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拣麦穗》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诵读感悟,体会作品的语言美,欣赏文章巧妙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自读感悟—— 研读探究-——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丰富的内涵,探讨主题, 感悟文中人与人之间淳朴无私的感情,体会作者对人性美的讴歌。
【学习重点】
1、诵读感悟,体会作品诗意、朴素的语言美。
2、体味作品丰富的内涵,探讨主题,感悟文中人与人之间淳朴无私的情谊。
【学习难点】
体味作品丰富的内涵,感悟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无私的情谊,探讨主题。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张洁,1937年出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其中《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常在文坛中引起争论。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作者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3
麦穗( )
遐想( )
田埂( )
破窟( )
痴想( )
积攒( )
戏谑( )
皱纹( )
疙瘩( )
害臊( )
山坳( )
蹒跚( )
颤悠悠( ) 咧着嘴( ) 歪歪趔趔( ) 嘎嘎叫着( )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痴想:不能实现的痴心想法。
依依顺顺: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屈服和认命。
戏谑:用诙谐的话取笑,开玩笑
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路摇摇晃晃。
二、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自读文章。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 文章讲述了哪两个梦想?结果如何?
农村姑娘的美丽梦想—拣麦穗、攒嫁妆、嫁给意中人—痴想,梦想破灭;我想嫁给卖灶糖的老汉—老汉死去—梦想破灭。
②你读完后感觉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淡淡的忧伤、惆怅
三、文本研读,合作探究,
第一个梦想:研读第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 农村姑娘的梦想有没有实现?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没有,从文章9-10段可以看出来,有感情地齐读第9-10段。关键词:从她们的梦想只是“痴想”,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痴想:不能实现的痴心想法。这里就暗示了姑娘们的梦想是最终没有实现的。依依顺顺: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屈服和认命。
2、 农村姑娘的梦想为什么破灭了?(此题选做)
结合时代背景,本文写于1979年,此时广大农村还较落后,广大农村妇女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农村姑娘也没有采取行动勇敢地追求梦想,而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放弃了梦想,屈服于命运。
3、对农村姑娘梦想的破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姑娘梦想破灭的惋惜,对农村姑娘不能把握命运的感伤,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忧伤/惆怅……
第二个梦想:请各组同学分角色朗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我”的梦想真的是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吗?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最初想嫁给老汉只是一个孩子的童言无忌,想吃灶糖,此后老汉对“我”无私的疼爱,“我”越来越依恋他。这种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淳朴无私的感情。
2、梦想破灭后,我的态度和农村姑娘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农村姑娘的梦想破灭后就永久地丢失了,不会过分悲伤。“我”的梦想随着老汉的死去而破灭,我为此悲伤惆怅,然而,我的梦却还长存心中,常常怀念。“我”对人与人之间的 纯真感情仍怀有不懈地追求与向往。
3、文章主要是写我的梦想,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想,有何作用呢?
①农村姑娘拣麦穗的梦想是文章的大背景,我加入到拣麦穗的队伍中产生的梦想,是众多梦想中的一个特例。②农村姑娘的梦想及对梦想的态度与我形成鲜明地对比。表达出“我”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地信念与追求。
4、文章反复写“小火柿子”和“烟荷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意义?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完成下列表格。(重点研读第37、42、44、47段)
表现手法
象征
作者情感
小火柿子
象征了一切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
表达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淳朴感情的向往和追求。
烟荷包
象征了人与人之间之间纯真的感情。
象征了作者纯真的童年。
作者时常想起它,表达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地怀念和不懈追求,对童年的缅怀,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怀念与追求。
5、 探讨主题。
本文叙述了以诗意的语言叙述了农村姑娘和“我”的梦想的破灭, ,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感情的向往和追求,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怀念和追求。
四、情感体验:在我们生活中也不乏“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朴素的爱,请你选择一个细节,记录下你生活中感人的瞬间。
【我的思考与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