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短文两篇---日.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77787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短文两篇---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8.短文两篇 巴金 日 月 作者介绍 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看导语,默读课文 阅读文学作品,要培养一种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查字典,理解生字 给生字注音 旸:yang第二声 姮:heng第二声 皓:hao第四声 浸:jin第四声 撮:cuo第一声 整体感知 在《日》中,作者写道:“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而在《月》中,作者又有了这样的话:“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思考这两句话,其实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关联,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对自我的一些想法。 对比阅读 《日》和《月》,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从这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大略看出巴金的创作风格:热情洋溢,坚韧向上,虽然“日”和“月”是很常见的意象,但作者却能旧中出新,能写出新的感受,在看似不经意的描述中给人以启迪和教诲,从中可见大家风范。 问题研究 1.“飞娥”为什么值得赞美? 因为飞娥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 或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牲 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说起了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的 目的是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 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 的人格 3. 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 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 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4.“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冷清的感受,于是 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 与前面所写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 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5.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 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 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 这个以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 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 是在姮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 己的人格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