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三册P38—39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直观认识角的活动中,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在直观认识角的活动中,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校园。(CAI出示 主题图)
(1)仔细观察,在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操场上的小运动员在快乐地踢足球,女同学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做韵律操,一位老爷爷在用剪刀给小树剪头发,一位老师拿着一个三角板在往教室那边走。)
(2)在校园里有没有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图形?可以找到哪些图形?
(预设:大楼的窗户是长方形的,老师手中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操场上的球门框是长方形的。)
2.大家都很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校园里还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你们瞧!CAI 引出主题图中的角。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红色的图形?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
(2)对了,这些图形叫做“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引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 探求新知 结合情景 认识角
1.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中有角吗?在哪?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指名学生到屏幕前指一指,渗透指角的方法。)
2.依据学生指的角,CAI从实物图中抽象出角的图形。
3.我们来观察这三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认真地观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汇报交流
(预设:角是尖尖的;有两条直直的线。)
4.在学生发现角的共同点的基础上,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引导:尖尖的成一点,从点开始有两条直直的线。这尖尖的点叫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边。
板书:画角,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小结:看,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
学生说一说:角是怎样组成的。(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5.找角
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赶紧和同伴一起找一找,在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表面有角?(学生们可以下位活动)
预设:三角尺、黑板面、桌面、小柜子面、窗户的玻璃等。
注意提示角的指法(先指顶点,再指两条边。)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角的图形,但是没有顶点,比较圆滑,这是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防止碰撞受伤。
6.练习
(1)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见ppt
(2)数数图形中有几个角。见ppt
三、实际操作 丰富认识
1.画角
刚才咱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呢?
①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应该怎么画角,再和同桌交流一下,然后自己尝试着画出一个角。(先画顶点,再画两条边)
(学生思考交流后,尝试画角,之后教师组织全班汇报,突出角的构成特点。)
②看来同学们很有探索精神,画出了许多不同的角,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说画角的方法,师板书画角。
③作品展示。 (在学生评价中欣赏作品)
2.折角
出示准备好的圆片。(课前准备的圆片,有大有小)
同学们学得可真好!老师在课前发给每位同学一个圆片,现在拿出来,观察:这上有角吗?(没有)你能开动脑筋,用手里的圆片折出一个角吗?老师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最先折出来!(师生活动)。
3.比角
谁愿意和老师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师走到学生中和同学们一一和他们比)下面两个人一组像我们这样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追问:谁的大,谁的小,你怎么比的?学生试着说一说。
过渡:有两个角,他们也在争论这个问题。
看动画:红角和蓝角
(通过动画视频,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程度有关。)
4.出示教具:老师这里有个活动角,你能使它变大吗?你能使它变小吗?
学生到前面动手试一试。再次感受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程度有关。
5.练习,见PPT,找最大的角和最小的角。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角,下面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角的哪些知识?
生活中,我们时刻能够见到角,离不开角,见PPT,欣赏生活中的角,还有我们的学习用品——三角尺,请同学们下节课准备这样的一套三角尺,继续学习角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