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ppt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390022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PPTX 页数:148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書式設定,書式設定,第,2,第,3,第,4,第,5,#,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页,第一篇 总论,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页,第,1,、,2,章 生药与生药学,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页,“神衣尝百草始有医药”和“药食同源”,传说,是关于医药起源概括。,淮南子,修,务训,关,于,“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记载。,早在远古时期,咱们祖先在采集食物过程中,经过无数次口尝身受,逐步认识到哪些植物能够食用,哪些植物能够治疗疾病,初步积累了一些关于植物药知识,形成了原始食物疗法和药品疗法。,中药起源,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页,炎帝神农,自春秋战国到今,历朝历史学家、历史文件作了必定记载,炎帝神农诞生於,“,湖北随州厉山,”,。如:春秋,礼记。祭法二十三,:,“,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厉山氏,炎帝也,起於厉山,或曰有烈山氏,”,。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页,湖北随州厉山,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页,1,、药品(,Medicines),:含有医疗、诊疗、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物质。,2,、生药(,Crude drug),:,起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新鲜品或经过简单加工,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天然药材。,从广义上讲,生药包含一切起源于天然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学药品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1.1,定义,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7页,“生药,”,一词,我国明代太医院中要求“凡天下解纳药材,俱贮本院生药库”。,“,凡太医院所用药饵,均由,各地解来生药制造”。,清代太医院及御药房医事制度中“凡遇内药房取用药材,,俱以生药材交进,由内药房医生切造炮制,”,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8页,植物类生药,:全草,薄荷、益母草,个别,人参,(,根)、甘草(根和根茎),渗出物,苏合香(树脂)、阿片,动物类生药,:全体,斑蝥、蛤蚧,个别,鹿茸、羚羊角,分泌物,蟾酥、牛黄,矿物类生药,:石膏、龙骨,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9页,医药原材料:,薯蓣科,(Dioscoreaceae),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根茎,提取薯蓣皂苷,Dioscin,,,分解为薯蓣皂苷元,Diosgenin,用于工业化合成甾体激素类药品原料。,薯蓣皂苷,Dioscin,薯蓣皂苷元,Diosgenin,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0页,3.,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drug),:,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药品。,中药,=,中药材(个子货),+,饮片,+,中成药,个子货:,论个生药,指原药用部位。,饮片:,切制或切制后炮制药材。中医处方煎剂直接使用;或制成粉末直接饮用或外用;或中成药方剂和工业原料直接使用。,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s),:即处方制剂。依据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中医处方、验方、秘方大量生产药品。,六神丸:牛黄、蟾酥、冰片、麝香、珍珠、雄黄,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1页,4.,草药,(Medicinal herb),:指民间医生用以治病或地域性口碑相传民间药品。,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中药,+,草药。,道地药材(,Famous-region drug,):,传统中药材中含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地、特定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质量优良生药。,如: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产于河南怀庆地域,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2页,1.,生药名称 汉字名、拉丁生药名,英文名等。,2.,生药起源:包含生物起源,包含原植(动)物科名、,原植(动)物学名、药用部位。,3.,植物(或动物)形态特征,4.,本草考证了解生药历史记载,考订古今药用具种。,5.,产地 主产区,6.,性状 外部形态、颜色、大小、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7.,显微特征 记载生药在显微镜下组织结构和粉末特征。,8.,化学成份 类别、含量、结构式。,9.,理化判别 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定性、定量分析。,10.,药理作用 生药及其有效成份药理试验结果。,11.,功效 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使用方法、用量。,1.2,记载事项,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3页,A.,按药用部位分类法:,首先将生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根、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及全草类。