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技术和创新教学设计(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78873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和创新教学设计(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技术和创新教学设计(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与创新》教学设计 设 计 者 冯 艳 伟 单 位滕州市东沙河镇中心小学 授课年级 六 年 级 教材版本 山 东 科 技 版 一、课程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要立足于学生,来源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掌握获取信息方法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各种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技术与创新”这一主题活动,安排了“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拓展与创新”5个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新技术、新成果并此基础上学会一些技术创新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能为人类造福、科学技术是推导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积极地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激发创造发明兴趣,并初步养成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保护创新成果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好奇心,求知欲和参与意识很强,而且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对实践操作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对创新的认识比较肤浅,很多同学认为科技创新是很困难的事情,只有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或发明家才能做到,因此,学习“技术与创新”是有必要的。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了解科技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发展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基本的技术创新的方法,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初步建立保护创新成果的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前调查、课上探究、并参与技术创新的实践活动,激发创新潜能,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养成关注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四、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一些技术创新的基本的方法。 难点:结合创新方法,改造或制造出新产品。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法建议: 1.情境教学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 3.任务驱动法: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 学法建议: 1.自主探究:通过上网查阅、咨询家长、调查采访、翻阅书籍等方式了解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2.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合作优势,集体讨论,思维碰撞。 3.基于问题的学习:所有的探究活动都是基于问题的研究、学习。 六、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教学资源建议: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表格等。 学生准备: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询等途径,有目的地搜集和整理有关技术创新的资料。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教室 七、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方法建议: 1.提倡小组间相互评价。认真倾听别的同学发言,及时记录,并且能对他人的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注重过程性评价。从学生课前的资料收集、课堂上的交流、探究活动的参与度等方面给予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关注全体。 3.注意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可采取教师评价,班级内小组展示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八、教学课时建议: 建议:四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 活动目标: 1.学会一些技术创新的基本方法,认识技术创新的意义并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和问题意识,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翻阅书籍,查阅资料寻找各个行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创新活动,提高技术创新的自信心和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会技术创新的方法,理解技术创新的意义。 