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段
八年级下
年级
八年级下册
学科
历 史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型
新授课
学校
承留一中
主备人
王明光
初审人
终审人
王小芳
合作团队
历史备课组
●学习目标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
2、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的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文件的颁布有什么重要意义?
3、掌握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学习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学习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导学过程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15分钟)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 _______进行平反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_________方针。③关于____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使人们认识到,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时间:_____年底,地点:北京。
内容:①思想上: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上来,实行 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了以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__。(2)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______开端。(3)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 的新时期。
(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为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平反。
2、完善法律制度: ①1982年,颁布了第________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②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以________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逐渐向_______ 的道路迈进。
合作探究(5分钟)
1、 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总结本课(5分钟)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布置作业:
歌曲《走进新时代》里写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①这段歌词是建国以来三代领导人的丰功伟绩的写照,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想想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是哪一位领导人?哪次会议确立了这位领导人的核心地位? ②这次会议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课后反思:
最可爱的人
学段
八年级下
年级
八年级下册
学科
历 史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最可爱的人
课型
新授课
学校
承留一中
主备人
王明光
初审人
终审人
王小芳
合作团队
历史备课组
●学习目标
1、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2、了解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志愿军战士英勇不屈、乐观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
●学习难点 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学习流程
温故知新:
学生个别回顾讲述第1课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关内容。教师进一步指出本课内容与第1课内容的关联即是对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的巩固。(5分钟)
导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标划(15分钟)
抗美援朝
1、背景: 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2、原因:(一)美国的侵略活动 。
(二)朝鲜政府请求 。
3、经过: 年 月, 率中国人民 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 ,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 附近。
5、战斗英雄事迹:
(1)黄继光: 战役中的战斗英雄,用 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
(2)邱少云:为了保证 和 ,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
6、著名战役: 。
7、结果: 年 月, 被迫在 上签字, 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教师补充内容:(10分钟)
1、抗美援朝战争的两个阶段
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从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其特点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斗争尖锐复杂;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攻防作战频繁;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
2、参战方兵力:志愿军共计240万
伤亡情况:中朝军队伤亡63万余人
主要指挥官:彭德怀;麦克阿瑟、李奇微、克拉克
3、停战协议签署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没有取胜的条约上签字的将军。
布置作业:
1、当堂完成课后练一练。(2分钟)
2、完成配套练习第二课练习题并预习第3课《土地改革》一课。
●课后反思:
改革开放
学段
八年级
年级
八年级下册
学科
历 史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改革开放
课型
新授课
学校
承留一中
主备人
王明光
初审人
终审人
王小芳
合作团队
八年级历史备课组
●学习目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改革。
●学习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 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15分钟)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现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实施:
(1)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现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农村逐步实现以 为主的责任制。
4、影响:
(1)农民有了 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农村 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党的 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2、过程:
(1)建立经济特区: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_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②后来又增设了 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城市:开放了广州、上海等________个沿海城市,
(3)设立 开发区,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格局:已形成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____________改革。
2、第一阶段: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__________为主体的__________经济共同发展;
(2)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__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并存的制度。
3、第二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_______________制、________________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方式。
合作探究(5分钟)
师:1978年农民们翻开的历史新一页是什么?
生: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生产契约,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在农村揭开了改革的序幕。
教师小结,对外开放,使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上海浦东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我国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