,优点:,商品学角度比较便利(药房管理)。便于比较各类生药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利于学习生药性状判定和显微判定。,比如,:,生药学,统编教材第三版、,中药判定学,1.3,生药分类,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4页,B.,按化学成份分类:,依据生药中所含有效成份或活性成份类别来分类,,如含糖类生药、苷类生药、生物碱类生药、挥发油类生药等。,优点:,有利于硕士药有效成份与功效间关系及含同类成,分生药科属起源之间关系。,缺点:,对有效成份不明或含有成份不详生药难以分类。比如:,生药学,统编教材第二版,1.3,生药分类,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5页,生药化学成份分类表,化学成份类型,药品举例,含蒽苷类生药,大黄、虎杖、紫草、丹参、何首乌、番泻叶、决明子、芦荟,含黄酮类生药,葛根、黄芩、槲寄生、桑白皮、银杏叶、槐米、红花、石苇、淫羊藿、蒲黄,含强心苷类生药,洋地黄叶、黄花夹竹桃、香加批,含香豆素类生药,白芷、防风、南沙参、北沙参、菊花、秦皮、青蒿、茵陈、蛇床子,含环烯醚萜类生药,龙胆、地黄、玄参、秦皮、栀子,含木质素类生药,厚朴、杜仲、五味子、连翘,含挥发油类生药,当归、川芎、苍术、石菖蒲、莪术、郁金、姜黄、木香、白术、香附、沉香、肉桂、丁香、辛夷、陈皮、小茴香、砂仁、枳壳、豆蔻、薄荷、细辛、紫苏、广藿香、藿香、荆芥、海金沙,含生物碱类生药,麻黄、益母草、山豆根、苦参、龙胆、秦艽、槟榔、白鲜皮、黄连、防己、延胡索、黄柏、勾藤、吴茱萸、马钱子、洋金花、颠茄草、川贝、浙贝、川乌、附子、百部,含鞣质、多元酚,绵马贯众、柯子、山茱萸、五倍子、儿茶,含有机酸类生药,升麻、关木通、金银花、山楂、马兜铃、木瓜、地龙、蜂蜜,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6页,C.,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如按当代药理作用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生药、,作用于循环系统生药等。,或按中医功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等。,优点:,在生药临床应用角度比较便利。利于学习和硕士药作用和功效,便于与临床结合。,缺点:,一些生药含有各种功效和药理作用难以归属。,比如:,中药学,、,中药药理学,。,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7页,生药中药功效分类表,功效,药品举例,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羌活、蒿本,薄荷、菊花、柴胡、葛根、升麻、蝉蜕、牛蒡子、桑叶、蔓荆子,泻下药 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甘遂、芫花、大蓟、牵牛子,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乌鞘蛇、秦艽、五加皮、桑枝、木瓜,化湿利尿药 芳香化湿药,利尿渗湿药,藿香、佩兰、砂仁、苍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车钱子、木通、防己、海金沙、半边莲,温理祛寒药,川乌、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高良姜、艾叶、小茴香、丁香,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石膏、知母、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夏枯草、决明子、山豆根,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漏芦、青黛,茵陈、胡黄连、鸦胆子、白头翁,生地黄、玄参、牡丹皮、水牛角、赤芍、青蒿、地骨皮、紫草、秦皮,理气药,厚朴、陈皮、青皮、枳壳、枳实、川楝子、木香、乌药、香附、郁金、延胡索、薤白,理血药 活血化淤,止血药,川芎、丹参、红花、桃仁、乳香、没药、三棱、益母草、川牛膝、穿山甲、五灵子、鸡血藤、王不留行,凉血止血药:白茅根、侧柏叶、槐花、小蓟、大蓟,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血余炭、藕节,收敛止血药:仙鹤草、白芨、棕榈炭,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8页,功效,药品举例,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旋覆花、白附子,瓜篓、贝母、竹茹、桔梗、天竺黄、前胡、胖大海、浮海石,杏仁、苏子、白部、紫苑、款冬花、桑白皮、葶苈子、地龙,补益药 补血药,补气药,补阴药,补阳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紫河车,人参、甘草、党参、黄芪、山药、白术,北沙参、麦冬、枸杞子、龟甲、鳖甲、山茱萸、女贞子、桑寄生、石斛、百合、西洋参、黄精,肉苁蓉、淫阳藿、鹿茸、杜仲、续断、补骨脂、菟丝子、巴戟天、锁阳、沙苑子、蛤蚧、狗脊、冬虫夏草,镇痉安神药 镇痉药,安神药,白僵蚕、全蝎、蜈蚣、钩藤、天麻、羚羊角、代赭石、石决明,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琥珀,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牛黄,消导药,神曲、山楂、莱菔子、麦芽、鸡内金,驱虫药,使君子、槟榔、乌梅、苦楝皮、雷丸,收敛药,五味子、肉豆蔻、金樱子、莲子、柯子、乌贼骨、龙骨、牡蛎,外用药,雄黄、轻粉、密佗僧、白矾、斑蝥、蟾酥,涌吐药,甜瓜蒂、常山、胆矾,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9页,D.,按自然系统分类法:,依据生药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位置和亲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种分类排列。,优点:,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份与功效方面共同点,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从同科属中寻找类似成份、功效植(动)物,,扩充生药资源。,如:,生药学,教材、,药用植物学,、,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0页,E.,按笔划:辞典类:中药大辞典、药典,F.,其它:如古书上,按药品自然属性朴素分类方法,如,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等,虽把亲缘关系相近分在一起,但比起当代自然系统有许多不足之处和不科学地方。