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 题:项目7 墙面与装饰设计——滤镜与图像
课 时:共10学时(其中理论 1学时,操作7 学时,项目设计2学时),建议分五次课完成。
课 次
理论课时
上机课时
自学(作业)课时
第1次课
1
1
第2次课
2
建议1学时
第3次课
2
建议1学时
第4次课
2
建议1学时
项目设计
2
可选
合计
1
9
项目目标:
墙面与装饰设计项目包括三个实训任务:
任务1:万花筒底纹及像框制作;
任务2:枫叶水晶球制作;
任务3:墙面地板设计与图像组合技术。
通过这些任务的学习,学会应用PhotoShop CS4滤镜图像处理技术制作出各式各样的艺术效果,并对图像艺术处理及其编辑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通过实例任务的实战训练你将会掌握滤镜的基本操作技术要领和应用技巧。
项目重点:
像素化滤镜、扭曲、渲染滤镜、风格化、艺术效果、纹理滤镜的基本操作与应用。
项目难点:
滤镜处理技术在图像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机房,PhotoShop CS4软件,随书配套光盘素材:“项目7”。
教学方法:建议以讲练结合,演示教学,项目任务等教学方法为主。
第1次课 2学时
滤镜知识建构
能力目标:
理解各类滤镜的作用,熟悉滤镜菜单。
教学重点:
理解滤镜的概念与作用,熟悉滤镜菜单,掌握滤镜的分类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各类滤镜作用,掌握滤镜的分类特点。
教学过程:
一、理解滤镜
滤镜,我们可以形象地理解为通过摄影光学处理镜头过滤掉部分光线而形成的特殊图像效果。
PhotoShop滤镜包括内部滤镜和外部扩展滤镜。
按照不同的处理效果对内部滤镜分类:“像素化”滤镜组、“扭曲”滤镜组、“杂色”滤镜组、“模糊”滤镜组、“渲染”滤镜组、“画笔描边”滤镜组、“素描”滤镜组、“纹理”滤镜组、“艺术效果”滤镜组、“视频”滤镜组、“锐化”滤镜组、“风格化”滤镜组以及“其它”滤镜组,同时还包括一些扩展特殊处理效果,例如“液化”、图案生成器等。
Photoshop还提供了丰富的外部滤镜,如:KPT、UleadGif.Plusing滤镜等。
二、滤镜的调用
选择“滤镜”菜单下的相应命令对当前图层或选区图像应用Photoshop滤镜。
滤镜效果的作用对象:若创建了选区,则作用于选区内的图像;若未创建选区,则为当前可见图层图像。
重复使用滤镜效果:作一次滤镜效果后,还可以重复应用刚才操作的滤镜效果,是相同滤镜效果的叠加;作一次滤镜效果后,还可以应用另一类滤镜效果,是对不同滤镜效果的叠加。
三、熟悉滤镜菜单,理解滤镜分类特点
四、创建或打开一幅图像,练习应用滤镜
五、自主探究PhotoShop CS4滤镜,完成“基础练习”。
第2次课 2学时
任务1:万花筒底纹及像框制作
能力目标:
将图像的底纹换为万花筒效果,并设计边框,完成后的结果如图示。
对像素化滤镜的理解与应用,晶格化滤镜的应用,像框设计技术。
教学重点:
通过“彩色半调”滤镜、“晶格化”滤镜和“铜版雕刻”滤镜的学习掌握像素化滤镜中各种子滤镜的特点及其参数设置。
教学难点:
像素化滤镜的应用。
任务分析:
比较原图与完成后的效果图:图像底纹变为万花筒效果,制作了“铜色”边框,边框中有“蝉撕”形状效果。
万花筒底纹效果:为了保证只对底纹产生效果,应用“多边形套索”工具框选底纹选区,滤镜操作将只对选区图像产生作用;“彩色半调”滤镜功能将颜色比较单一的底纹变成多彩的半调色点,然后应用“晶格化”滤镜将这些半调色点晶格化为无数个不同色彩的多边形色块。
边框及“蝉撕”形状效果:先应用“渐变”工具及“渐变编辑器”设置并填充“铜色”渐变效果,然后应用“铜版雕刻”滤镜产生“蝉撕”形状,应用“图层混和模式”美化。
