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卷面整洁:2分)
一、把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看谁写得最美观。(2分)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kǎo yàn zhēnɡ rónɡ kū wěi yōu yǎ
( ) ( ) ( ) ( )
nuó yí xìnɡ ér duàn liàn chā yānɡ
( ) ( ) ( ) ( )
三、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意思。(6分)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 )。
2、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 )。
3、孔子不能决( )也。
4、使弈秋诲( )二人弈。
四、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用横线画出,并更正在括号里。(4分)
无原无故( ) 义想不到( ) 坐无虚席( ) 语重心常( )
养遵处优( ) 狂风曝雨( ) 惊心动破( ) 专心至志( )
五、按要求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8分)
近义词:偶尔( ) 沉着( ) 收成( ) 依赖( )
反义词:高大( ) 英俊( ) 从从容容( )
专心致志( )
六、用“坚”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4分)
1、王强有( )不拔的意志。
2、我们认识到错误就要( )改正。
3、赵州桥( )美观,历史悠久。
4、我们一定要有( )的信念,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七、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6分)
尽jìn jǐn 觉jiào jué 喷pēn pèn
尽( )管 睡觉( ) 喷( )泉
尽( )力 觉( )悟 香喷喷( )
八、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把“你把地上的纸捡起来。”一句换成礼貌说法,让人乐于接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林的美景让我陶醉。(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
用带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日积月累。(6分)
1、《左传》里有这么一句名言:( )。
2、人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当别人有了疑惑时,你会用《师说》里的名句告诉他( )。
3、“操千曲( ),观于剑( )”这句话说明了( )的道理。
4、( )这句话说明了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5、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比喻( )。
6、说明做什么事情要一气呵成的道理,这句名言是(
)。
十、仿写句子。(4分)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外阅读。(12分)
白杨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画“_____”的句子是( )句。(1分)
2、读第三自然段,归纳白杨树的特点。(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疆”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3分)
4、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 ),几棵小树暗指( ),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暗示着( )。(3分)
5、 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章表面写白杨,实际写爸爸,这种写法叫( )。(1分)
十二、 习作。(30分)
题目:难忘的“第一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
fěi cuì zhǎn lǎn líng qī bā suì wàn xiàng gēng xīn
( ) ( ) ( ) ( )
二、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连( )不断 身临其( ) 波( )壮阔 兴国安( )
威风( )( ) 有条( )( )( )( )满目 ( )( )全国
三、照样子填上反义词,组成词语
例:弄(巧)成(拙)
喜( )厌( )争( )恐( )( )惊( )怪( )赴( )继
我还能写出这样的词语(3个)
四、与“百丈岩风景区的景色多么迷人啊!”意思不一致的句子是__。
1.百丈岩风景区犹如一幅迷人的山水画。
2.百丈岩风景区的景色怎能不吸引游客呢?
3.百丈岩风景区的景色迷人。
4.百丈岩风景区的景色没有一个游客不说不迷人。
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爱美的天性,而且能歌善舞。( )
2.客家民居的特点是"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
3.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 )
4.《北京的春节》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介绍了节日的风俗。( )
六、请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日,
。” 这是宋代诗人 写的 。
2.“ ,应是嫦娥掷与人。”这是 代诗人 写的《天竺寺
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七、我的积累。
1.春节贴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我积累了一幅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积累了过节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节
八、阅读理解。
(一)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 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 里面有小铃 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说明灯的数量的词语是 ;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 。
2.请用“ ”划出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
3.请给第2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4.这个选段主要写:
5.你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为什么?
(二)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
正月十五棒棒会
正月十五棒棒会,是家乡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据说棒棒会是交流竹木农具的盛会。热闹非凡,地方特色很浓。
今年的正月十五,一大早我就跟着妈妈去逛街。只见街头巷尾满是人,满是棒,满是花。我一头扎进人群里,好奇地东张西望。人们穿着传统的节日盛装,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在各种摊前细细地欣赏着、寻找着自己所爱之物。
来到新街一带,好个棍棒的世界呀!长棍、短棒,粗中带细,细中有粗,扁的方的,长的短的,应有尽有;摊内有摊,摊外有摊,热闹极了。听妈妈说,正月十五是春节的结束,也是春播的开始,家中炊具、农具,哪一样也离不开棍棒。这不,满街的人有谁不在看棒,摸摸这根,看看滑不滑;压压那根,试试硬不硬;瞄瞄它,瞧瞧直不直;掂掂它,估估中不中。少的拿着两三根,多的扛着一大捆。笑着,走着,继续朝前张望着……
家乡古老的棒棒会,在党的民族自治政策的春风沐浴下,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1.“逛”字音序是( ),音节是( ),部首是( ).除了文中的“逛街”,我还可以用“逛”字组成另外的词语:( )。
2.文中我最喜欢的四字词语是:
3.请用“ ”划出两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写出喜欢的原因。
4.人们是怎样仔细挑选棒的?请画出有关句子。
5.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本地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俗。
九、习作。
题目: 节趣事
要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国传统节日,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情,请选择其中一个节日,把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下来,并能体现出这个节日独特的习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基础与积累(30分)
一 、读拼音,我能规范地写出相应的字词。(4分)
shū jí kǒng bù xīng wàng mó guǐ
( ) ( ) ( ) ( )
二 、从括号内选一个正确的读音划“√”。(3分)
优待(dài dāi) 剥削(xiāo xuē) 夹(jiā jiá)衣
转(zhuǎn zhuàn)椅 被铺(bǔ pǔ) 散(sǎn sàn)布
三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拘留 匪徒 憧憬 B、焦急 审阅 陈设
C、思索 幻稚 剧烈 D、残暴 苦刑 隔壁
四、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3分)
轻于( )毛 精兵( )政 不( )不忙 一( )而入
重于( )山 死( )其所 千( )一发 满脸( )肉
五、 选词填空。(4分)
剧烈 激烈 猛烈 强烈
(1)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的( )阻击,再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
(2) ( )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3) 我的心( )地跳动起来。
(4) 汽车( )的灯光照过来,刺得我睁不开眼睛。
六、在下面句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1、( )太阳离我们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却十分密切。
2、( )发奋学习,( )一定有进步。
3、( )困难有多大,我们( )能战胜它。