,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1页,1.4,生药利用,直接供医疗使用,天然化合物医药品原料,食用、香味料、调味料,香料,染料、涂料,农药,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2页,中药性能,含义:概括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和,毒性,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3页,中药性能,四气,(一)含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二)标定四气依据:,1.,与所治疾病寒热属性相对;,2.,依据药品作用于机体反应;,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药品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烧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品含有寒性。,反之,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品含有热性。,(三)临床意义:指导治疗,。,热证用寒凉药,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中医一条治疗和用药标准。,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4页,中药性能,五味,(,一)含义: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二)五味与药品作用关系:,辛味,:行气、行血、发散以及芳香 化湿,芳香开窍,芳香避秽,。,苦味,:能泄(包含清泄、通泄、降,泄)、能燥、能坚阴,3,甘味,:能补,益,、能缓,急,、能和,中,4,酸味,:,收敛、固涩,5,咸味,:软坚,散结、泻下,6,淡味,:渗湿,、,利水,(三)五味标定依据:,1.,真实滋味,2.,药品作用,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5页,中药性能,归经:,(一)含义,:,药品作用对机体某部位选择性,(二)确定归经依据,:,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立,1.,依据服药后药效应所在,或侧重于经络辨证或侧重于脏腑辨证,2.,依据脏腑之间生克,关系,(三)临床意义,:,提升用药准确性,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6页,经络能够沟通人体内外表里,在病变时,体表疾病能够影响到内脏,内脏疾病也能够反应到体表。,肺经病变,每见喘、咳等证;桔梗、杏仁能治胸闷、喘咳,归肺经。,肝经病变,每见肋痛、抽搐等证;全蝎能定抽搐,归肝经。,心经病变,每见神昏、心悸等证。朱砂能安神,归心经。,同归一经药品,其作用有温、清、补、泻不一样,如肺热咳漱,即使黄芩、干姜、百合、葶苈子都归肺经,可是在应用时却不一样。黄芩主要清肺热,干姜则温肺寒,百合补肺虚,葶苈子泻肺实。,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7页,中药性能,升降浮沉,(一)含义,:,用以表示药品作用趋,向一个性能确定依据,:,可将药品功效直接作为确定药品升降浮沉趋向依据药品作用倾向,(二)影响升降浮沉,原因:主要是炮制和,配伍,(三)意义,:1.,利用药品调整紊乱气机,2.,因势利导,有利于祛邪外出,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8页,各种疾病在病机和证候上,经常表现出:,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泻利、崩漏、脱肛),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能够针对病情,改进或消除这些病证药品,相对说来也就分别含有升降沉浮作用趋向。,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泻利。,含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药品,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含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消导积滞、潜阳息风、降逆、收敛、止咳平喘等功效药品,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9页,中药性能,毒性,(一)含义:广义毒性,:,药品偏性,狭义毒性,:,药品对机体产生伤害,性,是用以反应药品安全度性能,(二)影响毒性原因:,药品用量大小是影响药品毒性最主要原因,药材品种、产地、采集、贮存、炮制、配,伍、剂型、给药路径、用药是否对证、患者,体质禀赋等均可影响药品毒性反应,(三)正确对待中药毒性,:“,有毒观念,无毒用药”,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0页,一、,炮制,(一)含义:,依据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按照中医临床用药需要和药品本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不一样要求,对药品进行各种加工处理传统制药技术。,(二)目标:,降低或消除药品毒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增强药品作用,提升临床疗效,。,改变药品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改变药品一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纯净药材,确保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方便于服用,影响中药性能原因,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1页,(三)炮制方法,:,修治: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切制处理,水制:洗、淋、泡、润、漂、水飞,火制:炒、炙、煅、煨、烘焙,水火共制:煮、蒸、淬等,其它制法:制霜、发酵、发芽,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2页,改变药品性能或功效,适应,临床,需要,炮制能够转变药品“四气五味”,生首乌,性微温,味涩苦,能润肠通便。,制首乌,(酒蒸制)性温,味甘,滋补强壮。,生地黄,甘、苦、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蒸制)味甘,,,微温,补血,滋阴。