最后将制作好的边框条通过移动、旋转等操作完成边框。
完成一种效果的方法往往需要多种效果操作的组合,具体要用哪个工具,这需要我们对PhotoShop CS4图像处理工具效果有较深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效果才能真正掌握操作秘笈,也才能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打开素材文件:“项目7/项目7任务1素材.jpg”。
一.制作万花筒底纹效果
1. 应用多边形套索工具“”和反选技术创建滤镜作用区域
应用提示:勾选边界时首尾注意要封口。观察选区区域是否完全覆盖了底纹图像区,否则需要重新创建选区。
2. 应用“彩色半调”、“晶格化”滤镜图像处理技术创建万花筒底纹效果
⑴应用“彩色半调”滤镜生存色点
“彩色半调”滤镜的功能是在图像的每一个通道上模拟一层半色调色点的网格效果。
注意理解滤镜的作用区域和“彩色半调”滤镜的作用效果。
⑵应用“晶格化”滤镜将色点晶格化
“晶格化”滤镜使图像产生多边形晶格效果。
技能小结:
“像素化”滤镜组:“像素化”滤镜将图像进行分块,使图像看起来像是由许多晶格组成。在PhotoshopCS4中的像素化滤镜中共包括7种滤镜,这些滤镜的共同特点是将图像分块。分块的大小可以设定,“最大半径”、“单元格大小”都是用于指定“像素”块的大小。
二.制作“铜色”、“蝉撕”效果像框
1.应用渐变、渐变颜色编辑制作“铜色”像框
新建图形文件,宽度和高度分别为1.5厘米、21厘米,其它项取默认值。
技能提示:应用渐变编辑器可以自定义出许多渐变效果,“色标”用于表示一种颜色的开始或结束,“颜色中点”表示两种颜色的交界,移动它们可以改变颜色位置或交界状态。
2.制作“蝉撕”效果
⑴应用“铜板雕刻”像素化滤镜工具随机分布中间白色区域
技巧提示:“铜板雕刻”滤镜可以将图像重新以点、线条的方式随机分布产生铜版雕刻效果。滤镜的作用对象是一个选区或一个可见图层图像,反之,将滤镜产生的效果作为一个对象创建选区并复制到另一个图层对象上会产生新的艺术效果。
⑵应用“图层样式”制作阴影浮雕效果
三.组合完成像框
1.设置画布大小:21×21厘米
2.制作45度转角斜角
3.合并保存图像
合并图层,完成制作并保存为“任务1结果.psd”图像文件。
教学小结:
“任务1”重点实训“彩色半调”滤镜、“晶格化”滤镜和“铜版雕刻”滤镜,要求实训时在充分理解像素化滤镜效果特点和作用区域的基础上掌握像素化滤镜的类别规律及其基本操作应用技巧,同时也为理解应用其他滤镜效果打下基础;在完成该任务时还应用到渐变工具、通过“色彩范围”选择图像、图层混和模式和图像变换、新建图形文档等基本图像处理技能。
巩固练习:
1、完成“应用练习”第2题。
第3次课 2学时
任务2:枫叶水晶球制作
能力目标:
将枫叶图片制作成带光晕的枫叶水晶效果图像。
理解扭曲滤镜,光照、光晕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扭曲、渲染滤镜技术基本操作与应用。
教学难点:
扭曲、渲染滤镜技术在图像设计中的应用。
任务分析:
通过对具有平面效果的图像加工创作设计成具有立体、光照、色晕效果的质感图像,主要用到的图像处理技术有“球面化”扭曲滤镜、“光照”、“光晕”渲染滤镜和图层样式阴影效果设计等技术。
在创作设计时先确定水晶效果选区;然后两次应用“球面化”滤镜处理技术,这时作用区域图像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再加上光照和光晕渲染处理使“枫叶水晶”更加亮丽;应用图层样式阴影效果设计技术处理水晶外光晕,蓝绿色光晕向外“发散”使水晶具有动感。
教学过程:
打开素材文件:“项目7/项目7任务2素材.jpg”
一.制作枫叶球面化效果
1. 应用椭圆框选工具“”创建滤镜作用区域
技巧提示:配合应用键盘上的shfit键可以创建圆、正方形等特殊选区。
