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3第二专题练习题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长治太行中学 于燕冰
试卷 I(44分)
一、(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剔透(tì) 孟陬(zhōu) 庇护(bì) 摒弃(bìng)
B.趿拉(tā) 澄澈(chéng) 潜在(qiǎn) 憎恨(zēng)
C.载体(zài) 脑髓(suǐ) 绯闻(fēi) 启碇(dìng)
D.依偎(wēi) 矿藏(cáng) 氛围(fèn) 巷道(hàng)
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座落 一蹋糊涂 至高无上 浮想联翩
B.倾泻 别出心裁 云蒸霞尉 层峦叠嶂
C.宣泄 茕茕孑立 命运多桀 心安理得
D.安详 按步就班 震耳欲聋 金榜题名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 的组成部分。
② 股票市场风云变幻令人难以 和把握,因而也就成了某些投资大师表演的舞台。
③ 这时候,反观其与 的同异,虽然未必面目全非,却让人觉得很陌生。
A.质疑 琢磨 原型 B.置疑 捉摸 原型
C.质疑 捉摸 原形 D.置疑 琢磨 原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座谈时指出,要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
B.周岩拒爱毁容的消息如石破天惊,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唇枪舌剑,讨论得非常激烈。
C.医院有关人员不是采取积极措施救人,而是欲置患者于死地,掩盖事故真相,干下了伤天害理,耸人听闻的事。
D.部分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冲击,学生常不自觉地模仿,写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不忍卒读。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而学习所取、交流所得,仍需经过自己文化传统这个“有机体”的消化、咀嚼和吸收。
B.中国无缘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中国的经济学者没有创新性思维。
C.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与会的国家首脑以防止“核恐怖”为中心话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磋商,提出了一些基本共识。
D.文学的复杂性在于它试图从感性和艺术的角度去实现文本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整合,文本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先天地存在着一种同构关系。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火灾、掳掠、外加经营不当,完全摧毁了宫殿式的豪华府第和数不清的附属建筑。
B.西班牙诗人梅洛鼓励那些处在失望中的人们:命运盾牌的一面是失意,困惑;另一面是幸福,快乐。
C.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D.瞿塘峡口为三峡最险处。杜甫《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7.在横线处填入的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 、 、 、 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
8.下面对联所写我国历史名人,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
D.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屈原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予分当引决 B.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C.人皆得以隶使之 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B.为巡船所物色
C.大阉亦逡巡畏义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11.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①归而求救国之策 ②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B. ①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②几以捕系死
C.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D. ①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②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例: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A.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 恐年岁之不吾与
C.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D.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13.对下面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辞相印不拜(拜谢) ②得间奔真州(空隙,引申为机会)
③而不在使者之目(列) ④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⑤视五人之死(看) ⑥日月忽其不淹兮(淹没)
A.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⑥
1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独五人之皦皦 B.扈江离与辟芷兮
C.主辱,臣死有余僇 D.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1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是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现实主义诗歌奠基人。
B.普希金是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代表作品有《浮士德》。
C.《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
D.高尔斯华绥是法国作家,获得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福尔赛世家》等。
二、(本题有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18题。
①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②“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有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影;但反过来说,这个庭院因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③“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气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阒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存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④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小院就是仿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反映出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建筑的情态》(节选)
16、下列对第一自然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来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17、下列说法与“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的”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引用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
