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文言文复习文化常识.ppt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9417561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7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文言文复习文化常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8文言文复习文化常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理解文化常识类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2015,年课标全国卷两套试题出现的新题型。这类实词,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含义比较固定,涉及面较广。对这类实词掌握的数量和程度,不仅决定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低,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考查,文化常识的实质就是考查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实词,。,逐题击破,文化常识,考查题,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1,文化常识基本分类,历法刑罚,官职官制,风俗礼仪,名号称谓,教育科举,服饰器物,音乐文娱,地理常识,文学常识,2,【2017,新课标,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B项,“姻亲”不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两者是并列关系。选项解说不正确。,A项,“以字行”指的是弘微本名密,他的名字犯了所过继家中的忌讳,所以以字行世。选项解说正确。C项,“母忧”指弘微在母亲去世后离职。选项解说正确。D项,“禄”是指弘微的薪水,“私禄”强调个人薪水。选项解说正确。,3,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2017,新课标,2,卷,】,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然后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4,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C,项,误在说,“,近侍,职位很高,”,。做帝王近侍的,通常是宦官,而宦官通常职位不高。从本文语境看,,“,近侍,”,只是代表宋神宗向有关官员询问兵马之数的,他只是个传声筒,并无发号施令、下判作决之大权,故其职位不会很高。,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5,【2016,新课标,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C,C.,“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不是单指“朝廷中的”。,体验高考真题,6,【2016,新课标,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D,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且文中没有提到陈登云受到权臣诋毁求退,根据原文“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可知,陈登云因为久居巡抚之职,本来应该提升为京官,但提升一事却被多次搁置,所以他是在这种情况,(,应该提升却没被提升,),下自己称病,(,找个退休的理由而已,),退休的。,7,【2016,新课标,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A,项,“,土地、户籍等职事”有误;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A,8,【,2015,新课标,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D,D“,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其他儿子称“皇子”。此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官职,科举考试,帝王谥号以及对君主儿子的称呼。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儿子称谓“太子”;其余的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9,【2015,新课标,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C,项错误在于,长子继承制,应为“嫡长子继承制”。,10,命题规律探究,官职官制,首相、有司、吏部、移疾、礼部、致仕、兵部、教坊司,常考的文化常识。,名号称谓,中宫、陛下、庙号、太子、名、字、谥号、(阙?),地理常识,契丹、两京,教育科举,登进士及第,风俗礼仪,建储、嗣位,11,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12,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13,一、,官职官制,1,、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A,、隋朝、唐朝、南宋,B,、唐朝、唐朝、北宋,C,、隋朝、唐朝、明朝,D,、隋朝、唐朝、北宋,2,明朝沿袭了前代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考试的试卷命题范围是 (),A,四书五经,B,时事政治,C,诗赋,D,算术、法律,D,A,14,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B,15,解析: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各地考生在县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由翰林或部院官员主考,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由礼部主考,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连中三元”。,16,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A,、尚书省、兵部,B,、门下省、吏部,C,、中书省、刑部,D,、尚书省、工部,A,17,解析:三省六部制的职能:,三省,分别为:,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六部,分别为:,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土地、户口、财政、国库等。,礼部:负责科举、祭祀、典礼、学校等。,兵部:负责军事、军政事务。,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事务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工部:负责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事。,18,朝代:建立国号的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下列对各朝代开创者概括正确的是:(),A,、夏朝,夏启 商朝,商汤 周朝,姬发,B,、秦朝,嬴政 汉朝,刘邦 隋朝,杨广,C,、唐朝,李世民 宋朝,赵匡胤 元朝,忽必烈,D,、明朝,朱元璋 清朝,努尔哈赤,A,19,解析:,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禹的儿子夏启建立夏朝。商汤是商朝的建立者,原为商部族领袖。,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周平王东迁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世称“秦始皇”(嬴政)。,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与东汉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并进而统一全国的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中国重新进入大一统时期,由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20,唐朝,中国历史唯一一位女皇帝的朝代,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李渊建立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打下了江山(第二位皇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北宋),赵构在江南建立了南宋。,元朝,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疆域广阔的王朝,也是首次征服全中国地区的征服王朝,元朝由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市)。,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中原王朝,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元统治,恢复中华建立的政权,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清朝(后金),又称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征服王朝,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建立清朝。,21,朝代线索:,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南宋,(,金,)-,元,-,明,-,清,历史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22,【雅称】一种美称。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尊称】也叫敬称。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他家房居称“尊府”。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婉称】:家父母称“家严、家慈”,去世父母称“先父先严、先母先慈”,”。,【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古代帝王自称“孤、寡”。古代官吏自称“下官”。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等;自家父母为“家父、家母”。,二、姓名称谓,尊称、谦称、雅称、婉称,23,1,、,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A,、谥号、年号、年号,B,、庙号、谥号、年号,C,、年号、尊号、庙号,D,、尊号、谥号、庙号,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下令“更名民曰黔首”。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27,)下令“使黔首自实田”。黔首之称,在战国时已经广泛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下列选项中同属于对百姓称呼的是(),黎庶,苍生,优伶,氓,A,、,B,、,C,、,D,、,B,A,24,解析:,1,中国古代的皇帝有庙号、谥号、尊号、年号。