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瑞雪图》
侯欢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受瑞雪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3. 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精读课文四、五自然段,想象感悟雪后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师:冬天到了,到处一片枯黄,一点生机都没有,真希望能下场雪呀!你们喜欢下雪吗?为什么呢?
师:那这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瑞雪图》,去欣赏那里的雪花和雪景吧。(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认真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想一想,这场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看谁说的最棒。
过渡语: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呀!那谁来说说这场雪给你的印象。
3、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
同学们不光课文读得流利,而且还有这么多的收获。就像同学们说的一样,课文既写了下雪时的情景,雪后的情景,而且也写了下雪前的情景,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是按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时间先后顺序写的。)(教师板书)
三、演练固学
A. 雪前天气骤变
师:在下雪前天气的变化是怎样的呢?
(清早……中午……黄昏……)
谁能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能用简洁明了的话来概括吗?(天气骤变)
B. 雪大
1.作者是怎样描写雪“大”这一特点的,把课文中描写雪大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1)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纷纷扬扬)
想象一下大雪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的情景,自己再来读一遍。
2)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漂将下来。
3)雪花就这样簌簌落落的下着,一会地面就白了。在这段中,你还从哪儿看出雪大?
(夜里,冬天的山村……咯吱声。)
2.自读课文,看哪个同学朗读得最棒。
3.指名读,并给这部分内容加上标题。
C.景美、人欢
1.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当你推开窗户一看,你会看到什么,感受如何?
到处白茫茫的一片,嗬!好大的雪呀,好美呀!(读出自己的感受)
2.极目远眺,你会看到什么?(万里江山变成……世界)近处呢,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指名读:看近处,那些落光的了叶子……雪球儿。
如果老师把这几个词语去掉,大家读读看。(学生自由读体会)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去掉以后我们就不能想象出银条儿、雪球儿的样子。
哪个同学再来读一遍;全班齐读。
3.大雪把大地装扮粉妆玉砌,把树木装扮得晶莹美丽,那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雪美?
(一阵风吹来,树木……五光十色的彩虹。)
哪个同学能把“五光十色”换成另外一个词语?
这一段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写了雪后的美丽景色。哪个同学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带我们去欣赏这美丽的雪景。
4. 这场大雪不仅没,还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你们看,他们在雪地里又玩又闹。你们在雪地里玩过吗?当时什么感觉?(欢乐、高兴)
那就让我们带着欢乐来读第五自然段吧。
1) 自由读
2) 指名读
3) 齐读
5. 给这部分内容加个小标题吧。
四、延展拓学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孩子们喜欢这场大雪,你们知道还有谁喜欢这场雪吗?
读读下面的资料,你就知道答案了。(教师出示补充资料)
1. 生读资料
2. 师:对了,还有农民伯伯。当时是1962年,我国接连几年遭受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农民吃不饱,穿不暖。而如今,望着这一场及时的大雪,农民伯伯会说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3. 所以作者会发出赞叹:阿!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图!
五、布置作业
1. 读读背背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 仿照《瑞雪图》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
六、 板书设计
瑞雪图
下雪前:乌云密布、寒风呼呼
下雪时:簌簌落落、大、稳
下雪后:粉妆玉砌、瑞雪兆丰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