,生甘草,甘、平,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炙甘草,甘、温,主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3页,炮制能够改变药品作用趋势(升降沉浮),大黄,为苦寒药,主沉降,作用下行而泻下;,酒大黄,(酒蒸)借酒之力,作用上行,能清头目之火。,黄柏生品,主清下焦湿热,,酒炙后,原作用上行,兼清上焦之热。,砂仁生品,行气开胃消食,作用于中焦,,盐炙后,能下行,治疗小便频数之症。,改变药品性能或功效,适应,临床,需要,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4页,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名词,是上焦、中焦和下焦合称。,上焦为膈以上部位,包含心、肺;,中焦为膈以下、脐以上部位,包含脾、胃;,下焦为脐以下部位,包含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三焦生理功效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三焦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三焦是报导升降出入通道,又是气化场所。,三焦,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5页,上焦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其特点是主宣发,将饮食物所化生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能够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因而喻为,“,上焦如雾,”,。,中焦主运,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以化气血,故喻之为,“,中焦如沤,”,。,“,沤,”,即是饮食水谷腐熟时泡沫浮游状态。,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尿液与大便,其含有向下、向外排泄特点,故称,“,下焦如渎,”,。,“,渎,”,指沟渠。,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6页,炮制影响药品归经,“五味所入”理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心入肺,咸入肾)在炮制理论中引申为“醋制入肝,入盐走肾,甘缓益元”等理论。,生姜,主入肺,发散力强,主用于发汗解表;,干姜,主入心,燥湿力强,主用于回阳救逆;,煨姜,主入胃,止呕力强,主用于和中止呕;,姜炭,主入脾,止血力强,主用于温经止血。,柴胡生品,能升能散,解表退热力强,,醋制柴胡,能引要入肝,发挥疏肝解郁作用。,改变药品性能或功效,适应,临床,需要,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7页,炮制可缓解药性,性味偏盛药品在临床应用上会带来副作用,所以要经过炮制来纠正其偏盛之性。,生麻黄,辛散力强,解表力强,主用于外感风寒表实症;,炙麻黄,能够缓解生麻黄辛散之力,可用于老人及小儿风寒表症,同时又兼有止咳平喘作用。,改变药品性能或功效,适应,临床,需要,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8页,炮制能够增强药品疗效,蜜炙款冬花,能够提升润肺止咳作用;,油炙淫阳藿,能够提升壮阳作用;,盐制杜仲,能够提升补肝肾和降压作用。,改变药品性能或功效,适应,临床,需要,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9页,二、,配伍:,(一)含义:,依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性将两味以上药品配协议用。,(二)内容:,“,配伍七情,”,单行不但是指单味药使用,也包含两药适用,相互之间不影响配伍情况。,影响中药性能原因,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0页,影响中药性能原因,配伍内容:,“,配伍七情,”,不影响:单行,增效:相须、相使,功效,减效:相恶,相互影响,增强毒性:相反,毒性,降低毒性:相畏、相杀,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1页,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药品配合应用,能够显著地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显著地增强清热泻火治疗效果。,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药品配合应用,而以一个药品为主,另一药品为辅,能提升主药品疗效。如补气利水黄芪与利水健脾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升黄芪补气利水治疗效果。,相畏:,即一个药品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个药品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2页,相杀:,即一个药品能减轻或消除另一个药品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毒。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两种提法,是药品间相互对待而言。,相恶:,即两种药品适用,能相互牵制而使作用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生姜恶黄芩,人参恶莱菔子。,相反:,即两种药品适用,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3页,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乌头反半夏、瓜篓、贝母、白蔹、白芨;,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4页,十九畏(恶),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佗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5页,影响中药性能原因,配伍内容:,“,配伍七情,”,七情配伍是相正确:,与病情相关。,与剂量相关。,与剂型、药用部位相关。,药对之间配伍关系是复杂。