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老河口市八中九年级历史训练题一
一、选择题
( )01、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句话评价的是
A、《九国公约》的签订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C、三国同盟的成立D、三国协约的成立
( )0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下列关于这次世界大战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宣传
C、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 D、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迅速崛起
( )0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B、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C、俄国1861年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 )04、“劳动者要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必然要付出巨额的代价,当他们刚刚跳出牢笼,面临的将是无形的枷锁。”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十月革命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
( )05、让“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成为现实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科技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 )06、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A、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B、联合国成立 C、欧洲联盟成立 D、欧洲共同体成立
( )07、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不包括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
C、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 D、苏联决定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
( )08、华盛顿担任美国两任总统后,坚持不参加第三人总统竞选,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庄园。这一民主选举制度源于下列哪个法律文件
A、《独立宣言》 B、《宅地法》 C、《1787年宪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09、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指
A、诺曼底登陆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苏军攻克柏林 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 )10、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的时候,英国在进行一场平静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 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D、谴责英国为首的“反法同盟”
二、非选择题
11、【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20世纪以来,人类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美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哪一事件导致了美国参与二战?
材料二:二战以后,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世界。80 年代东欧剧变,1991 年底苏联解体。美苏两大集团军事对峙的局面结束。以东西方“冷战”为特征的旧的世界格局不复存在。
(2)材料二中以东西方“冷战”为特征的旧的世界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为这一格局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哪一次会议?
材料三:至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3)中国的崛起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如:近日来俄美“掰手腕”暗战乌克兰;美军举行“全球闪电14”核战略演戏。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当今世界的和平?(当今世界仍不太平的原因是什么?)
12、【科技改变世界】
材料一:二百多年前,曾发生过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 通过和平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那场革命,使我们习惯了借助电灯照明,使用电话与人交流。
材料三: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此后不到半小时,消息即通过互联网传遍全球。当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飞机赶赴地震震中灾区,现场指导救灾工作。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中的哪一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材料二中提到的“那场革命”使人类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从此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这场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提到的“消息即通过互联网传遍全球”体现了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请写出这次革命中的一个标志性领域。这次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三中提到“李克强总理乘飞机赶赴地震震中灾区”,你知道飞机的创制得源于哪一发明吗?
13、【战争反思】
(1)二战后,中国、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为什么强烈谴责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
(2)请您谈谈对“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的理解。
(3)你认为日本该如何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
老河口市八中九年级历史训练题二
一、选择题
( )01、俄国十月革命首先发生于
A、莫斯科 B、彼得格勒 C、列宁格勒 D、斯大林格勒
( )02、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的统治秩序
A、欧洲 B、西亚、北非 C、中国 D、东亚、太平洋
( )03、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他懂得改变”,这个改变在20世纪30年代的是
A、实行法西斯主义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D、开创政府对经济干预和指导的先河
( )04、二战期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B、法国诺曼底登陆C、苏联共战德国国会大厦D、德军对波兰发动进攻
( )05、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慕尼黑会议
( )06、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霸权的非正义战争 ②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③两次大战中国都是战胜国 ④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07、战争带给人们的是灾难和痛苦。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但都以失败告终的国家是
A、德国 B、意大利 C、奥匈帝国 D、日本
( )08、20世纪末,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
A、日本 B、美国 C、欧盟 D、德国
( )09、二战后初期,世界呈现“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冷战”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 )10、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①蒸汽机 ②内燃机 ③克隆技术 ④互联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11、【法国革命】
材料一: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选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 ——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简要解释材料一中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
(2)根据材料一,结合法国颁布的文献,说一说为什么“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3)依据材料二,法国在19世纪面临怎样的“双重革命”?
12、【巩固二战成果】
二战历史是世界爱好和平国家人民反对法西斯的历史,是可歌可泣的战争历史。巩固二战胜利成果是各国共同责任。
材料一:2014年2月27日,我国政府决定将9月3日设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你认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今天,这两个纪念日的设置引发了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都对这种纪念历史的方式表示赞同。你认为海外媒体为何都对这种纪念方式表示赞同?
材料二:二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2013年11月至今,乌克兰危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克里米亚公投独立加入俄罗斯,代表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欧洲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令美俄关系跌至25年来的谷底。
(4)美俄(苏)曾经也是同盟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肩作战,打败共同的敌人。试举一例说明。
(5)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俄罗斯态度强硬,美国、欧盟积极干涉,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6)从乌克兰危机中我们可以得知当今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13、【探索资产阶级革命】
17--18世纪,英、法、美等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纷纷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伦敦的天气格外阴冷。白金汉宫外广场上,人头攒动。一位衣着华丽的犯人被推上了断头台,掀开了英国历史重要的一页。
材料二:1789年7月14日,巴黎城中枪声四起,愤怒的市民拿起武器同军警展开激战…这一天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成为法国的国庆日。
材料三: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拿破仑《给儿子的遗训》
(1)材料一中穿着华丽衣服的犯人是谁?他在哪一事件中被送上断头台的?这一事件是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这一政治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仁人志士通过哪一事件探索了这一体制?
(2)材料二中揭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依据所学的内容回答材料三中拿破仑为拯救“濒于夭折的革命”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三中“这些新思想”指什么?
(4)你知道法国国庆日是哪一天吗?为什么法国把这一天定为国庆日?
(5)这一时期,美国通过哪一巨大的变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