活动难点:运用学到的创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创新物品调查表(每人一份)、上创新物品小调查(每组一份)。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创新物品的实物、图片或资料以及技术创新故事,填写记录表格。 附:课前创新物品调查表 创新类型 生活用品 学习用品 交通工具 其他 物品名称 (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3分钟)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老师参加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活动,见识了许多奇思妙想的小发明、小创造,大家想不想看呢?请大家欣赏老师带来的一段视频,看后交流感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播放课件2: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视频) 学生活动: 1.学生观看视频,然后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并组内交流。 2.组长汇总小组内提出的问题。 3.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课堂预设: 1.怎样才能创造出新物品? 2.创新需要什么条件? 3.科技创新要经历怎样的探索过程? 4.我们也能创新吗? …… 教师小结:创新并不神秘,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再掌握一些创新的方法,你们也一定可以获得成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创新的问题。(师板书课题:创新改变生活) 【设计意图】欣赏了一段同龄人小发明、小创造、学生在吃惊和佩服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创新知识的渴求和想要创新的欲望。 (二)学习与探究(15分钟) 1.初步感知创新方法。 学习指导语:老师收集了一段计算机的创新资料,请同学们阅读后交流一下计算机用了怎样的创新方法?(课件2:出示知识窗)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资料,小组交流问题,汇报想法。 教师小结:现在的计算机体积小,功能全,是经过了一次次的技术创新的结果,应用了在原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创新方法。 2.独立探究创新方法。 学习指导语:技术创新的方法不止一种,在我们课本上还有一些创新的方法,同学们想了解吗? 学生活动: (1)学生先独立自学课本30页的“学习与探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学到的创新方法。 (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师、生评价,补充。 课堂预设: (1)在原有物品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功能或改进原来物品的不足,如雨伞在原来基础上做大,可以有更多的用处等。 (2)从人们的需求出发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如希望有冬天自动取暖的衣服等。 (3)运用仿生原理进行创新,如模仿蜻蜓制造了飞机,模仿鱼类制造了潜艇等。 教师小结:其实创新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同学们细心发现生活中人们的需求,再根据需求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共同总结出创新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以致用做好了理论准备。 3.资料交流 学习指导语: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调查搜集了生活中的创新物品,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一下你们收集到的物品分别使用了什么创新方法,完成“创新物品小调查”的表格。(下发创新物品小调查) 创新物品小调查 物品名称 创新特色 突出优点 学生活动: (1)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把小组内搜集了生活中的创新物品,根据创新方法不同分类。 (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师、生评价,补充。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创新方法理解的很深刻了,好的创新方法只有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才能创新成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创新物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只有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运用智慧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才具有技术创新的品质。 4.资源共享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收集了发明家的故事或学生创新发明的事例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讲创新故事。 学习指导语:在创新活动中除了解创新方法以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成功?读读下面这位同学的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课件4:出示创新小故事) 学生活动:阅读“故事”并思考:这位同学经历了怎样的创作过程? 