2. 应用“球面化”滤镜技术创建枫叶球面化效果
“球面化”滤镜的功能是对当前层图像或指定当前层区域模拟为球面效果。
关键技术:球面化对话框中,拖动“数量”滑块可以调球化的大小;提供三种球面化模式:“水平优先”、“垂直优先”、“正常”,三种“正常”模式的球面化效果各有特色。多次应用球面化滤镜工具球面效果更加显著。
二.制作枫叶水晶光照、光晕效果
1. 应用“光照效果”滤镜技术创建光照效果
“光照效果”滤镜对当前层图像或指定当前层区域模拟创建光照明暗效果。
关键技术:在光照效果对话框中“光照类型”包括:点光、全光源和平行光,应用不同的光照类型产生不同的光照效果;“纹理通道”包括无、红、绿、蓝四个通道选项,应用红、绿、蓝三个通道中的任意一种均可以产生凸出立体效果。
2. 应用“镜头光晕”滤镜技术创建镜头光晕效果
“镜头光晕”滤镜为当前层图像或指定当前层区域模拟创建光晕效果。
3.为枫叶水晶球创建新文档
应用复制命令复制制作好的水晶球;新建文档,粘贴水晶球到新文档;保存为PSD图形文档(项目7/项目7任务2水晶球.psd)。
三.制作枫叶水晶外光晕效果
1. 扩展画布:高和宽大小均为25CM
2. 创建外光晕
关键技术:保持圆形选区不变,应用的光照和光晕效果恰好作用于水晶球区域,同时完成水晶效果后将水晶对象复制到新文档的边界定位精确,若取消了圆形选区,则需要重新创建选区将水晶对象移到新文档;带蓝绿色光晕的枫叶水晶球创建结束后需要保存为psd格式文件,在后续的图像组合步骤中应用会很方便。
教学小结:
“任务2”通过“球面化”扭曲滤镜和“光照”、“光晕”渲染滤镜设计效果,包含四项图像处理技术设计理念:一是视觉效应,将“平面”枫叶图像处理为“立体”球形枫叶效果;二是光照反差,由光照基本一致处理为光照明暗反差较大;三是晶透效果,完成后的枫叶效果好象在晶透的球中自然弯曲叠放,经光晕、光照后光也显得有层次了;四是渐变光晕,球外光晕由浓到淡,在图像中还表现出绿蓝色雾光效果,这正是图层效果的妙用。
学习并感受“枫叶水晶球”效果制作的同时,还要以此来掌握扭曲、渲染类滤镜的图像处理特点和应用技巧。我们在设计时要认真分析设计的图像对象是什么效果,这些效果可能是哪些效果的合成,或者说可以分解成哪些效果,完成这些子效果可能需要用到哪些处理技术,以及又怎样应用PhotoShop CS4图像处理技术完成这些效果,这些思路和理念很重要。
巩固练习:
1、完成“应用练习”第1题。
第4次课 2学时
任务3:墙面地板设计与图像组合技术
能力目标:
设计墙面地板装饰效果;并组合保存图像。
滤镜的综合应用,综合布局应用。
教学重点:
风格化、艺术效果、纹理滤镜的基本操作与应用。
教学难点:
风格化、艺术效果、纹理滤镜技术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任务分析:
效果图示中,两侧为天蓝色塑光拼缀砖效果,地板为棕色块砖拼贴效果,上方天花板为橙色渐变粗麻布光照效果。
通过分析图示效果特征,读者可以设想这些效果可能通过哪些滤镜技术或其它技术来完成,可以先到滤镜菜单中去探索一下,然后参考操作步骤完成。在图示中的倾斜效果产生视觉上的立体空间效果,应用斜切技术可以完成。
在组合图像设计中可以在一个PSD文件中分图层逐步完成,也可以将不同图像文件组合完成为一个图像文件,制作设计时注意图层的层叠位置关系,对图层命名后操作更方便。
教学过程:
一.设计地板
1、新建图形文档并创建“地板”图层
①新建文档,宽度和高度分别设置为28厘米和22厘米。
②单击图层选项卡新建图层按钮“”创建新图层,并命名为“地板”;
2、绘制地板
①应用油漆桶“”工具填充地板颜色:“e2b061”
②设置板缝颜色:“9a7a58”
③创建地板:依次单击“滤镜”→“风格化”→“拼贴”
关键技术:观察应用“拼贴”滤镜后单色的地板被分成多块状,块的间隔颜色为“背景色”所在的颜色。
④“斜切”调整地板形状
为什么要先“拼贴”处理再“斜切”?
