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节 地图导学案
出品人:田志新 栗晓萍 审核人:史为民
时间:2010、9、22
导学过程:
1.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
③表示类型:
(2)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②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③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3)图例
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2.地形图的判读
①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③等高线与等深线: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②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因此,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反之,坡度缓。
③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 (大或小),表示的内容 (详或略)。
2、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 (大或小),表示的内容 (详或略)。
巩固练习
一. 填空题: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和深蓝分别表示 、 (地形)。
2.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都叫 。
二. 选择题(单选)
1.在比例尺为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点的图上距离为3Cm,那么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A. 10Km B. 100Km C. 90Km D. 900Km
2. 甲、乙两地海拔高度分别为1500m和500m,则它们的相对高度为( )
A.1000m B.2000m C.1500m D.500m
3.以下关于高度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条等高线,海拔高度可以不同
B. 等高线不能重合(表示断崖的等高线除外)
C.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D.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4.下列4幅图中山谷线表示正确的一幅是( )
5.关于右图中各点相对方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在乙的正北方 B.丙在丁的正西方
C.甲在丙的正西方 D.丁在乙的正西方
6.图中虚线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相符的是( )
A.1山脊 2山谷 3鞍部 4山顶 B.1山谷 2山谷 3山顶 4鞍部
C.1山谷 2山脊 3山顶 4鞍部 D.1山脊 2山脊 3山顶 4鞍部
9.图例._._的含义是( )
A.洲界 B.国界 C.未定国界 D.省界
X
ww w.x k b1.co m
新-课-标-第-一-网
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