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师友互助”教学浅谈
所谓“师友互助”教学法,是指在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把学生置于和教师平等的地位,学生和教师始终保持交流状态,在不改变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不断修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授课内容保持浓厚的兴趣,并吸引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一、备课互助,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到学校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只有感兴趣的知识,学生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即按照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将来走向社会应具备的能力来确定教学内容。这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课程设计,能够激活学生的内在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中去。另外,教室所传授的只是必须与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很好的转变成实际工作技能。只有这样,课程设计才能确保教为所用,学为所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套餐”和“点菜”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学到想学的知识。所谓“套餐”,是指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出完备的教学方案,然后再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它的特点是,上课内容比较系统,教师容易备课。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无选择地学习。有时候教师所讲的内容会偏离学生的兴趣,某些知识可能不是学生所需要的。
所谓“点菜”,是指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授课。因为学生所“点”的“菜”是符合自己的口味,所以,“吃”起来特别的有兴趣。“点菜”的特点是:课程设计灵活,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但课程设置不够系统,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较高。俗话说,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具备优良的思想品质,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业务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适应学生“点菜”的需要。
过去,传播媒体落后,学生只能在学校获取知识。如今时代不同了,科技的发展使学生除了可以在学校获得知识外,还可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途径获取更多的知识。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应用,学生只要坐在家里便能选择全世界最优秀的教师,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必须尽快转变职能。当今学校的只能应该是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相结合,以培养技能为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追求文凭的手段。要求“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即通过教师的传授,交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技能、有效的学习技能和实用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
二、课堂互助,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
如今,“填鸭式”、“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学法,已被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所淘汰。教师应积极开展“启发式”、“谈论式”、“开放式”教学,把精讲多练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人,使其紧跟教师讲课思路进行积极思考。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也可以提问教师。课堂上,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之间的讨论,也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争论,把学生和教师放在同一教学体系内平等对待,培养学生准确地获取信息的能力、敏锐地发现问题的能力、客观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地评价问题的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时老师只对问题进行客观描述,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评论,然后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在问答和讨论时,为了防止“跑题”,教师应及时提醒,予以纠正,把握好方向,使问答和讨论紧密联系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互助式辩论,深化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改革,采用“互助式”教学法,目的就是要学生“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加与教学的全过程,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有法,耽误定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授课内容、教师素质等情况而定,因材施教。千瓦不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机械的生搬硬套某种教学方法。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锻炼敏捷思维,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教师应把辩论会引入课堂。辩论时,除正方反方参辩学生外,其他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台上台下全身心投入,相呼相映,气氛热烈。参辩人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思维敏捷,唇枪舌战,妙语连珠、或根据自己身边的事例论证;或引用教学理论阐述,或引用名人作证……正方严防死守,防中有攻,反方稳扎稳打,声东击西,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