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
古城初中 孙林先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教学安排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掌握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纳入教学的,它的安排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在初中物理课程系统中的地位: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电学中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着重于通过复习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揭示欧姆定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欧姆定律,会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问题,进行电路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各量间的辩证关系。
四、教法、学法
欧姆定律揭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各物理量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应该着重让学生亲身经历各种探究过程,在探究中体会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分析现象的本质,让学生体会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实验探究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亲身实验、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亲身实验和对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五、教学设计
(一)复习
电阻一定时,电阻上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电压一定时,电阻上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与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I=U/R
(1)欧姆定律 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电路三者不能混用
计算:强调电学题的基本解题步骤
(2)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U/R)。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说明: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
1、简单电路的计算
总结一下电学题的基本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3).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2、根据欧姆定律进行试验
向学生介绍“控制变量法”,即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压,观察电流是如何变化的。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电流是如何变化的。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针对性练习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