指名汇报想法。 教师小结:一项技术创新,要经历细心观察——提出问题——反复试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师板书探究过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坚强的毅力,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同学们看看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课件5:出示“爱迪生和他的电灯泡”知识窗)谈谈你对“爱迪生和他的电灯泡”的理解。 指名汇报,师、生评价,补充。 教师小结:创新发明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几乎所有的创新者在取得成功前都会花费许多经历和时间。只有具有坚毅和自信品质的人才会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并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师板书:不畏艰难 勇往直前) (三)实践与体验(18分)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如何才能做到技术创新,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世界,技术创新更是显得无比重要。技术创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重要关系呢?请欣赏计算机的演变过程,谈谈你的想法。(课件6:出示计算机古今对比图并作简要介绍)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图片,小组交流感悟。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师、生评价,补充。 课堂预设: 1.原来计算机体积庞大,操作麻烦,使用范围小,很不方便。 2.与现在的电脑相比,体积变小了,便于携带了,运算速度快了,功能更全面了,人们使用更方便了。 …… 教师小结:现在的计算机体积越来越小,功能却越来越强大,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价格却越来越低廉,因此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储存和交流信息重要工具,这些都是人们不断创新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计算机的演变历程的图片资料,让学生体会创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了方便。 1.提出问题。 学习指导语: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技术创新,创新无处不在。在课下,同学们已经对生活中的新技术、新成果进行了调查,你们都调查了哪些方面的创新成果呢? 课堂预设: (1)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在不断地创新变化。 (2)生产中的机器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3)通信、军事武器等也更先进。 …… 教师小结:同学们调查的内容真丰富!调查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创新成果,那么我们根据成果的应用范围把创新成果分成生活、生产、军事、其他领域四大类,每一大类里又可以分成不同的分支。(课件7:出示创新成果分类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汇报,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创新无处不在,从而加深对创新重要性的理解。 2.分组交流 学习指导语:为了更好地了解创新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展示你们的调查成果,老师提议咱们这节课就开一个“创新改变生活”交流会怎么样?(课件8:出示或彩笔板书:“创新改变生活交流会”标题。) 学习指导语:请学生们根据调查主题分成四个创新汇报大组,每个大组由组长再分成若干个小组,调查同一课题的同学将为一组。(发放汇报小组一览表)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并推选出组长,并且完成下面的表格。 汇报小组一览表 组名   组长   小组 成员   成立时间    年 月 日  我们组调查的主题是: 。 汇报分工: 。 (2)在组长的带领下,各个小组整理好课前调查文字、图像等资料,确定好汇报内容、汇报人、发言顺序等工作。 【设计意图】成立不同的汇报小组,可以让同一话题的同学互相学习、互通有无,为下一步的顺利、高效的交流汇报做好准备工作。 3.展示交流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为保证交流会顺利进行,开始之前老师有几点提示请同学们务必做到。(课件9:出示活动温馨提示) 学生活动:小组轮流到讲台汇报,课件或投影出示汇报材料,同组或他组同学给予评价、补充,交流互动。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创新伴随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并改变着社会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2)适时提出问题,“煽风点火”或评价、补充。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质疑、评价。 (3)展示部分学生交流会资料(课件10-13:展示交流会资料) 生活类:交通工具 生产工具: 通信工具: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真让我大开眼界,你们真能干! 生活中的技术创新还有有很多很多,我们数也数不完,从古至今,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都受到技术、材料等方面创新的深刻影响。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那么能不能思考一下并举例说明:(1)技术创新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我们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技术创新? 