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5. 综合与实践
第3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授课总时数:1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
2. 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3. 经历探究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4. 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进一步理解运用组合知识。
2.难点: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
三、知识梳理
1. 学习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
2. 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
四、学法指导
1. 质疑引导,演示讲解,小组合作交流。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表格,理解相关名词的具体含义。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 教师课前板书学习目标(略)。
2.课前随堂设计学习流程(自学—练习—展示--检测—评价)。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教材第109-110页后完成下列内容:
(1)阅读一下与邮政相关的费用。
(2)不到20克的信要贴多少钱的邮票,45克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呢?
(3)如果邮寄不超过100克的信,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
(4)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并总结应该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2.教师设问
你寄过信吗?见过下面的邮票吗?
3.小组讨论
合作完成110页表格,并总结应该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三)练习实践互帮
1.填写110页的的表格。并讨论应该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2.组长检查核对,组内互助,及时订正。
(四)展示汇报梳理
1.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学生会汇报有关邮票的相关知识
(2)20克本市的信要80分的邮票。45克外地的信要3.6元的邮票。
(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后,发现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不能满足需要。
(4)学生讨论后总结出:增加邮票面值可以为2.00元,2.40元,4.00元
2. 学生总结梳理本课所学的内容。
(五)达标检测评价
1.基础题
(1)有1元、2元、5元的人民币各1张,每次取2张,可组成几种不同的币值?
(2)用3、4、8三张卡片,可以排成哪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其中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
2.达标题
(1)营业员有1个5角钱,3个2角钱,8个1角钱,如果要找给顾客9角钱,共有几种不同的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