,(,1,)庙号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唐高祖、唐太宗等。,(,2,)谥号(,sh,ho,),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如“武”帝,“哀”公等。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3,)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4,)年号是封建皇帝在位时纪年用的名号,西汉时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25,清代【张鹏翮,h,】撰写的三苏祠的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四大家”是:(),A,、韩愈、欧阳修、苏轼、王安石,B,、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C,、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D,、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D,解析:上联言苏门父子三人均为填词名家,下联四大家是韩、柳、欧、苏四家,其中苏家包括苏洵、苏轼、苏辙,仍然是对苏门的盛赞,26,中国古代,交朋友总是有很多说法。下面叙述朋友交往说法正确的是:(),A,、竹马之交,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B,、患难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C,、布衣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D,、贫贱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A,27,解析:,竹马之交,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忘年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患难之交,共同经历患难的朋友。,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也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地位低贱的人相交往。,贫贱之交,指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金兰之交,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金兰,:,原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忘年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忘形之交,指彼此以心相许,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28,1,求天干的方法。,用公历年减,3,除,10,的余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3,4,5,6,7,8,9,10,2,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减,3,除,12,的余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3,4,5,6,7,8,9,10,11,12,根据求天干的方法,,2011,年的余数是,8,,天干为辛;,根据求地支的方法,余数是,4,,地支是卯;,最后得出,2011,年是年辛卯(兔年)。,三、天文历法,29,时节纪月法,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然后再依次分别代称月份。这种纪月法,常见于序跋。,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gu,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30,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B,31,中原、关中、江南、岭南、塞北。,中原,:“中原”一词原是没有特殊意义的原野之意,后来发展到专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从东晋南北朝以后,每一个朝代都沿用了中原地区的地理范畴。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关中:“,关”指古代的函谷关,以东为关东,以西为关西。现代,人们习惯上认为仪陇以东至黄河西岸、秦岭以北的泾河和渭河流域为关中地区。明清以后,“关”主要指山海关,今东北三省称为关东、关外。,四、地理名胜,32,江南,:“江”指长江。由于长江流到今九江后折向东北,因此古代以这段江为界,来区分东西或左右。古代的江东或江左,指长江下游江苏南部一带;江西或江右,指长江下游现在安徽省中部地区。江南现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岭南,:岭指五岭,岭南泛指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外。,塞北,:塞北即长城以北地区,其自然条件比较差。塞北亦称塞外、口北、口外等。,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33,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正确的是:,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是指“泰山以东”。,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关中”是指“潼关以西”地区。,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山西”是指“泰山以西”。,B,34,解析:,“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山东:战国、秦、汉时,通称崤(,xio,)山、函谷以东为山东。一说太行山以东称山东。,“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司马迁,鸿门宴,),河北,河南: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司马迁,鸿门宴,),关中:战国至秦汉间,一般称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为“关中”。,“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苏辙,六国论,),山西,:,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西为山西。一说太行山以西称山西。,35,五、,文史典籍,1,、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八条等方面的论述应该查阅(),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2,、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曾经热播,使纪晓岚(即纪昀)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纪晓岚在我国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是(),A,著述了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B,编撰了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C,主持编篡了一部庞大的类书,D,主持编篡了一部最大的丛书,C,D,36,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前四史”是指:(),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A,37,解析:,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y,撰。,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38,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四库”是指:(),A,、仁、义、礼、智,B,、礼、乐、书、数,C,、诗、书、礼、易,D,、经、史、子、集,D,解析: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及相关著作,史部收录史书,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39,1.,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A,、忠义,B,、孝悌,2.“,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解析,:1.,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孝悌即孝顺父母、顺从兄长。),2.,汉书,。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D,B,六、其它常识,40,2.,关于文化常识的考查,我们,必须明白两点:,其一,文化常识考查的内容一定存在于试题当中;其二,文化常识的正误判断多半可以根据一定语境作出判断。,3.,通过大量试题分析,可以发现文化常识的语境包括:,试题语境、教材语境和生活语境。,41,解题指导,(一)分析试题语境。,当选项中出现较为生僻或考法很细致的文化常识时,我们应迅速在文中锁定这个文化常识的试题区域,然后尽量从语义相关处进行上下文推断。,如,2016,年新课标,卷的错项,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原文,】,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翻译: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从原文分析可知,陈登云是主动要求辞官的。,42,(二)联系教材语境。,文言文考查的知识,大部分是以教材为依托的,遇到的知识点尽量关联教材,链接教材语境,有时候会事半功倍。文化常识也应进行这样的教材语境关联。,如,2016,新课标,卷的错项,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人教版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召有司案图”,书下注释为:,【,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考题完全出自教材。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力。,43,(三)调动生活语境,生活语境,似乎与积累本身有关,似乎不算是一种辅助手段,而是属于文化常识的“本”,但在具体做题的时候,当我们无法完成知识上的检索,就只有进行生活中常态化、共识性话语的联想,这种常态化、共识性话语往往来自生活对话、网络语言、影视作品等。,(四)杀手锏,排除法!,44,复习策略,1.,常读课下注释,熟悉课本上的文化常识。,2.,通过平时阅读积累课外的文化常识。,3.,总结考查频率较高的词语。,4.,关注各地高考模拟试题,积累更多的文化常识,并检验自己掌握的文化常识的准确性。,人生苦短悲迟暮,而立不惑倏忽间。,五十半百知天命,六十耳顺称花甲。,七十古稀悬车年,八十耄耋,mo,di,过伞寿。,百岁高寿是期颐,双稀双庆世难有。,殓窆,bin,攒宫葬死者,近亲斩衰穿三年。,齐衰如期穿一年,大功九月小功五。,缌麻五服礼最轻,袒免奔丧五服外。,五声八音十二律,黄钟大吕演宫调。,传统文化包罗广,细细品读巧记诵,4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