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第一章测试
(时间: 50 分钟,满分: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u-64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若发现厨房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不能用一只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外一只酒精灯
D.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操作是( )
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C.实验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里面含有少量水
D.将NaOH溶于水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进行配制并定容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B.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1mol H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C.4.4g二氧化碳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1NA
D.1mol/L Ca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目为2NA
4.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及相关说法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碱石灰都是碱
B.BaSO4、NaCl、CO2 都是电解质
C.血液、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层雾都是胶体
D.SO2、CaO、K2O 都是碱性氧化物且熔融态均能导电
5.下列有关Fe(OH)3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渗析法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用丁达尔效应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B.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时即得到Fe(OH)3胶体
C.Fe(OH)3胶粒带负电荷,在通电的情况下向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D.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加饱和FeCl3溶液边用玻璃棒搅拌,制得Fe(OH)3胶体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强碱性溶液中:Na+、CO、SO、K+
B.石蕊呈红色的溶液:ClO-、Na+、CO、Cl-
C.pH>7的溶液中:Mg2+、Br-、K+、Al3+
D.含有0.1mol•L-1Ca2+溶液在中:Na+、K+、CO32-、Cl-
7.某学生利用如图装置对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进行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开关K闭合后,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证明CH3COOH溶液是电解质
B.闭合开关K,往烧杯中加入NaCl固体,由于CH3COOH与NaCl
不反应,故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变化
C.闭合开关K,往溶液中加入CaCO3固体,电流计Ⓖ示数逐渐增大
D.选取合适浓度的盐酸替换0.1 mol·L-1的CH3COOH溶液,电流计
Ⓖ的示数相同,说明二者电离程度相同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现象描述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反 应
离子方程式
现象描述
A
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
Mg+2H++2Cl-=MgCl2+H2↑
有气泡逸出
B
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2++SO=BaSO4↓
有白色沉淀生成
C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O2↑+H2O+2Na+
有气泡逸出
D
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Cu2++2OH-=Cu(OH)2↓
有白色沉淀产生
9.下列有关仪器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图形
用途与
操作
不添加其它仪器该装置无法检查气密性
用来吸收SO2尾气且能防止倒吸
配制所得溶液浓度偏高
可以用来分馏出石油的各种成分
10.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Cl2+12Cl-+2H3AsO3+6H+=
2As+3SnCl62-+6M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M为H2O B.氧化剂是H3AsO3
C.SnCl62-是氧化产物 D.每生成1mol As,该反应转移6mol电子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
B.醋酸除水垢: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
C.向少量的NaHSO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至NaHSO4刚好沉淀完全:
Ba2+ +2OH-+2H++SO42-=BaSO4↓+2H2O
D.将此题C选项反应后的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稀硫酸:H++OH-=H2O
12.将2.86g Na2CO3·10H2O溶于水中,要使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则需水的物质的量为( )
A.1.8mol B.1.9mol C.2mol D.2.1mol
13.向1L FeBr2溶液中通入1.12L(标态下)的Cl2,测得溶液中c(Br﹣)=3c(Cl﹣),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已知还原性Fe2+>Br﹣,即Cl2先将Fe2+完全氧化为Fe3+后,才能将Br﹣氧化为Br2。】
A.反应后溶液中c(Fe3+)=0.1mol/L B.原溶液的浓度为0.1mol/L
C.反应后溶液中c(Fe3+)=c(Fe2+) D.原溶液中c(Br﹣)=0.4mol/L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8分)
14.( 16分)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发生离子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中,一定存在有 (填序号)。
①单质 ②氧化物 ③电解质 ④盐 ⑤化合物
(2)可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不同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如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可表示为下图。请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离子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
(3)有以下物质:
a.石墨; b.铝; c.酒精; d.氨水; e.二氧化碳; f.碳酸氢钠固体; g.氢氧化钡溶液;
h.纯醋酸; i.氯化氢气体。
①其中能导电的是(填代号下同)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②写出物质f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
③写出物质d和h在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5.(24分)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下列反应:
a. 2Na+2H2O=2NaOH+H2↑ b. 2F2+2H2O=4HF+O2
c. Cl2+H2O=HCl+HClO d. 2NaCl+2H2O通电2NaOH+H2↑+ Cl2↑
e. CaO+H2O=Ca(OH)2 f . CaCO3+H2O+CO2=Ca(HCO3)2
①其中水在反应中作氧化剂的反应是(填代号下同) ;
②其中水在反应中作还原剂的反应是 ;
③其中水在反应中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反应是 。
(2) 在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中,有38.4 g铜被氧化,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硝酸铅的稀溶液中,滴入几滴稀Na2SO4生成白色PbSO4沉淀,再滴入数滴饱和醋酸钠溶液,微热,并不断搅动,沉淀慢慢溶解,以上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写出反应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 。
(4)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
O2、H2CrO4、Cr(OH)3、H2O、H2O2。
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H2O2→O2。
①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
②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 ;
③如反应转移了0.6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5)一定条件下,NO2跟NH3可以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
6NO2+8NH3=7N2+12H2O。请回答:
①请用单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②若经氧化得到的N2比经还原得到的N2多4.2g,参加反应的NH3的物质的量是 。
16.(8分)利用镁和稀硫酸反应,不仅可以测定1mol氢气的体积,装置如下左图,也可以测定镁带中镁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反应不产生气体),装置如下右图。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测定实验的反应原理 。
(2)硫酸必须过量的目的是 。
(3)a g镁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镁完全反应后,测得氢气在常温时的体积为V L,则常温下1mol氢气的体积为 L。
(4)“镁带中镁的质量分数测定”中,读取量气管的读数时,要使装置内外压强保持一致,具体操作为 。
德阳中学高2015级春招班10月测试化学答题卷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8分)
14.( 16分)
(1) 。 (2)
(3) ① ; ; ; 。
② 。
③ 。
15.(24分)
(1) ① ; ② ; ③ 。
(2) ① ; ② 。
(3) ;
。
(4)① ; ② → ; ③ 。
(5)① ; ② 。
16.(8分)
(1) 。
(2) 。
(3) 。
(4)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