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三 年级 数学 备课组
一、单元学情分析(书写内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学生的思想状况、上下单元之间的联系、学生对下单元的学习会出现什么情况等)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四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图形的周长,进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二、单元知识要点: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
2.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探索和交流一般平面图形周长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学习,使学生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计算。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五、单元教学主要措施: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六、单元课时总数及划分(安排)
本单元共4课时。
1.四边形…………………………………1课时
2.周长……………………………………2课时
3. 整理与复习………………………1课时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四边形
主备人:胡静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学具
方格纸、直尺。
师 生 互 动 设 计
二次备课
(修改与批注)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明标
1.导入
图形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许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由图形组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
2.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依次观察、感知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二、自学质疑
1.观察课本第79页例1,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在小组里说一说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2.观察这些四边形,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四边形的特点。
三、小组交流
1. 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呢?
2.观察课本第80页例2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有什么特点?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四、 展示点拨
四边形:都有4条直的边,四边形都有4个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
四、训练拓展。
1.你能在方格纸上自己画出一个四边形吗?
2.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五、小结反思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四 边 形
四边形:都有4条直的边,四边形都有4个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
教
学
反
思
课题:周长
主备人:胡静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具学具
课件
师 生 互 动 设 计
二次备课
(修改与批注)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明标
1.导入(活动一)
(1)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2)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3)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4)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观察,直观感知周长,并认识周长的特征。
二、自学质疑(活动二)
1.观察课本例3中的实物图形: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等
2.同桌互相指一指每个图形的周长,再用红笔描出。
三、交流展示
1.全班汇报、互相指正所描每个图形的周长。
2.通过刚才我们量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3.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4.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四、训练拓展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选1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3.练习(课本83页做一做)
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五、小结反思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板
书
设
计
周 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教
学
反
思
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主备人:胡静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师 生 互 动 设 计
二次备课
(修改与批注)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明标
1.复习旧知
(1)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周长?
(2)课件出示:85页例4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指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周长。
2.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记住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公式。
二、自学质疑
1.独立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
三、小组交流
1.学生依次展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 10+10+6+6
长+宽+长+宽 10+6+10+6
长×2+宽×2 10×2+6×2
(长+宽)×2 (10+6)×2
2.学生依次展示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6+6+6+6, 6×2+6×2,(6+6)×2,6×4
3.讨论: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四、展示点拨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五、训练拓展
1. 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2题。
3.选做题:教材第88页第练习十七第5题。
4. 完成教材第87页的第3题。
六、小结反思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受?
板
书
设
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10+6)×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5×4
教
学
反
思
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整理与复习
主备人:胡静荣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具学具
课件
师 生 互 动 设 计
二次备课
(修改与批注)
教
学
过
程
一、回顾内容,畅谈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中,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吗?
二、书本练习,扎实基础。
1.请你找出书本上相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题目。
2.完成书本88页第6、7、8题。
3.交流题目。
三、补充练习,延伸深化。
(一)填空。
1.长方形有( )条边,( )相等。正方形( )相等。
2.一块长方形地长20米,宽15米,这块地的周长是( )米。
3.一块正方形的玻璃,边长22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4.一个长方形的长20米,宽比长少5米,它的周长是( )米。
5.一块正方形的花圃,周长160米,它的边长是( )米。
6.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把它们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它的周长可能是( ),也可能是( )。
(二)判断题。
1.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8厘米。( )
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8厘米,它的边长是2厘米。( )
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它的长和宽的和是15厘米。( )
5.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的2倍,那么大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小正方形的4倍。( )
(三)画一画。
1.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
(四 )应用题。
1.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了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多少厘米?
2.有一张奖状,长30厘米、宽20厘米,给它做一个木框,大约需要多少米长?
3.把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15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4.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厘米?也可能是多少厘米?(先画出拼图,再列式计算)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通过今天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复习,你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什么进步?
板
书
设
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整理与复习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
学
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