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家 访 进 行 时
长阳县第二幼儿园 赵芳艳
日历一页一页翻过,很快的一个学期又过去了一半,对每位孩子进行家访的工作也随之开展了。家访是老师做好班级工作的有效手段,是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以前我们经常用电话与家长进行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内的表现,这一次我们对一些平时交流较少或情况比较特殊的幼儿决定上门家访。
日记(一)
雪儿入园闹情绪已经不是一两天了,老师心里都明白,雪儿父母离异,由父亲带着,从没见过雪儿的妈妈来看她。每当有人问起,雪儿总是茫然的摇摇头:“我没有妈妈!”。没有完整的家庭关爱,使得雪儿入园极度没有安全感。我很同情雪儿的遭遇.但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她。
雪儿有时闹闹就好了,这几天小宇宙爆发了,有一天课间雪儿向我哭诉肚子疼,看着她很痛苦的样子,我的心被她融化了,赶紧联系她父亲接回家,第二天父亲来园说回去后好好的,医生检查也没事。后来的几天雪儿时不时的都会向我央求给他爸爸打电话接回家,不打就大哭大闹,不吃饭不睡觉。只要一说打电话,雪儿就不疼也不痒了。看着孩子最近的表现,我想雪儿在跟我“耍心眼呢!”每次她要我打电话,我会编各种理由拒绝她,越这样雪儿闹的越厉害。
雪儿的反映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这种方法可行吗?”。为什么我拒绝打电话,她哭的更厉害?是还另有原因呢?于是我们决定去家访。来到雪儿的家,我们发现屋子很简陋。与雪儿合住的还有继母和她的儿子。我们的到来雪儿很是高兴,又是让座,又是倒茶。在和父母的交流中我们得知父亲即将出门打工。这一点似乎是雪儿的心结。立刻向我说道:“我爸爸要出远门了,我不想他走”,雪儿的情绪立刻低落下来。原来是这样。是因为雪儿的爸爸要出门了,雪儿担心没人照顾,所以才闹情绪。我们和父亲商量了暂缓的出门计划,一切以孩子为重,等孩子情绪好后在做打算。
我很庆幸有这一次的家访,也为这几天的行为感到内疚。也让我明白,女孩儿的心思永远不要猜,我们应该主动了解事情的真相。教师应该用包容、接纳的心态去观察和了解孩子,洞察孩子的情感需求,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而不应该只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去猜测孩子的行为,让我们用爱的正能量抚慰每一颗受伤的心灵,修复每一对被破折的天使之翼。
日记(二)
天天是中途插班的一名幼儿,他喜欢独自一人玩,从不在集体面前发言,每次和他说话,他总是以“点头和摇头来表示”,吃饭也一样,磨磨蹭蹭的,一碗饭要吃很长时间。提醒他,他只是用两只眼睛把你望着,不做任何反映。看着他的种种表现,又时急的真是心里疼。我们决定去天天的家里了解一下情况。
来到天天的家里,我们看见屋里玩具到处飞,可见,天天在家里的主体地位。奶奶跟我们让座,妈妈在上班还没回。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奶奶管孩子的吃喝拉撒。什么事都依着孙子的,到现在吃饭还是喂的。奶奶和我们交流了孩子的一些情况,说孩子只听妈妈的话,奶奶的话只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我们试着和天天交流,发现天天还是知道很多的东西的,也和我们说了很多关于爸爸妈妈的事儿。
以前,我总以为天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知道。通过家访,我发现了天天的另一面。第二天,我以“妈妈”为话题,试着和天天交流,没想到这招真灵,谈到妈妈天天跟我说了很多事,而且声音比平时响亮。从那以后,我每天坚持和天天说会儿悄悄话,每次遇到难题和问题,我就以“妈妈想怎样…妈妈觉得这样…”天天就会给我会心的微笑。有时尽管不说,但我们用眼神交流着对事情错与对的辨别。慢慢的,我和天天成了好朋友。相信有了这一良好的开始,天天一天会比一天进步,一天比一天自信。
家访是我们了解孩子的智能钥匙,每个孩子都有长处,也有短处,我们只有做个有心人,发现,挖掘孩子的长处,及时把握契机,巧妙引导,才能让孩子扬长避短。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成人自以为是的标签。真正的了解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和谐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