,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6页,中药应用,(一)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2,、妊娠禁忌,3,、饮食禁忌,4,、病证禁忌,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7页,中药应用,(二)剂量:,含义:单味药干燥后饮片用于汤剂中成,人一日内服量。,确定剂量原因:,药材原因:药材质地、药材性味、,有毒、无毒,。,应用方面:剂型、用药目标、方药配伍。,患者原因:年纪大小、性别、体质强弱、病程长短、病势轻重等。,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8页,生药学,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一门以天然起源、含有医疗或保健作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生药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质量和改变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连续开发利用科学。,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遗传学、中医学等学科知识,硕士药,名称、起源、生产、采制、判定、活性成份、品质评价、医疗用途及开发利用,科学。,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9页,1815,年,德国,Seydler,发表论文“,Analecta Pharmakognostica”,首次提出“,pharmakognosie”,一词。,pharmakon=drug,pharmaceutical,gnosis=knowledge,1825,年,德国,Martius,在大学设置,pharmakognosie,科目。,1880,年,日本学者大井玄洞把,pharmakognosie,翻译成“,生薬学()”,1890,年,下山顺一郎出版了第一本,生药学,生药学发展,2.1,生药学发展,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0页,1905,年,中国学者赵燏黄由日本带回此词,,1911,年编写,当代本草生药学,(上),1037,年,叶三多编写,当代本草生药学,(下),1952,,李承祜,生药学,1954,,徐国均,药用植物及生药学,1956,,楼之岑,生药学,1960,,南京药学院,,药材学,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1页,我国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起源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古代时期(公元前,221-1840,年),近代时期(,184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949,年以后)。,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2页,周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全盛,时期:,书经,有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易经,有“无忘之疾,勿药有喜”,礼记,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周礼,有“医师掌医之政,聚毒药以供医事”以及“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和磁石,5,种矿,物药烧炼升华物)等记载。,战国时期,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据,山海经,记载,,药品已多达,124,种,,其中植物药,51,种,、动物药,66,种,、矿物药,3,种,和其它,4,种,。记载内容包括药品产地、形状、特点及使用方法等。当初已把药品分类成补益、生育、美容、预防、毒类、杀虫、兴奋、兽用等,10,类,。,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3页,我国古代医学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阐发医理,为我国现存两部权威理论医著;,伤寒杂病论,叙述内伤外感各证辨证施治及处方用药,肇启我国临床医学之端;,神农本草经,则载录药品性味功用,被后世奉为中药本草祖书。,2.2,中国古代本草学发展,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4页,黄河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中国古代形成三大文化圈,黄河文化圈:,黄河以北地域。气候改变激烈、严寒草原地带,风湿寒痹病较多发,天然医药原料不太丰富。,黄帝内经,:,汉武帝(,B.C.141-87,),确切年代不详。,全书包含,2,个别:,素问,人体生理、病理知识,灵枢,针灸术、解剖学,气为宇宙之本,从根源上考查阴阳五行学说,疾病是因为气平衡被打破而形成。所以,本书是追求不老不死,中国最早基础医学书籍。,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5页,黄帝轩辕氏,(,熊氏,),籍贯,:,河南新郑县西北 朝代,:,上古,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后代,故称“轩辕后代”,“炎黄子孙”,。,最早创造中医中药不是他人,正是咱们祖先,轩,辕黄帝,。是他,在,5000,年前就写下了,人,类第一部中医中药著作,祝由科,。,“家有祝由科,害病不吃药”。后世人在这部医药著作基础上去伪存真,不停增补,逐步形成了以后,黄帝内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医学理论著作。,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6页,扬子江文化圈:,长江与黄河之间。西部山岭地带,东部平原耕地,天然资源丰富,作为医药原料药草丰富。,神农本草经,:,后含时代(公元,25-220,),作者不祥,传说名医张仲景、华佗等编著。,原文流失,中国最古老本草学著作。,江南文化圈:,扬子江以南地域。土地肥沃,草木丰富,高温多湿,热性病、流行病易发地域。,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后汉,200,,,16,卷,处方,120,个。中医学汤剂最古老医书。后分成:,伤寒论,急性病、传染病治疗法,金贵要略,慢性杂病治疗法,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7页,神医扁鹊,扁 鹊 原名秦越人,战国早期齐国渤海郡鄚州(今河北任丘北)人。,他,创造了,望、闻、问、切诊疗方法,对中医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听说扁鹊给人看病,往往药到病除,所以名声大噪,各国驰名。