件的本质意义和人物的性格特性,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题。 (三)探讨表达方式,提高读写能力。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叙述、描写为主,以议论、抒情为辅。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了解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及其作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叙述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它是记叙文体的主要表达方式,在教学中,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文章叙述人称变化的特点;另一方面还需要掌握叙述方式之间的区别及其作用。叙述人以作品人物的身份出现,以“我”自称的是第一人称。用第一人称叙述,可直抒胸臆,真切而自然。采用第三人称“他”叙述,作者以局外人、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可以写得灵活、自由、更广阔地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有的文章,由于内容和表达的需要,人称可以转换。叙述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记叙文中的描绘,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景物作具体细致的描写,描写可使所写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所写事件曲折动人,有声有色;所绘景物,诗意浓郁,情景交融,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教学时,可通过对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分析,了解其在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的分析,了解其在交待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揭示主题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是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说来,记叙文中,对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比较具体,而议论和抒情则应力求精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把事实的陈述,本质的分析,感情的抒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内容更加深刻,感人肺腑。 (四)领会遣词造句,品味语言特点。 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是善于运用语言的巨匠;许多传世佳作,都以精湛的语言著称。因此,语言的学习也就是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记叙文既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那么,生动形象便成为记叙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文章往往通过动词、形容词等各种语言的巧妙运用,各种句式及大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语言新鲜、活泼、富有形象性。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内容的分析,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如《背影》一文,在车站送别的场景中,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细致的描绘:“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要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通过“蹒跚”、“探”、“爬”、“攀、“缩”、“微倾”、“努力”等词语的运用就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表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春雨般的父爱。 总之,记叙文教学,就是要抓住记叙文自身的特点,分析内容,掌握规律,提高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四、一般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激趣导入——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会认的字——熟读课文(重点句段)——感悟文本。 第二课时:复习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基本结构——循文明象——因象悟道——执道辩文 循文明象:复制形象包括画面形象的复制和整体形象的复制。画面形象是由词和句子含义组合而成,整体形象是由画面形象的组合而成。前者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将语言再现为形象的转换能力,后者培养学生对形象的组合和再造能力。在记叙文教学的初始阶段,破译文字符号,组合文字意义,复制形象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它让学生从整体上形成初感,为进一步开展教学奠定基础。 因象悟道:因象悟道就是通过对事件分析理解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这个过程大体可作这样的安排:1、分析事件的组织形式。2、发掘事件意义。3、分析非事部分的作用。记叙文中的非事部分指不直接叙事的议论、抒情、说明文字。这些文字虽不叙事,但仍然有“象”,即对事件进行评论说明和抒情的作者形象,分析这个形象可以获得作者寄托在文章的情感内容。4、悟道,即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执道辩文:环节是从道到文,这是一个执道辩文的过程,是学生把握了作者意图之后继使追索作者为强化意图的表达采用了什么样的文字技巧的过程。这不是阅读所必需的,却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这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作者为强化表达而运用的记叙技巧,如:①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个事件表达意图——找出文章选材、剪裁的特点。②作者为什么运用这样的事件组织形式——找出文章的组材及结构的特点,包括线索、顺序、详略、构思等内容。③作者为什么要在主体事件之外增写其它事件?为什么要在记叙文字之间穿插其它的非记叙性文字? ——理解材料为中心服务的原则。找出表现技巧上的特点及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只需恰当的点拨,诱发学生意会,在意会的基础上简要的归纳。归纳过程中的理论性内容宜粗不宜细,点到即止,重点在让学生进行技巧的学习而不是理论上的表达。点拨要紧抓两方面,一是握住智珠——执道。二是深入体会——辩文,让学生真正掌握技巧是怎样为表达意图服务的。如此执道辩文,反复往还,教学便会如”云之离山,水之就下”,酣畅而自然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