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唱山歌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390020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唱山歌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唱山歌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唱山歌 教学内容: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 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 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 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 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 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 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 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 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 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 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 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 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 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 莫公享福肚皮大,   手脚不分背朝天。 见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生:滑稽的。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生:不是,是蠢才。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   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   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生:不能。   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生:广西壮族的。   师:很好。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生:委婉动听地。   生:甜美柔和地。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   生:(齐说)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   1) 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 生:(略) 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   生:(视唱)   2) 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 “哎” ,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   生:旋律一样,节奏变化。   师:很好,大家划拍唱一唱。   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乐句完整唱一遍)   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   3) 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来了。   生:(划拍视唱)。   师:结束处的“弯又多” 前面加上“罗” 在歌曲中是弱起,我们来视唱一下。   生:(略)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词,歌曲处理:   1)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2) 歌词分析:师:现在我们来看歌词:前两句可看出:老百姓爱唱山歌,随口就唱,漫山遍野有唱就有对的,“歌海”嘛。后两句:山歌都是从老百姓心底流淌出来的,多得象春江水数不清。“滩险”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众乡亲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这两句应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   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生:讨论并演唱:   1) 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四、知识拓展 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大家齐读……。  生:(齐读)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生:想。  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边听,边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生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  生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生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  生4: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生 5: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生6: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  生:《唱山歌》。   师: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   生:“歌圩”。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领唱与齐唱)。   五、板书设计:中速、优美地、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   课后小结:   随笔:能基本正确而流畅的演唱本歌曲。知道了解关于刘三姐的传说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