以后,赵国人就把黄帝时传说名医扁鹊美名赠给他,而把他真名忘却了。,扁鹊善于利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疗疾病。扁鹊不但善于切脉和望诊,而且善于利用针灸、按摩、熨贴、砭石、手术和汤药等各种方法去治疗各种病症。,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相关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方法诊疗赵子简病,一个是用望诊方法诊疗齐桓侯病,。,。,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8页,华佗,东汉未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出色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华佗,字元化,出生在东汉未年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一个普通士族家庭,约生于汉冲帝永熹元年(公元,145,年),卒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9页,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约生于 公元,150,年,卒于,219,年。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东汉末年,屡起大疫。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 以前医学精华,依据自己丰富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金匮,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经典著作,。,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0页,药王孙思邈,孙思邈(,581682,年),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被称“圣童”。,重视前人宝贵经验,尊古而不泥古,创建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论,方法。,非常重视妇、儿疾病,为妇、儿科形成创造了条件。对防治瘿病、雀目等营养缺乏性疾病有突出贡献。在用药方面重视综合治疗,重视辩证用药,被后世称为,“药王”。,使用硫磺伏火法,对火药创造有不可磨灭贡献,对养生学和老年病都有独到看法。,于公元,625,年写成了他第一部医学着作,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30,年后,又写成,千金翼方,三士卷。二书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公元,628,年,,孙思邈以,101,岁,高龄逝世。,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1页,李时珍像,李时珍,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世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感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医疗机构,当初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相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本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品学总结性巨著。在我国外都有很高评价,已经有几个文字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2页,我国古代主要本草著作,书名,作者,年代,说明,神农本草经,不祥,东汉末年,3卷,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120中,无毒、有毒都有;下品125种,多毒,不可久服。特点:我国最早本草著作。汉代以前药品总结。,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南北朝梁代,(,520,),7卷,载药730种。首叙药性之源,论病名之诊,次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各一品,有名未用三品。一朱书神农(旧作),墨书别录为标识。特点:现存第一本有确切年代和作者最早本草。本草学祖本。,新修本草,(唐本草),苏敬等,22,人,唐显庆四年,(,659,),53,卷(正文,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图经,7,卷)。,载药,844,种。特点:我国第一部官修药典。比欧洲,N,rnberg,(,1542,)药典早,883,年。收载图,进口药、香料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唐慎微,宋徽宗大观,2,年(,1108,),载药1744种。特点:现存最早原著完整本草。为一本集历代本草学大成之作。由政府派人修订3次,搜集医家和民间大量单方、验方,补充了经史文件中记载大量药品资料。现在流传神农本草经是从证类本草中辑录下来。,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万历,24,年(,1596,),52卷,列为16部,标明为纲,列事为目。载药1892种,附方11096条。我国本草巨著。达尔文称它作“中国百科全书”,本书出版以后,引发了世界各国珍视。在世界上已经有拉丁、英、法、德、日、俄等各种文字翻译本。,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3页,神农本草经,,,3,卷,东汉,25-200,,作者不祥,载药,365,种。,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如:人参、甘草、地黄、桂皮、茯苓、龙骨。,以滋补营养为主,既能祛病又可长服强身延年,。,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如:当归、芍药、麻黄、葛根、鹿茸、石膏。,多数具补养和祛疾双重功效,但不须久服。,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如:大黄、附子、半夏、夏枯草、莨菪子。,是以祛除病邪为主药品,多数有毒或药性峻猛,轻易克伐人体正气,使用时普通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使用。