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愁》(余光中).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11656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愁》(余光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乡愁》(余光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乡愁(余光中) 新侨中学 黄文助 【学情分析】 语文版教材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开始编入现代诗歌,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现代诗歌,既陌生又好奇。他们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没有很好的方法和经验,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侧重指导学生如何读诗,掌握读诗的基本方法,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深入的欣赏,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以致于达到灵魂的共鸣。 七年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乡愁形象具体,有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即“导课—介绍作者—朗读吟诵——品味欣赏——拓展写作”通过听读品写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现代诗歌的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会诗中运用意像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渴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品味赏析,感受诗歌的内涵美。. 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感知诗歌内涵。体会诗中运用意像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设想】 1、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柔美的音乐与画面的配合下深刻领悟诗意与诗情。 2、加强诵读教学,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情绪和爱国情感。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讨论,理解诗歌中丰富的意象。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v 情境导入: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洒进房间。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深思,时而抬头远眺远方,不禁泪眼朦胧,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便从他的笔尖流淌而出。那首诗的名字就是《乡愁》。 一、知人论诗: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被称为“乡愁诗人”。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 的“四度空间”。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 2、了解写作背景 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从大陆全面溃退,撤到台湾,与中央政府抗衡对峙。由于这特殊的政治原因,海峡两岸至今仍然处于分离的状态。《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几乎处于隔绝状态。 3、“乡愁诗人”的部分思乡之作: 二、读乡愁: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v 朗读指南:温馨提示 1、读出节奏与重音。(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 2、把握语速和语气、语调。(舒缓、深沉) 3、投入情感,注意感情的起伏。(深沉而又哀伤)可适当运用颤音,表达伤心之情。 (一)学生自读,小组内互读、指正。 (二)请一学生标读出节奏与重音,两学生倾情朗诵诗歌。 (三)欣赏配乐视频朗读,学习借鉴。 三、品乡愁:感受诗歌的内涵美 v 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 (以学过的《天净沙*秋思》为例,分析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作者把情感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 这些客观物件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它们已经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情感的客观物件。 2、诗人的这种感情是不是突发偶感?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这一点,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这四个人生阶段诗人又具体因什么而愁? 3、探究讨论:诗人的乡愁是凝重、浓烈的,诗中为何却总在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把乡愁浓缩于四个程度轻的对象上,看似轻描淡写,却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以小见大、举重若轻 4、小结余光中《乡愁》一诗的构思特点 : 5、《乡愁》美点赏析:请你从诗歌的结构上、音乐上和意境上等方面谈一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结构美: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 音乐美:美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上。 意境美:美在每一节都是一幅凄美的画面上。 四、写乡愁:走入优美意境(放飞心灵,展开想象) 1、结合相关图片,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诗节,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余光中所营造的那一幅幅图画,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 示例一:(略) 2、迁移拓展,感受诗歌的创造美 模仿“乡愁是……” 的句式开头,运用恰当的意象,说一两句富有诗意的话,写一写乡愁,体会一下创造的快乐! 示例二:(略) 五、结束语: 台湾,所有中国人的心结,“国之大殇shāng” 。 但海峡割不断,血脉割不断,同为炎黄子孙,大家都有一颗爱国心,一颗中国心。相信不久的将来,那浅浅的海峡再也不是阻隔两岸亲人的天堑,台湾必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最后让我们用香港歌手张明敏的一首《中国心》来结束这节课,希望祖国早日统一,所有游子终能“归家”,别再有张明敏、余光中这样的“痛”! 六、作业: 1、背诵《乡愁》 2、搜集、整理、归纳以“乡愁”为主题的诗歌(古诗与现代诗均可,并注明文题及作者)。 3、各组把刚才“写乡愁”写得较好的整理在科作业纸上,张贴墙上互相交流、学习。 附板书设计: 时间 意象 愁的原因 表达的感情 小时候 —— 邮票 —— 母子分别—— 对母亲的思念 长大后 —— 船票 —— 夫妻分离—— 对妻子的依恋 家愁 个人思乡之情 后来 —— 坟墓 —— 生死隔绝—— 对母亲的怀念 升 现在 —— 海峡 —— 国土分裂—— 对故土的眷恋 华 期盼祖国统一 国愁 普遍的家国之情 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