实际地板视觉效果应是远的窄一些,近的宽一些。
二.设计侧墙
图像处理技术:前景、背景色设置、油漆桶填充、“拼缀图”纹理滤镜、“塑料包装”艺术效果滤镜、斜切。
㈠设计右侧墙
1、新建图层“右侧墙”
2、设计侧墙
①设计右侧墙颜色:“a0d0d6”
②创建右侧墙拼缀效果
③“斜切”调整右侧墙形状
④为右侧墙增加塑光效果
技巧提示:“塑料包装”滤镜将产生一种塑光效果,是与“拼缀图”滤镜效果的一个叠加。
㈡设计左侧墙
1、复制“右侧墙”所在的图层并命名为“左侧墙”。
2、“斜切”调整左侧墙形状
三.设计天花板
图像处理技术:渐变填充、“粗糙蜡笔”艺术效果滤镜、斜切。
1、新建图层“天花板”
2、应用“橙、白、橙”渐变填充;对天花板所在的层做“斜切”调整;学龄滤镜处理:“滤镜”→“艺术效果”→“粗糙蜡笔”
四.图像组合
图像处理技术:复制图层、移动、自由变换、斜切。
1、打开“项目7任务3窗帘素材.jpg”图像文件布置窗帘
2、打开“项目7任务1结果.jpg”像框图像文件布置壁画
3、打开“项目7任务2结果.psd”图像文件布置“枫叶水晶球”
技巧提示:“枫叶水晶球”所在的图层若做了合成且具有底色,则复制到墙体装饰图像文件后不能完成水晶球的外光晕透明特技效果,所以读者在创建“枫叶水晶球”文件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枫叶水晶球”创建外光晕效果后不要合成图层;二是要保存具有图层的PSD文件。
4、保存图像
保存具有图层的PSD文件以备后期编辑。
教学小结:
“任务3”实战主要涉及风格化、艺术效果、纹理滤镜及图像渐变与变换的操作应用,完成了两项图像处理:墙面地板效果设计、组合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最终体现出设计既要注重色彩搭配和修饰效果的合理自然,又要把握好空间结构的真实感和合适的灯光效果。墙面、地板分别用到拼贴和拼缀滤镜,前者属风格化类,由于“风格”的作用“拼贴”的块具有随机性;后者属纹理类,“拼”的效果具有规律性。而天花板表面装饰效果则为“粗麻布” 粗糙蜡笔艺术滤镜渐变效果;空间结构主要是通过对图层图像对象的移动、斜切、自由变换处理技术来完成,其中斜切用的最频繁。
巩固练习:
1、完成“应用练习”第3、4题。
项目小结:
通过项目实践介绍滤镜的基本技能操作及应用技巧,滤镜效果的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学习的重点一方面应放在操作效果的理解上,理解了才能应用;另一方面,在训练项目时还要注重效果设计的理念、技巧和方法,要多观察、分析、研究优秀图像作品,要能灵活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创新设计。
PhotoshopCS4提供的滤镜效果很丰富,并且复合的滤镜效果会产生很精彩的效果。
在滤镜的分类中每一类的命名也形象地表示了其效果特征,我们在应用时可以根据效果特征来选择和理解滤镜。
每种滤镜又通过具体的参数设置来描述效果细微变化,例如“像素化”类别中的“晶格化”滤镜通过参数设置可以改变多边形晶格的大小,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参数设置对效果变化的描述规律性很强,读者在学习时要认真研究、仔细对比、反复操作、举一反三、理解应用。
Photoshop 的滤镜功能非常强大,这里只涉及到部分功能,其余功能可自行尝试。
项目设计:
仿造项目应用滤镜自定义设计墙体装饰效果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