,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4页,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医学叙述药品学专著,其内容颇多博物学价值。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编撰于公元,1578,年,成书后几经周折,后初刊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全书共,52,卷,收载药品,1892,种,其中植物药计有,1094,种,动物药,443,种,矿物药,161,种,其它类药品,194,种。李时珍新补入药品,374,种。该书图文并茂,有药品图,1109,幅。作者为了增加该书临床参考价值,于若干药叙述中附录临床处方,11096,首,其中,8000,多首来自作者临床经验之总结或多年之征集,有着很好参考价值。,本草纲目,共分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为纲,,62,类为目,其分部类标准为“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搜罗群集,,有谓其所参考之书多达,800,余种者,可谓“贯串百氏”一代巨著。,该书又在每药品之下,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故命名其书为,本草纲目,。每药之叙述内容,则详之于集解、辨疑、正误、修治(炮制加工)、气味(药性药理)、主治(药效)、创造(李时珍之心得体会和研究结论)、附方等。,本草纲目,之分类叙述方法是在前人基础上一次创造性发展,条分缕析,使读者一目了然,其分类方法实际上已具备了当代生物进化思想科学性。,本草纲目,分类是先无机而后有机,先植物后动物。在植物类药品中,则先草、谷、菜而后果、木;在动物类药品中,则先虫、鳞、介而后禽、兽,最终则叙述人类药。,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5页,本草纲目,不但在我国有着如此深广影响,早在公元,1606,年即传至日本。据统计,日本在,1637,1714,年间先后出现了,本草纲目,8,种刻本,今后还先后出版了日文节译和全译本各种。日本学者研究,本草纲目,并有著作者多达,30,余种。,本草纲目,在朝鲜、越南等也有较大影响。,大约从,18,世纪开始,,本草纲目,即传至欧洲,英国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法国国民图书馆等都收藏有,本草纲目,各种明刻本或清刻本。德国皇家图书馆收藏有金陵本。另外,在俄国(前苏联)、意大利、丹麦等也都有收藏。美国国会图书馆也收藏有金陵本和江西本等。据英国李约瑟博士考证,,1732,年法国医生范德蒙德曾将,本草纲目,中个别内容译为法文,几经周折于百余年后在巴黎发表,引发著名化学家和化学史学者注目。据研究,,本草纲目,早在,18,世纪及以后年代曾被个别摘译成法文、英文、德文和俄文,欧洲在,19,世纪对研究,本草纲目,与中国本学产生兴趣,并由此而取得博士学位者。英国伟大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奠定进化论、论证人工选择原理过程中,即曾参阅了,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其内容即,本草纲目,之内容。,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6页,如达尔文在,变异,中谈到鸡变种、金鱼家化史等,均吸收和引用了,本草纲目,内容。,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到达了同伽里略、维萨里科学活动隔绝任何人所能到达最高水平。”,“中国博物学家中无冕之王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至今这部伟大著作依然是研究中国文化史化学史和其它各门科学史一个取之不尽知识源泉。”,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7页,2.3,当代生药学发展,天然药品化学,年代,成份,生药,药理作用,1806,morphine,阿片,镇痛,1816,emetine,吐根,镇咳,1818,strychnine,番木鳖,中枢兴奋,1820,quinine,caffeine,金鸡纳树皮,咖啡豆,治疟疾,兴奋剂,1828,nicotine,烟草,兴奋剂,有毒,1829,atropine,颠茄根,解痉,1860,cocaine,古柯,局部麻醉,1864,eserine,毒扁豆,缩瞳,治疗青光眼,1887,ephedrine,麻黄,镇咳、平喘、发汗,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8页,有机化学发展,年代,化学成份,结构式,药理作用,1828,尿素,1935,SN,类,抗菌,1940,penicillin,青霉素,抗菌,1944,Streptomycin,Aspirin,Antipyrine,aminopyrine,链霉素,抗菌,解热、镇痛,1960,thalidomide,反应停,致胎儿畸形,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9页,2.4,学习生药学主要目标和任务,总,目标:促进中医药当代化。,(一)硕士药质量及其改变规律,1,、硕士药质量评价方法学。包含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1,)生药真实性判定方法:,即“真伪”判定,包含基于药用部位形态学性状和显微判定方法,基于生药化学成份理化判定方法,基于遗传物质,DNA,分子标识判定。,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70页,(,2,)生药有效性评价方法:,有效性评价即指对生药中含有能够代表该生药医疗效应化学成份评价,包含生药中所含有效成份或主成份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含量程度等,科学评价生药质量优劣,确保中药疗效。,(,3,)生药安全性评价方法:,包含生药中内源性毒性成份分析及其限量,外来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检测与限量等,保障用药安全。,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71页,2,、,硕士药质量改变规律及调控,药材在生产和流经过程中(采收、产地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炮制、调剂、制剂等),,质量是一个动态改变过程,所以研究影响生药质量原因,探讨生药适量改变规律,进而对其质量进行全程动态监测与调控,才是确保生药质量为稳定、均一和可控关键。,生药学专题知识培训,第72页,(,二)硕士药资源及其可连续利用,生药资源不但是生药质量控制源头,因为是药品研制、生产、开发和应用整个过程源头,它直接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职业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