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语文古诗文比较阅读之我见.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381765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古诗文比较阅读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比较阅读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教育督导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文比较阅读之我见 姓 名: 牛贵红 单 位: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联系电话: 15729056125 初中语文古诗文比较阅读之我见 济渎路学校 牛贵红 近年来,古诗文比较阅读已成为中招考试的热题型。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古诗文,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阅读的内容可以是课内外相比,课内相比,课外相比。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古诗文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古文知识的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在新课程强调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今天,重视古诗文比较阅读考查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我认为,古诗文阅读方法主要可分两大方面:一是不同文章相同点的归纳比较阅读;二是选取文章的不同点,即 “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基本步骤是:1.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2.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现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积累,谈谈自己对古诗文比较阅读的感受。 一:文章相同点的比较阅读 (一)背景相近,主旨相似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作者范仲淹和欧阳修都是在被贬谪的情况下而作文。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并不因此而颓丧,能马上解脱出来,并在被贬之地努力治理,取得很大成绩,造福一方百姓。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以百姓的快乐而快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至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的“与民同乐”仍激荡在我们心中,激发我们不断为人民服务。 相关问题:两文中流传最广的话是什么?两文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有何相同点?他们的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有何意义? (二)主人公的身份、行为目的相似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 ,〈〈公输〉〉中的墨子都是以使者身份出使,力阻战争发生。唐雎不畏强暴,以士之勇气吓退了秦王,代表弱小的安陵国取得了胜利.。墨子先是在道理上使公输盘和楚王理屈词穷,后又通过模拟攻守使楚王放弃攻宋。 相关问题: (1)唐雎和墨子的做法有何相同点?他们为何力阻战争的爆发?如何分别取得战争胜利的? (2)我们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哪些与唐雎和墨子一样是出色的外交家,试举例并简述其事迹。 (三)同一人物的作品比较阅读 苏轼擅长借月抒怀,他的作品《水调歌头》与《记承天寺夜游》同是写月,在表现内容和艺术特色上却有不同。《记承天寺夜游》主要抒发作者赏月的欣喜和被贬的悲凉相互交错的复杂感情,其特点是文笔凝练,写景清丽淡雅;《水调歌头》既有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心情的流露,也表达了乐观的个性和对兄弟的怀念之情,其明显特色是在写景抒情的同时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体现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甘愿过归隐的生活,追求自然之趣,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又如:杜甫的作品时刻体现他忧国忧民的思想,陆游的诗始终体现他的爱国情怀。俗话说:“言为心声。”作者的思想在作品中都会得以体现。因此,我们在阅读不同作者的作品时,要时时记住以此为主线品析文章。 相关问题:1.《五柳先生传》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或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不慕荣利,回归自然。) 2.《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五柳先生传》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要分析。 这两句形象的描写出诗人闲适、恬淡、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的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3、〈〈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社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4、品析《饮酒》中的诗句“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的深刻喻义?说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作何理解? 5、〈〈五柳先生传〉〉体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操?这篇自传中哪些句子体现了陶渊明的这一思想? 二:相同点文章,同中有异 1、内容相同,表现手法不同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两首诗都是写离愁别绪,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的诗则借景抒情,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相关问题:(1) 说出以上两首诗内容的相同点,表现手法的不同点。 (2)比较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和刘禹锡的〈〈秋词〉〉内容的异同点,并举出具体的句子来说明。 2.主人公处境相似,但做法不同 《曹刿论战》和《公输》中两主人公曹刿和墨子在战争来临时,所采取的做法不同。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为战争出谋划策,并亲自指挥战争取得胜利;墨子却竭力劝阻战争的爆发。面对的战争性质不同,因此,决定两人行为的性质也不同,曹刿参与的是一场抗敌卫国战争,墨子力阻的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相关问题:(1)同样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曹刿和墨子各采取了怎样的做法?你赞成他们的做法吗?为什么? (2)两文都写到主人公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请从文中找出体现两个人物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的句子。 3.作品内容相同,抒发的感情不同 古代有很多以送别为题材的诗词,这些诗词大多抒发了离别之忧伤。如:郑谷的〈〈 淮上与友人别〉〉主要体现离别的悲伤之感,以及柳永的《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更是如此。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适的《别董大》却一改传统送别诗的低沉感伤的格调,表现一种爽朗的气概和豪迈的感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均是这种风格的体现,多少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4.主人公身份、行为目的相似,但做法不同 〈〈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诸葛亮和邹忌都为使国家政治修明,而向君主提出建议,但方法不同。诸葛亮是以“相父”的身份,通过上表在文中直接提出三点建议并向后主提出希望;邹忌完全是以大臣的身份来劝谏,不能直言,因此通过设喻说理委婉劝说,终使齐威王接受。 相关问题:(1)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但两文中人物劝说的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什么方式,诸葛亮采用什么方式? 2)比较以上两种劝说方式,情境不同,劝说的方式也会有别。假如你是学生代表,准备向学校校长提一些建议,怎样说才便于校长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