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中考爱莲说试题集锦与答案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点击数:9110 更新时间:2013-12-8 12:05:36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二)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陶后鲜有闻()14.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2、可亵玩焉。译文:15.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3分)答:(三)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黄)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
3、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云。节选自后汉书【注】卮:酒器。五百:执杖行刑之人。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数称述于曹操()射徒跣来救()17.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射)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译文:18.祢衡其人,后世毁誉参半,你如何评价他?(3分)答:13.答案示例:却少每空1分,共2分。14.答案示例:(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
4、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意思对即可,共3分。15.答案示例: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尚情操。共3分。16.答案示例:屡次光脚每空1分,共2分。17.答案示例:(黄射)曾经与称衡一同游玩,一起诵读蔡岂所写的碑文,黄射非常喜欢他的文辞,回来后后悔没有抄写碑文。意思对即可,共3分。18.答案示例:我欣赏他的为人。因为他才华横溢,潇洒磊落;不媚权贵,痛快淋漓;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共3分。2013年湖北省荆门市三、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12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6、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第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古诗文表述题(共10分)13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分)?10D11C12D13.(1)(2分)只能站在远处欣赏,不能以轻浮的态度走近去抚摸。(2)(2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013年黑龙江省
7、绥化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9-13题。(共13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A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B故。君子人
8、多树之为庭实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贤:贤者。本:根。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直以立身:凭着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体:体悟。虚受:虚心接受。贞:坚贞。之:代词,指竹子。实:充实。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亵:(2)固:10解释下列语句。(4分)(1)濯清涟而不妖。译文:(2)竹似贤,何哉?译文:11【乙】段中AB两句,哪一句中的“树”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的“树”用法相同?请把字母A或B填入后面的横线上。(1分)12【甲】文从莲的、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4分)13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
9、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2分)表现手法:表现方式:(一)阅读文言文,回答9-13题。(共13分)9(1)亲近而不庄重(2)牢固(或坚固)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1分。10(1)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娇媚。(2)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什么原因呢?)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11B评分说明:(1分)12【甲】生长环境、外形、香气【乙】心空评分说明:(4分)每空1分。13托物言志(象征)议论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2013年湖南省益阳市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1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
11、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李渔芙蕖)1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C群葩当令时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指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上面)D后先相继,自夏徂秋(往,到)1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C无风亦呈袅娜之姿D及花之既谢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淸涟
12、而不妖译文:15同是写莲花,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各不相同。【甲】文主要采用_、以花喻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_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采用_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_”的特点。(4分)11.(2分)D12.(2分)C13.(2分)D14、(2分)我单单爱莲花从污泥中生出却不受沾染,经过淸澈的水波的洗涤却不妖艳。(准确译出“独”“染”“溜”“妖”,语句通顺)15、(4分,每空1分)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托物寓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胸怀磊落,行为端正)说明可目2013年重庆市(A卷)(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
13、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斯是陋室()(2)可以调素琴()(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1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12.两则选文均
14、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9.(4分)(1)这(2)调弄,这里指弹奏(只答“调弄”不给分)(3)少(4)多(每小题分)10.(4分)(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葱茏,蚋入帘里。(2)对于莲花的喜爱,你(和)我和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每小題分)11.(3分)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意合即可)12.(4分)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乙文“莲之,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分)2013年重庆市(B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5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二)(15分)9.(4分)(1)沾染(
16、污秽)(2)美丽而不端庄(3)耸立的样子(“高高的样子”亦可)(4)认为(每小题1分)10.(4分)(1)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2)(莲是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每小题2分)11.(3分)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12.(4分)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2分);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2分)seMedia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中 下一篇中考: 没有了【关闭窗口】没有任何评论爱投数创最新文章2013年中考爱莲说试题集锦与答案口技中考阅读答案水调歌头中考题西游记中考阅读题与答案陋室铭中考题与答案“病句辨析及修改”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石潭记中考复习与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试题与答案观刈麦中考试题与答案相关文章高考政治计算题典型例题解析口技中考阅读答案水调歌头中考题quantity作主语的3个考点高考英语语法考试分离型陷阱归纳高考英语核心词汇、短语、句型翻译西游记中考阅读题与答案陋室铭中考题与答案“病句辨析及修改”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石潭记中考复习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