学生活动:先小组内讨论,再分别汇报。 (四)总结与提升(2分钟) 1.谈谈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打算在技术创新方面做些什么? (五)布置研究任务(2分钟) 1.成立研究小组,小组长确定组员任务分工。 2.利用周末的时间通过认真观察、 发现生活中哪些物品使用起来不方便,仔细探究它的问题与不足,试着解决。老师下发创意新点子研究表。 创 意 新 点 子 物品名称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改进方法 板书设计: 创新改变生活 创新方法:(略) 细心观察——提出问题——反复试验——解决问题 不畏艰难 勇往直前 课件说明: 课件1:课题 课件2:播放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视频。 课件3:出示知识窗。 课件4:出示创新小故事。 课件5:出示“爱迪生和他的电灯泡”知识窗。 课件6:出示计算机古今对比图并作简要介绍。 课件7:出示创新成果分类图。 课件8:出示:“创新改变生活交流会”标题。 课件9:出示交流活动温馨提示。 课件10-13:展示交流会资料 第二课时 创新并不神秘 活动目标: 1.了解身边技术创新的有关知识,认识技术的核心是“创造”。 2.通过课前观察身边事物,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创新的意识和潜能。 3.通过技术创新活动,提高对科学技术的热情和对技术发明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体会技术核心是“创造”,理解“创造”的价值。 活动难点:运用“创新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创意新点子研究表(每人一份)。 学生准备:填写记录表格,并准备创新作品。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灵感(5分钟) 学习指导语:一提到"创新"二字,有些同学就害怕了,那有多难啊!其实创造发明并不神秘。(师板书课题:创新并不神秘)在我们家乡就有一位大发明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鲁班)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这位大发明家的故事,相信能带给你更多的创新灵感。(播放课件2: “鲁班和他的锯子”的故事视频) 学生活动:学生先观看视频,然后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师小结: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偶然的现象,如果我们抓住一瞬即逝的偶然现象不放,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再加以研究,往往也可以获得成功的创新发明。 【设计意图】通过大发明家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只要大家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探索,动手实践,勇于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就会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创新并不神秘。 (二)学习与探究(15分钟) 1.探究创新新点子。 学习指导语:要想做个"小发明家",必须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往往能激起人们创造的灵感。请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图中的文具有什么差别?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课件3:出示一组实物对比图) 学生活动: (1)学生先观看图片,然后小组讨论。 (2)找小组代表汇报想法。 引导学生归纳出在铅笔和橡皮分开的情况下,橡皮如果丢了或忘记带时,耽误学习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激起人们对铅笔的创新意识。 教师小结:勤于琢磨在自己或别人遇到某种困难时希望有什么好物品或好方法,由生活中的种种不方便之处而萌发各种小小的发明创造,以及各种干活多快好省的小窍门,都是你创新的源泉。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对比、分析,打开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学会寻找创新资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交流创新新点子。 学习指导语:课前我们调查了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使用起来不方便,并探究了它们的问题与不足,现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收获吧!(课件3:出示创意新点子研究表) 创 意 新 点 子 物品名称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改进方法 学生活动: (1)组内同学先交流,完善表格并做好汇报准备。 (2)小组代表轮流到讲台汇报。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在其他同学汇报过程中学会倾听,对展示同学质疑、补充或评价。 (2)协助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研究表 物品名称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改进方法 瓜果采摘器 家里种了一些丝瓜,而且长势很好,只是丝瓜藤爬得高高的,不容易采摘。 用一根长竹竿、网兜、剪刀、螺栓、绳子、制成了"瓜果采摘器"。好像加长的"手"很容易摘到瓜! “妈妈抱”鞋套 下雨天抱小孩时,小孩的鞋子总是会把大人的衣服蹭得很脏。 制作各种可爱造型的鞋套,在抱小孩前给小孩套上,就不会弄脏衣服。 不会溢的漏斗 普通漏斗在灌快时会溢出 把漏斗底部的圆形管改成方形管或三角形管,就不会溢出了。 