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永吉三十五中 宋丽影
课题:轻松对联之词性相对
教学目的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掌握词性相对的规则,了解工对和宽对的要求。
2、 尝试创作对联,基本做到词性相对,宽对即可。
3、欣赏楹联故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习楹联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常识,把握词性相对的规则。
教学难点:各种实词和虚词的把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歌曲《月满西楼》,试找出对偶诗句。
二、 复习:
1、对联五规则
①字数相等。②内容相关 。③词性相对。④结构相称。⑤平仄相谐。
2、词性相对
所谓词性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具体说来,就是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对数量词,方位对方位词。
3、要对仗得好,就必须要明确以下几点,或者说具有以下的常识。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首先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 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 (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大类。
练习(一):用12种词性的词造句
示例:他和我在校看到了一只唧唧叫的鸟,啊它真美!
关于对联的宽对和工对。
对联按其对仗的严格程度可分为两类:
一是工对:指对仗严格的对联,也叫严式对。
二是宽对:宽就是比工对放宽一些尺度。就是词性对仗的通融。对联原则上必须是同类词相对应。但由于汉语的词类有些是相近的,且语法功能又是一样的,所以在创作对联时,也允许一定的通融、灵活。
可以通融宽对的事例
(1)叹词、语气词、象声词之间有时候可以相对仗。
(2)名词与代词(代名词)完全可以相对仗。
如:山若有灵就识我;水如无意莫回头=== 我与头
(3)有的形容词与动词可以相对仗。
如 :莺歌燕舞;海晏河清===歌舞(动词)---晏清(形容词)
关于宽对的限制
有些特殊的词,如:数目类、实词类和表示动作的动词必须严格按照对仗要求,否则就叫失对。 特别是动词,必须与动词相对,否则就会使上下联的句子结构不同,其他词对的再好,也是失对了。失对不是宽对!
在实践中,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一般能够虚词对虚词即可。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词性不同一般不能相对。对修饰词语的要求比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比较严格。为了便于记忆,可概括括为:虚宽实严,修饰宽中心严 。
练习(二):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
书---学,名词,意义相对;
山----海,名词,意义相对
有---无,动词.意义相反.
路---涯,名词,意义相对;
勤---苦,形容词,意义相对;
为---做,动词,意义相同;
径---舟,名词,意义相对.
练习(三):修改对联,并表述理由。
上联:东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上联:大漠孤烟直
下联:小狗尾巴弯
练习(四):尝试创作对联
二字联
春兰
细雨
月转
去伪
三字联
水底月
刀子嘴
辞旧岁
四字联
山清水秀
五字联
东风吹柳绿
青山外早莺争树
增字联
水
碧水
碧水环绕
门前碧水环绕
成语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
无孔不入—( 有隙可乘 )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顺藤摸瓜—(按图索骥)
寥寥无几—(比比皆是)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临渴掘井—(未雨绸缪)
腾云驾雾—(乘风破浪)
赫赫有名—(默默无闻)
将错就错—(以讹传讹)
三、总结规则·基本篇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练习(五):综合练习
做导学题纲上的十道题,做完一道,奖励一个名联趣事。并请学生平常继续搜集。
1. 周恩来总理精通文墨,诗才出众。12岁那年,周恩来去同学家玩。他的爷爷是位富有正义感,又很有学问的私塾先生。出了上句:
不为列强之奴仆。
周恩来深为老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所感动,便提笔写道:
誓做中华之主人。
2.很久很久以前某座山上有个恶和尚,恶和尚为了装点门面,请当地一老秀才为其写一幅对联。老秀才没法拒绝,于是写了一对联应付交差,上联是:“香残日落扫去凡心一点”,下联是:“炉火方尽骏马奔驰一边”。恶和尚喜滋滋地将对联挂赏。有一天恶和尚的一位稍懂文墨的朋友看了,直呼恶和尚上当了。恶和尚急问:“为何?”
朋友曰:此横批当是:“秃驴”。恶和尚当即气的呜呼哀哉了。
3.袁世凯死后,其亲信广征挽联.有一个爱国青年送来一副: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袁氏亲信们初见对联特别高兴,认为此联赞颂袁世凯千古流芳,后来被人点破对联的机密,大发雷霆.你知道这副对联的机密吗? 上联5个字,下联6个字.这个对联不对称,意思是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这个对联不是很符合对联的严格的格式,是一个讽刺联。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
4.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 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随即说: “我说的是— 一鸥游”。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
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乾隆开心大笑。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5.纪晓岚学识渊博且机敏诙谐,其轶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据史书记载,他喜联、擅对,是对联奇才。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千叟宴”,席间有一老翁141岁高龄,乾隆帝得知,便以此为题出一上联,命众人答对,联曰:“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
60岁称“花甲”,“重逢”等于120岁,“三七岁月”即21岁,相加恰好141岁。纪晓岚稍加思索后随即对曰:“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70岁称“古稀”,“双庆”等于140岁,“添一度春秋”也是141岁。
6.“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讲话情景:2012年2月14日 习近平出席美国副总统拜登及国务卿克林顿举行的欢迎午宴
讲话原文: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建设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是一项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的开创性工作,既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经验可鉴。双方只能如邓小平先生所言:“摸着石头过河”;或者如克林顿国务卿所言:“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中国有首流行歌的歌词这样唱道“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讲话情景:2013年5月4日 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
讲话原文: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8.“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讲话情景:2013年5月4日 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
讲话原文: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余下两个由学生互赠。
四、轻松对联之秘诀:
厚积累,精炼字,巧对联
五、作业:自拟一副不少于五言的励志对联
赠送:上联:春秋冬夏勤学苦练
看谁人蟾宫折桂;
下联:德智体美博学多才
有我辈九天摘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