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愁》余光中-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00891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愁》余光中-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乡愁》余光中-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愁》教学设计 仁怀九中 杜大双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难点: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思乡曲》音乐,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 师: 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诗人余光中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矇眬,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师播放《乡愁》的朗读: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生听) 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教师板书课题:乡愁)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谈谈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 (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2、全班齐读。(提示:声音深沉、语速缓慢、感情递进) 3、 出示节奏划分(展示PPT),指明学生再读。 (三)、细腻品读,读出诗意. 1、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归纳板书: 母子之别 夫妻之别 母子之别 家国之别  2、①、③小节的母子之别是不是重复了? 归纳板书:生别① 死别③ (死别更让人痛彻心扉来,捧起课本,读1、3小节,读出递进感来,读出作者内心感情的变化。)(生齐读) 3、不同的时期,在作者眼里乡愁成了哪些具体的意象? 小时候―――邮票 ――― 母子分离 长大后―――船票 ――― 夫妻分离 后来啊―――坟墓 ――― 母子死别 而现在―――海峡 ――― 游子与大陆分离 4、这位母亲,生他养他的母亲,更是战乱时代带他逃亡的母亲,从上海到香港,从香港到越南,到昆明,到重庆,但是从没有放弃教育儿子,而就是这样一个母亲,他如今却已经是阴阳两隔,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揪心的感觉 (四)、优美解读,读出诗境 。 1、通过朗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对祖国的思念) 2、乡愁是余光中不变的情结。他为什么对大陆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呢? (PPT展示: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22岁那年随家人来到台湾,1971年,已有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思乡情切,赋诗一首《乡愁》,热泪盈眶。他说:“我20分钟写出的是离家20年的思乡之情”。) 5、再次齐读全诗,体会诗人蕴藏了20年的思乡之情。(生齐读) (五)寻美之旅,竞聘"审美家" 。 1、读得好美啊!现在我们来竞聘"审美家"。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觉得  写得好,好在  "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师出示:我觉得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写得好,好在准确地表示了人的成长历程。 (六)、联想想向,表达乡愁。 同学们,我们班有住校的同学吗?请同学们放飞想象,就“乡愁是……”表达自己离家时的真切感受,抒发自己的“乡愁”。 教师小结:诗歌反映的不仅仅是诗人家庭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它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情感,而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情感。那一衣带水的海峡,割断了多少血脉联系,酿成了多少华夏子孙难耐的乡愁。正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在纽约会见华人华侨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大愁。”归来吧,他乡的亲人,母亲在深情地呼唤你!归来吧,漂泊的游子,祖国在张开着怀抱欢迎你!同学们,无论你们长大后身处何地,记得“常回家看看。” 【板书设计】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邮票 ――― 母子分离 个人的思乡之情 渴望祖国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早日统一 现在--------海峡----祖国与大陆分离 ↓ 长大后―――船票 ――― 夫妻分离 后来啊―――坟墓 ――― 母子死别 而现在―――海峡 ――― 游子与大陆分离 普遍的爱国之情 【教学反思】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需要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使之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1、课堂导入设计新颖,歌曲《思乡曲》渲染气氛,配以诗意的导言自然引人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奠定感情基调。 2、突出探究创新的特点。体现了"诵读——解读——激情——拓展"的教学模式,这是在课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读熟、悟透、情扬、迁移"。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晰:解读环节中,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情环节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并抒发盼归深情。拓展的环节,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意象为乡愁打一比方,表达自己的乡愁,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各领风骚话说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3、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课前的歌曲欣赏《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都给人以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