思考:为什么漏斗底部的圆形管改成方形管灌快时,就不会溢出了 ? 生汇报:与空气压力有关系。 (3)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进行创新的地方,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板书: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技术方面的创新有时还离不开必要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课前探究、课上交流、以及老师的适度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认识“创新”含义和创新题目的广泛性,打开学生的创新思路。 (三)实践与体验(15分钟) 1.确定创新课题。 学习指导语:老师也有一种需求希望通过同学们的智慧得以实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教室里的物品或思考班级里的其他方面还有哪些问题或不足,如何改进?(课件3:出示班级问题新点子研究表) 班级问题新点子研究表 项目名称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改进方法 学生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确定创新课题。 (2)合作完成研究表。 2.创新实践活动。 (1)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或资源,动手对教室内问题和不足进行实践改进。 (2)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或及时提供人力或物质帮助。 3.创新成果展示。 (1)小组轮流展示自己小组的创新研究结果。 (2)投影展示班级新点子研究表。 课堂预设: 项目名称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改进方法 吸尘黑板擦 老师在上课时有时不得已要擦黑板,粉笔末就会乱飞,很不卫生。 用毛巾折叠数层,保持轻微潮湿,在檫黑板时,注意由上向下擦,可大大减小粉尘的活动范围。 图书角整理 书籍凌乱,借阅不方便 1、设立专职图书管理员。2、图书分类编号。3、设立借阅记录和规定。 (3)评选“最佳创新成果”。学生用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自己心中的“最佳创新成果”,找个别同学说说理由。 (四)总结与交流(5分钟) 学习指导语:通过本次创新实践活动,你对创新有了哪些认识和感受? 指名谈谈感受和收获。 课堂预设: (1)我学到了很多创新的方法。 (2)我体会到了创新其实不难,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可以创新的地方很多。 (3)我觉得科学创新是一件人人能做的事,也是一项其乐无穷的事。 (4)我想发动一次技术创新大赛。 …… 教师总结:人类因为有梦想,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因为想飞得更高,所以发明了飞机;因为想听得更远,所以发明了电话……生活是这些发明创造的源泉,只要善于抓住线索不放,认真思考,追根到底,挖掘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就会获得令人欣喜的创新发明。 板书设计: 创新并不神秘 创意新点子: 新观点 新设想 新方法 课件说明: 课件1:课题 课件2:“鲁班和他的锯子”的故事视频。 课件3:出示一组实物对比图。 课件4:出示班级问题新点子研究表。 第三课时 保护创新成果 活动目标: 1.了解专利的含义、专利申请的原则以及申请专利的步骤,学会保护创新成果。 2.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对比,认识思维的方式与创新成果的关系。 3.通过学习有关知识产权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建立保护创新成果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有关知识产权的知识,学会保护创新成果。 活动难点: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行创新活动。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填写记录表格,小组的创新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他小小年纪就有了创新作品,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呢?你们想了解他吗?(课件1:出示获奖同学的资料。)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课堂预设: 1. 什么是专利? 2. 怎样申请专利? 3. 什么样的发明可以申请专利? …… 教师小结:每一项技术创新都是发明者心血的结晶,每一项创新成果都有一定的价值,因此每一项创新成果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样保护创新成果。(板书课题:保护创新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认识到申请发明专利的事例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了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学习与探究(10分钟) 1.探究专利知识。 学习指导语:为了保护创新成果,我国许多的创新作品都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申请专利是最好的保护方法。关于专利的知识,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本的“知识窗”,读后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先自学知识窗,交流学习收获再小组讨论交流。 学习指导语:资料学完了,能否试着回答下列问题。(课件2:出示思考题) 指名汇报。 课堂预设: (1)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它是由专利机构依据发明申请所颁发的一种文件。专利权这种权利具有独占的排他性。 (2)非专利权利人要想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必须依法征得专利权人的同意或许可。 (3)我国专利法将专利分为三种,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 教师小结:要想申请专利,首先要了解你的创新物品是属于哪种专利类型, 保护期年限等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专利的申请的“占早”原则和申请专利的步骤。(课件3:出示“读一读”资料。) 学习指导语:申请专利,要经过哪些基本步骤呢?(课件4:出示申请“温馨提示”。) 读一读 专利的申请原则,是谁申请的早,谁占有专利。例如吴洪同学2006年5月发明了多功能擀面杖,2007年10月去申请专利;而张亮同学2007年5月设计了同样的产品,同年6月份就申请了专利。张亮申请到了专利而吴红却申请不到,是张亮在申请时间上占了先。 温馨提示: 申请专利,要经过以下基本的步骤。 1. 确定专利申请的类型。 2. 整理相关技术资料。 3. 撰写全套专利申请文件(自行撰写或委托专利代理机构代为办理)。 4. 向国家专利局提交专利申请文件,拿到在手里通知书。 5. 领取专利证书。 教 师小结:作为创新成果的发明人不仅要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还应主动采取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使产品尽可能多的产生价值,。同时还应该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等方式,了解专利的相关知识,总结出专利的申请原则以及申请步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知识能力和保护创新成果意识。 2.交流资料卡。 教师指导语:读一读资料卡,谈谈你的感受。(课件5:出示资料卡) 学生活动:先自读资料卡,再小组讨论:为什么两个推销员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指名汇报。 教师小结:“创新”实际就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 (三)实践与体验(20分钟) 学习指导语:学会了申请专利,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身边的哪些创新成果可以申请专利,提出自己的设想,然后在实物投影展示创新成果,并做简单介绍。)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可以选取自己的成果,也可以选取老师提供的成果,小组合作完成专利申请表。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完成专利申请表,班级内展示评价。 2013年青少年专利申请表 发明创造名称 发 明 人 学校 班级 姓名 电话 身份证号码 合作发明人 发 明 简 介 发明点的简要表述: 1.学生改进背景技术后的创新点的简要表述: 2.学生改进后的创新点的好处: 3.创新产品简易结构示意图: 教师小结:保护创新成果,就是尊重创新者的劳动,有利于调动人们从事科技研究的积极性,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专利申请的方法,愿同学们能早日申请自己的发明专利。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任务,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实际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对专利申请有更深刻的了解,有利于激发创新热情。 (四)总结与交流 (3分钟) 学习指导语:通过开展这次活动,相信大家一定收获不小。现在,就让我们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课堂预设: 1.我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怕失败。 2.只有处处留意,做个有心人,才能产生创造的灵感。 3.创新需要有良好的心态 ……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活动的尾声,也是本课的阶段性总结,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建立创新的意识和信心。 (五)拓展与创新(2分钟) 教师指导语: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更是创新的时代,同学们只有勇于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有所创新,有所发明才能成为合格的建设者。 思考:你是否具备21世纪创新人才所需要的精神和能力? 教师小结:科学小发明是一件人人能做的事,也是一项趣味无穷的实践活动。只要大家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探索,动手实践,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作业布置: (1)自己试着开个“点子公司”,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方便我们的生活。 (2)尝试对水壶差生水垢的问题进行探究。对解决这一问题,你有哪些创新设想?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进行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结束,而应是更多问题的开始,结合学习的有关创新知识,引发学生今后的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保护创新成果 专利 申请原则 申请步骤 课件说明:课件1:课题。 课件2:出示获奖同学的资料。 课件3:出示知识窗。 课件4:出示思考题。 课件5:出示“读一读”资料。 课件6:出示资料卡。 课件7:出示申请“温馨提示”。 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的教学理念。 设计亮点: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本节课的所有的活动和问题都是教师引导下而产生的内心需要,有了这样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就会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完成本次活动。