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的▁▁像▁▁▁▁▁”的句式说话。
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读出快乐的情绪。要求一字一句读正确,并根据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培养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感受蓝天、明星、新月的美感,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听写生字: 西、北、鱼(注意写字姿势,展示时师根据学生书写纠正笔画、笔顺等)
2.谈话导入:你们见过夜晚的天空吗?夜晚的天空都有什么?(练习说说圆圆的月亮和弯弯的月亮分别像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拼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有几行,一共有几句话。
2.出示字词:“弯弯的、两头尖、坐、月儿、看见、蓝蓝的、只、闪闪”指名认读,齐读。
3.出示生字:“船、两、弯、尖、看、闪、见、坐”指名读,齐读,做游戏“我来问,你来答”,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的。
三、感悟课文
1.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通句子。
2.范读。老师看出来了,同学们很喜欢这首诗,对吗?老师也喜欢读,听老师读一读好吗?师朗读,学生评价。
3.课文第一句就写月儿,这是什么样的月儿,你们看月儿,觉得它可爱吗?哪里可爱?比较理解“月亮”“弯弯的月亮”;“小船”“小小的船”这两组词语。
4.能说一说“小小的船”是什么样子吗?课文中的小朋友看着弯弯的月儿,为什么觉得像小船呢?(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指导读好第二句话。弯弯的月儿除了像小船之外,它还像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想象说话,创设更大的思维空间)
5.这么美的夜空中有一只小小的船,你有什么愿望?
6.播放音乐,闭目想象你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7.结合生活实际,描述自己看见的夜空。理解“只看见”。
8.自由练读第三、四句话。想想坐在小船上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闭目想象那么美的夜空,学生的朗读一定很美。)
四、拓展创新
1.连一连
弯弯的 闪闪的 小小的 蓝蓝的
天 船 星星 月亮
2.填一填,说一说
弯弯的月儿 弯弯的( )
小小的船 小小的( )
闪闪的星星 闪闪的( )
蓝蓝的天 蓝蓝的( )
( )的( )
弯弯的月儿像▁▁▁▁▁▁▁▁
闪闪的星星像▁▁▁▁▁▁▁▁
蓝蓝的天空像▁▁▁▁▁▁▁▁
▁▁▁▁▁的▁▁▁▁像▁▁▁▁▁▁▁▁
板书设计
6.小小的船
( )的月儿
( )的星星
《小小的船》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体现了一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的喜悦心情。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逐步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
1.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本课一开始,我就借助电脑,播放夜空情景,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培养了他们认真观察的习惯。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想象是通往创新的桥梁。所以我在教学中首先是以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宗旨,从学生的心理、思维、兴趣出发,通过图画、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给学生以强烈地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
(1) 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教师出示图画并用语言描述)小朋友,晴朗的夜空都有什么呀?他们像什么?教师自然引出课题,
2.趣味识字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我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你记住了哪些字,说说是怎么记住的吗?接着采用游戏“我来问,你来答”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乐的兴趣中学会了识字。
3.朗读训练。
学生在朗读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始终重视让“趣”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读、想想、说说中感受美,培养想象力并进行朗读训练。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范读指导。通过范读,加上屏幕上美丽的夜空图,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接下来综合运用图画、语言,再创情境。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设计拓展训练“连一连”“填一填,说一说” 用“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进行想象思维训练。例如蓝蓝的天象什么?闪闪的星星象什么?不难看出,在理解重点句子时,根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往往为此而兴奋不已,学生情绪为之高涨,进入一个高潮。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运用价更高。这样不失时机地总结和拓展知识,也拓展学生的思维,强调了新课标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感受、情感",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引路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大胆放飞学生的想象,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小的船》自评
《小小的船》是小学生喜欢的一篇好课文,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认真研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效果。
1.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从谈话、入手,让学生觉得亲切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
2.在朗读时,让学生们反复吟诵,陶醉于诗的优美旋律中,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夜空中。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3.在设计上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促理解”“以读拓展学生的思维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理解字、词、句与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在讨论交流的环节中,学生们互相倾听小伙伴的发言,共同求得多种不同的答案,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往,引发新的思考,迸出新的思维火花。经常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合作的重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5.低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但又善于表现。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想象的同时,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通过练习“连一连”“填一填,说一说”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回顾、加工、创新。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对他们阅读的乐趣。
回顾这节课,也留下不少遗憾,比如在学生朗读时,当学生读得不太好时,因为怕时间不够就急着请别的同学来试试。其实,本着呵护每个学生的天职,我都应该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每堂课都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体验成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用心地设计每一堂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