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乡愁》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 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诵;通过朗诵体 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朗诵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上课开始,多媒体播放《七子之歌-澳门》,并简单介绍何谓“七子之歌”,由此引出台湾至今没有回到祖国怀抱,导入本课对《乡愁》的学习。(板书:乡愁)
二、走进余光中
1、请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
2、教师适当补充。(多媒体展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推荐一位读的较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2、范读欣赏(感受真情,注意朗读技巧)。
3、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4、小组内朗读,讨论、归纳朗读方法。
5、每小组选一节,划分节奏并标出重音。
6、指名学生朗读(2—3名),其他学生评议。然后全班齐读一遍。
四、品析诗歌,体会意境。
1、默读诗歌,圈点勾画,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全诗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用__标出)
(2)每个时段诗人因什么而忧愁?(在相应位置作批注)
(3)诗人把这些感情寄托在哪几个具体事物中?(用波浪线标出)
2、学生回答。
3、每组分别选择一幅画面,发挥联想和想象,描述诗中的情景。小组合作交流,推荐一位发言人。
4、教师小结:“浅浅”二字,不仅道出了那浓浓的乡愁,而且道出了无数海外游子对祖国统一的呼唤。由抒发个人的故乡之思到抒发普遍的家国之思,有家愁升华到国愁。另外,这首诗还具有语言美、结构美、音乐美。
5、齐背诵,体味浓浓的乡愁。
6、总结全文: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五、 拓展阅读:搜集并朗读有关乡愁的其他诗歌作品。
六、 作业布置:与席慕容的《乡愁》作比较,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八、板书
乡愁
余光中 托物寄情
小时候 邮票 母子分离
长大后 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 坟墓 母子死别
现在 海峡 两岸分离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