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献给妈妈的诗》教学反思
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陈美芳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综合几位评课老师的意见,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课前预设评价语。
引导学生大声地读小兔子的诗的评价语有:a这只小兔子声音可真大,你的兔妈妈一定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妈妈!b这只小兔子如果在妈妈面前也这样大声朗读,妈妈一定会喜欢的!c你的声音可真洪亮,读得太棒了!引导学生温柔地读小狮子的诗的评价语是:a听了你的朗读,真想看看狮子妈妈那温柔的样子呢! b你的语气可真温柔,你一定在重温妈妈那温暖的怀抱吧?c回去也这样温柔地夸夸妈妈吧,她一定会特别开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小黑猪的诗的评价语有:a这只小黑猪朗读得真有感情,你的妈妈一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妈妈!b读得好,回去夸夸你美丽的妈妈吧!而引导学生自豪地读小老鼠的诗的评价语则是:a小老鼠,你的妈妈个子虽小,但她能陪伴你,保护你,她是最强大的,对吗?b你读得可真投入,你有一个很强大的妈妈,你特别自豪!对吗?知道吗?因为有你这么一个善于学习的学生,老师也很自豪呢!通过课前预设评价语,我在教学中就能根据学生的朗读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读得更动情,学得更投入。
2、 灵活调整教学环节。
例一: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我在课前预设过孩子们如果提出要我参与其中,我该如何引导他们互相谦让,耐心等待老师一组一组地去参与表演。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一听到要表演,就马上兴奋起来。这个时候,哪个组都没有提出要我参与他们的表演。所以,与其啰啰嗦嗦地说一大堆,倒不如就让他们快速地投入到表演活动中去。抓住他们的学习兴奋点,效果自然会非常好。
例二:表演完了后,课堂时间过去了一大半,孩子们也都稍显疲倦,我头脑中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夸妈妈”的游戏。但是,这个游戏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如果进行这个游戏,很有可能导致后面的内容讲不完。是按既定的预设完成我课前就设计好的内容?还是注重课堂上生成的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课文内容,同时也在游戏中得到放松呢?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容不得我多想,事实上,这两个问题刚在我头脑中出现,答案就马上确定了——教学内容完不成还有下节课,课堂生成的火花不及时把握就会转瞬即逝。所以,我决定带着孩子们玩这个游戏。我起头:“小兔子,小兔子,请你夸夸你的妈妈!”学生接:“我就夸夸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最勇敢!”我和孩子们一边对,一边拍掌,他们马上就变得精神奕奕。我接着说:“小狮子小狮子,请你夸夸你的妈妈!”学生继续接:“我就夸夸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最温柔!”后面夸小老鼠和小黑猪妈妈的内容就不再赘述。但是,这个环节的教学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将在后面提到。
3、 以头饰做板书,一物两用。
表演时,可以拿下来使用。表演结束,则将头饰重新置于板书。
4、在制作课件时,对四个小动物赞美妈妈的诗,我分别使用了不同的字体,来体现与诗的内容的一致性。“我的妈妈最美丽”是用的“微软简隶书”(我的妈妈最美丽)——字体有一种古朴的美。“我的妈妈最强大”用的是“方正粗宋简体”(我的妈妈最强大)——字体方方正正,给人坚强的感觉。“我的妈妈最温柔”用的是“汉仪粗圆简”(我的妈妈最温柔)——字体边角圆润,有柔美之感。“我的妈妈最勇敢”用的则是“华文新魏”(我的妈妈最勇敢)——字体棱角分明,充满勇气与力量。在教学的时候,我期望学生在观看课件的时候,这些不同的字体能带给他们不同的美感,进而延伸到对诗的内容的一种烘托与映衬。也许我使用得不一定恰当,但这是一次勇敢地尝试,语文课也能成为美育的课堂!
下面来谈谈本节课的不足和可以更加完善的地方:
1、时间控制不佳。
开课时的诵读、学生勾画小动物赞美妈妈的诗、小组内表演和夸妈妈的游戏这几个环节,我没有把时间控制好,导致浪费了一些时间,从而使“思维拓展”和“识字写字”环节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只能草草收场。
2、“夸妈妈”的游戏可以作如下调整,相信效果会更好。
我在说“小兔子,小兔子,请你夸夸你的妈妈!”的时候,在声音上应该大一些,这样提示学生在接“我的妈妈最勇敢!”的时候声音也要大一些。同样道理,我在说“小狮子小狮子,请你夸夸你的妈妈!”的时候则应该用比较轻柔的语气,以提示学生也用轻柔的语气来读小狮子写的诗。也就是说,我在引导的时候要注意用不同的语调、语气和声音,给学生一个示范,让学生在读的时候也读出不同的语调、语气和声音来。如果学生领悟力不够,还可以明确地提示:“请你大声地告诉我,谁的妈妈最勇敢?”“请你轻柔地告诉我,谁的妈妈最温柔?”“请你深情地告诉我,谁的妈妈最美丽?”“请你自豪地告诉我,谁的妈妈最轻大?”在提这些问题的时候,老师的语气和声音就要有所区别——大声地、轻柔地、深情地和自豪地,也能给学生提示。
3、学生表演时,我让学生带着动作演一演、读一读。如果在学习这四句诗的时候,就让学生加动作演读,相信孩子们有相对多的时间可以想出更多的动作,有更多个性化的表演出现。
回顾这节课,从备课到上课,如果能更好地把握教学时间和节奏,相信预设的内容会更好地在课堂上得以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