课堂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平台,学生把通过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取得的成果在课堂上与别人共享,既收获了智慧,更满足了心理需求。教师只做一个“生命的牧者”。在课堂上教师只做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点拨者、鼓励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不足:教学是遗憾的艺术。通过本课的设计及实施,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不成比例,动手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相差较大,这也对我们综合实践教师提出了要求,学知识是重要的,但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更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及要求。 科技小制作资料: 1.制作乒乓球捡球器 打乒乓球时,乒乓球球往往会滚得到处都是,弯腰去捡,费时费力,有必要制作一个简易、实用的乒乓球捡球工具。 准备材料:一个矿泉水瓶、一根塑料空心管、胶水 橡皮筋 方法一:将矿泉水瓶的瓶底剪掉,在瓶底部分把瓶壁剪成3厘米的片片条状(四周内折乒乓球不外掉即可),接着在矿泉水瓶口下放剪一个乒乓球可以滚出来的洞,这个洞是用来方便我们取球的。然后我们将塑料空心管插进矿泉水瓶瓶口并用胶水固定。 方法二:将矿泉水瓶的瓶底剪掉,在剪口上方1厘米初用橡皮筋成“井”型攀折,井口比乒乓球稍小即可,接着在矿泉水瓶口下放剪一个乒乓球可以滚出来的洞,这个洞是用来方便我们取球的。然后我们将塑料空心管插进矿泉水瓶瓶口并用胶水固定。一个简易、实用的乒乓球捡球器诞生了。 2. 制作不倒翁 陀螺仪 不倒翁(1) 器材:常用鸡蛋或乒乓球,胶水,一些重物及装饰物品若干。 制作: 在鸡蛋的尖顶端开个小孔,用吸管或其他任何方式将蛋清,蛋黄取出,形成较完整蛋壳。将小重物放入鸡蛋中,用胶水固定在底部(可倒入细沙或滴入蜡液,不超过四分之一高),用装饰品或颜料将鸡蛋外部按喜好装饰即可。 操作及现象: 将其左右压倒,仍顽强的恢复到竖直状态。 原理解释: 不倒翁不会倒,一方面因为它的结构上轻下重,重心很低;另外,当它向一边倾斜时,重心和桌面接触点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重力作用会使它摆动回原位置. 不倒翁精神:做人也要将“重心”放低些,当遇到“外力”时,才能顽强“不倒”! 不倒翁(2) 1.制作材料:乒乓球、白色硬纸、橡皮泥、彩笔、胶水、剪刀等。 2.制作方法: (1)把乒乓球用剪刀去掉一半,将橡皮泥捏成团填在半个乒乓球内抹平。 (2)把白色硬纸剪成一扇形,扇形的弧长应稍大于乒乓球的圆周长,并将扇形两边对接做成一圆锥形。 (3)将纸圆锥与乒乓球粘接起来,用彩笔在乒乓球上画出头像,白色的锥形帽子也可用孩子熟悉的图案或花纹进行装饰。这样一个可爱的不倒翁就制成了。 除此方法外,还可利用雪碧瓶的底部(去掉底托)与瓶的上部,用类似方法制作。 陀螺仪 材料:瓶盖或硬纸片 火柴或细棒 薄纸片 彩笔 墨水瓶 木塞 钢珠 工具:小刀 胶水 方法一:在瓶盖或硬纸片上粘贴绘有不同形状的薄纸片,中间打孔,穿入细棒即可。 方法二:木塞雕刻成圆形后插入墨水瓶口,在露出的部分中央嵌入钢珠。 操作:让自制的陀螺仪在光滑平面上旋转,观察奇妙的视觉效果;研究它的稳定性 自动给水器 一、工作原理 利用大气压自动控制出水量从而达到自动给水的目的。 二、制作方法 1.材料准备:1000ml可乐瓶一个,矿泉水瓶一个,直径0.5厘米的塑料管40厘米。502胶水 2.组装步骤: (1)在矿泉水瓶盖处钻2个直径0.5厘米的孔。 (2)把塑料管截成长30厘米作定位水管、10厘米的为供水水管,分别插入,其中一条长的插至瓶底,另一条至瓶口。 (3)把可乐瓶取其底部10厘米出裁下作接水盆,在接水盆上、下各钻一个直径0.5厘米的孔。 (4)给水管插入下孔,定位水管插入下孔。 (5)用铁丝把供水瓶和接水盆连接固定即成。 三、 使用方法 1.拧开供水瓶盖倒满水后拧回,在接水盆里倒入适量的水。 2.当接水盆里的水低于水位线时,供水瓶中的水便源源流出。当接水盆的水高于水位线时,供水瓶又停止供水。 四、适用范围:给小动物喂水 自制小火箭 研究反冲小车 自制小火箭 实验材料:一张香烟盒的锡箔纸、一根缝衣针、一根曲别针以及一盒火柴。 方法一:将一根缝衣针和一根火柴并排贴紧,再将锡箔纸包在外面,紧紧地把针头和火柴头包在一起,然后把缝衣针抽了出来,火箭主体就做好了。再把曲别针掰开成45度角,做成一个支架,把“火箭”放在支架上,等待发射了。划好一根火柴,小心翼翼地给支架上的“火箭”点火,瞬间,“火箭”飞出去。 实验原理:反冲原理———“火箭”中的火柴和缝衣针并排放在一起,抽出缝衣针之后,留下的通道就是喷气口了。当从锡箔纸外面点火时,火柴头受热而燃烧,燃烧后的气体顺着喷气口喷出,形成反冲力,“火箭”由此升空。如今的喷气式飞机、火箭的运行,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方法二、 1.备好锡纸片。 课前准备一张香烟盒中的锡纸片,先把锡纸片浸泡在水中,约三十分钟左右,小心地剥去锡后面的那层纸(为了卷火箭筒时不松散),只留下薄薄的锡片,晾干后备用。 2.制作发射架。 截一段约10㎝长的中空玻璃管,用打湿的纸堵住其中的一头,插到墨水瓶纸盒里,使之倾斜35°左右(如下图所示)。 3.制作小火箭。 剪下一张3㎝×4㎝大小的锡片,捏下3~5个火柴头上的火药放到锡片中央,用一根牙签一头放在火药上将锡纸卷成一个圆筒,卷的过程中要把没牙签一头的锡纸片反折过来再继续卷。按照下图a~b的方法卷成火箭筒。 4.发射小火箭。 火箭筒卷成后,小心地把牙签从火箭的尾部抽出(注意牙签抽出后留下的洞不能被堵死,否则不能发射成功),然后把火箭装入发射架,让火箭头(有火药的部分)露在外面,点燃火柴燃烧有火药的火箭头(如下图)。 当火箭头里面的火药受热后迅速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从火箭尾部的洞口喷出,产生的反冲力推动小火箭冲出发射架1~2米远。 特别提醒:火药不能太多,卷火箭的牙签装入发射管之前一定要抽出,抽出牙签后留下的喷气口不能被堵塞,否则会有一点点危险性;点火发射时不要对着有人的地方或自己的眼睛不能靠得太近。 3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