4、多读科普读物( )能扩大知识面,( )能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七、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李宁光荣地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改病句)
2、运动员冲向终点。(改为比喻句)
3、难道书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吗?(改为陈述句)
八、填空。(4分)
1、《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 )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 )会议上的演讲。
2、人总是要死的,但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利益而死, ;替法西斯卖力, ,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晚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 爹 为什么要烧掉 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籍”字是( )结构,部首是( ),音节是( )
共( )笔。(2分)
2、第三自然段加标点符号。(2分)
3、“那年春天”是指 的春天。这年春天父亲的行为比较异常,体现在: 。(4分)
4、“含糊”的意思是 ;文中指
。(2分)
5、文中的第五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分)
二、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18分)
雪中送炭
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警员来了。警员说:“傅医生,你跌(diē,dié)坏了没有?主席派我来看你。”
主席怎么知道?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
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
被子!送给我?这那儿行呢?长征途中每人带的东西很少。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 )我怎么说,警卫员( )把被子盖在我身上。
我双手抚(fú,fǔ)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气从手上直流到全身。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就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
1、在文中的( )选择上合适的关联词语。(3分)
2、“这下可糟了!”中的“糟”表现在 (2分)
3、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划“√”。(2分)
将“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2分)
。
4、从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雪中送炭》中的“雪”在文中指
“炭”指 (4分)
5、你有过毛主席这样的行为吗?请简单写出来。(2分)
。
6、你看了这篇短文后,你对毛主席有什么话想说的呢?请你说一说。(3分)
。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一) 小练笔: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都是靠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你想对我们的革命先烈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请你用80----100字写出自己的感想。(5分)
(二)大作文: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35分)
题目: 《 给我带来了快乐》
提示:谁给你带来了快乐呢?是家庭、学校?是同学、老师?还是某一动物、植物?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用词恰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6%
zhēnɡ rónɡ kū wěi jié rán shū jí wú yuán wú ɡù
( )( ) ( ) ( ) ( )
kǒnɡ bù āi sī chú chuānɡ chōu yē bó bó shēnɡ jī
( )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3%
间(jiān jiàn)断 转(zhuǎn zhuàn)身 耸( ) 厨( )
剥削(xuē xiāo) 追悼(diào dào) 耷( ) 橱( )
三、选择正确的解释。(3%)
“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画。“负”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1)背;(2)仗恃,依靠;(3)遭受;(4)具有;(5)欠钱;(6)败,跟“胜”相反;(7)违背,背弃“廉颇负荆请罪”中的“负”应选第______种解释;“小牛队负于黄蜂队”中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如今,他已经负债累累”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四、选词填空。4%
审阅 浏览 恳求 乞求
1、晚饭后,爸爸坐在沙发里边喝茶边( )当天的报纸,而妈妈在台灯下( )公司的设计图纸。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不是……就是……
1、孔子( )知识十分渊博,( )对于两小儿的问题,他无法回答。
2、孔子( )不想回答两个孩子的问题,( )对于这问题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选择两个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句子中。7%
1、比喻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
2、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
3、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
4、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
春节将至( ),这热闹景象与平时是( )的。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6%
1、把下面的格言补充完整。
种树者必培其根, 操千曲而后晓声,
2、把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没有我们的帮助,你怎么能完成这一项任务呢?
3、缩句:乡下的老屋旁种着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桃花心木。
4、照样子写一句排比句。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七、将下列错乱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3%)
( )水珠听了,得意忘形,似乎自己真的变成了一粒粒珍珠。
( )过了一会儿,太阳升高了,水珠被蒸发了,荷叶上只留下一块块泥印。
( )荷塘里满是碧绿的荷叶,一张张像蒲扇似的荷叶,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
( )有一个孩子看见这些水珠,便欢快地叫起来:“你们快来看呀,那荷叶托着的水珠简直像一粒粒珍珠,多美啊!”
( )有一天早晨,荷池里的鱼儿一打挺儿,溅起的水花落在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好看极了。
( )它对荷叶说:“看看,由于我的存在,才给你增添了光辉。人们到这里,不都是来看我的吗?”荷叶微笑不语。
八、回忆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10%
1、在( )的日子里,在( )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 )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过去的日子( ),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 )了。节选自《匆匆》。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 )。张思德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 )。节选自《为人民服务》。
3、请写出“孰为汝多知乎?”句子的意思: 。
4、把王安石《元日》诗句补充完整。
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门万户曈曈日, 。
九、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18%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次与朋友聊天,我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一直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整个心灵。面对你的眼睛,我要承认: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都会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的操劳,无怨无悔。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你摔破盆碗、拆毁玩具、遗失钱币、弄脏衣服…… 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摔交一样应该得到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一样我行我素,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身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殴打。如果问我为什么要打你,我只能说,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摸它。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我能够通过打让你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的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吸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我从不用工具打人。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气,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的掌握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