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峡》复习课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节奏划分的规律。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翻译。
3.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
4.把握文章内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祖国的自然风光中激发爱国热情。
三、过程与方法
自主复习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文学知识回顾
1.本文选自《水经注》,它是我国古代最全面的、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作者郦道元,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3.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制定学习目标
1.划分朗读节奏
2.翻译重点字词
3.翻译重点句子
4.理解课文内容
(三)划分朗读节奏
例:醉翁之意/不在酒。
盖/竹柏影也。
躬耕/于南阳。
三规律: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发语词和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③语句到装处要停顿。
(四)解释重点字词
通假字:略无阙处 (“阙”通“缺” 断缺)
重点实词: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素湍绿潭(白色、急流、深水) 绝巘多生怪柏(山峰)
属引凄异(连续不断)
古今异义: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冲上 今义:帮助)
良多趣味(古义:实在 今义:好)
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清:回清倒影(清波)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清荣峻茂(水清)
绝:沿溯阻绝(隔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高) 哀转久绝(消失)
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名词→动词 奔驰的骏马)空谷传响(动词→名词 回声)
(五)翻译重点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六字法:调、补、加、换、省、留。
(六)理解课文内容
1.本文各段主要写了哪些景?分别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山势:连绵不断、山高峡深
水势:江水大而急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写作手法:对比、夸张、正面与侧面结合、动静结合。
2.文中最后引用诗句有何作用?
衬托出三峡的凄凉。
3.小结主旨
本文通过对三峡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比较阅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请说说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处。
五、课后反馈
做关于《三峡》的中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