B、《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院中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有情态化。
C、“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
D、读了《海棠》诗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的原因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①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②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③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④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⑤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⑥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 ,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除:治,整理
B.在丁卯三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C.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匿:藏,躲藏
D.按诛五人 按:斩杀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B.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C.佯狂不知所之者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D.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疾病而死 其:指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B.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其:指毛一鹭。
C.敛赀财以送其行 其:指五义士。
D.发其志士之悲哉 其:指豪杰之流。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四段文字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五义士慷慨就义时的从容,表现了舍生取义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突出了他们嫉恶如仇的高贵品质。
B.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歌颂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周顺昌等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
C.在第六段中,作者用假设句意在从反面点明五义士为义而死重于泰山的可贵。
D.本文巧妙地运用对比,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使得文章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有很强的感染力。
试卷 Ⅱ(5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3--26题。(10分)
①童年的时候,家乡还有许多牌坊。这叫贞节牌坊,哪个女人死了丈夫,再不嫁人,就立下一个。晚霞升起来了,红得眼明,晚霞比牌坊低,牌坊比天还高,黑阴阴的,像要压下来。天更暗了,牌坊的石柱变成长长的脚,有偏长的头,有狭狭的嘴。一骨碌爬起来,奔逃回家。夜里,风暴雨狂;早晨,庄稼平了,瓦片掀了,大树折了,赶快去看牌坊,却定定地立着,纹丝不动。被雨透透地浇了一遍,被风狠狠地刮了一遍,亮闪闪地,更精神了,站在废墟上。
②村外有一个尼姑庵,最后一个尼姑死于前年。庵空了,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老先生,说要在这里办学堂。后来又来了几个外地女教师,红着脸细声细气到各家一说,一些孩子上学了。学了几个字,便到处找字。乡下有字的地方太少,想牌坊该有字,一座座看去,竟没有。一个字也没有。村子里一个很老的老头说,立牌坊得讲资格,有钱人家,没过门的姑娘躲在绣房里成年不出,一听男方死了,见都没见过面呢,也跟着自杀……
③孩子们每天走进破残的尼姑庵上学。尼姑庵真让人吃惊。进门平常,转弯即有花廊,最后竟有满满实实的大花圃藏在北墙里边。不相信世间有那么多花,不相信这块熟悉的土地会挤出这么多颜色。这群孩子只要向它投了一眼,立时入魔,一辈子丢不下它。往后,再大的花园也能看到,但是,让幼小的生命第一次领略圣洁的灿烂的,是它。女教师说,这些花是尼姑们种的。
④孩子们渐渐大了,已注意到,女教师们都非常好看。她们的脸很白,所以一脸红马上就看出来了。她们喜欢把着孩子的手写毛笔字,孩子们常常闻到她们头上淡淡的香味。“你看,又写歪了!”老师轻声责备,其实孩子没在看字,在看老师长长的睫毛,那么长,一抖一抖地。学生一大就麻烦,开始琢磨老师。寒假了,她们不回家,她们家不过年吗?不吃年夜饭吗?暑假了,她们也不回家,那么长的暑假,知了叫得烦人,校门紧闭着,她们不冷清吗?好像都没有家。她们像从天上掉下来的,掉进一个古老的尼姑庵里。她们来得很远,像在躲着什么,躲在花圃旁边。
⑤一天,乡间很少见到的一个老年邮差送来一封信,是给一位女教师的。后来又来过一个男人,学校里的气氛怪异起来。再几天,那位女教师自尽了。孩子们围着她哭,她像睡着了,非常平静。孩子们毕业的时候,活着的教师一个也没有结婚。
⑥1985年,美国欧·亨利小说奖授予司徒华·达比克的《热冰》。匆匆读完,默然不动。小说里也有一块圣女的牌坊,不是石头做的,而是一方冰块。贞洁的处女,被她的父亲封进了冷库,冰冻在冰块里边。小说的最后,是两个青年偷偷进入冷库,用小车推出那方冰块,在熹微的晨光中急速奔跑。两个青年挥汗如雨,挟着一个完全解冻了的姑娘飞奔湖面,越奔越快,像要把她远远送出天边。
⑦我默然不动。思绪乱极了,理也理不清。我的家乡为什么有这么多不透明的顽石呢?严严地封住了包裹着的生命。偷偷种花的尼姑,还有我的女老师们,你们是否也有一位老父,哭着把你们送进冰块?达比克用闪闪烛光形容那位姑娘的秀发,你们的呢,美貌绝伦的中国女性?把女儿悄悄封进冰块的父亲,你们一定会有的,我猜想。你们是否企盼过那两个挥汗如雨的青年,用奔跑的热量,让你们完全解冻,一起投向熹微的天际?
——余秋雨《文化苦旅·牌坊》(有删改)
[注]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告诉我们,这几个女教师“都有逃婚的嫌疑”。
23.第一段中有不少景物描写。(1)从这些描写来看,童年时代的作者对牌坊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段末写牌坊“定定地立着,纹丝不动”,这样写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1)
(2)
24.第四段描写女教师们的“好看”,用意是什么?请分两点回答。(2分)
答:(1)
(2)
25.作者引用了司徒华·达比克小说《热冰》中两个挥汗如雨的青年的例子。这个例子在《牌坊》这篇文章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呢?回答不超过30字。(2分)
2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 ](请答在答题卷上)
A.作者怀着热烈赞美的情绪来描写花圃,花的“圣洁的灿烂”折射出种花人具有的圣洁之心;作者对这些尼姑怀有尊重同情之情。
B.“学生一大就麻烦,开始琢磨老师。”这一句体现了作者现在对童年时代包括自己在内的乡间学生的某些行为和心态的反思。年龄一大就沾染上世俗的偏见,这让作者感到痛心。
C.作者猜想“你们一定会有把女儿悄悄封进冰块的父亲”。看来女教师是反抗专制婚姻而至此的,而制造婚姻冰块的是她们的家长。
D.在文章的前半段,作者称女教师和尼姑为“她们”;而在后半段,则称女教师和尼姑为“你们”。这表明,作者先前与女教师、尼姑还有一些隔阂,而现在在思想感情方面已经完全一致了。
E.在作者看来,《热冰》中的“一方冰块”也是牌坊,虽然它不是石头做的;而《牌坊》中的牌坊也是冻结生命的冰块,虽然它是“不透明的顽石”。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
四、(共16分)
2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4分)
(1)文天祥取集中《渡扬子江》“ , ”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
(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 。
(3)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
(4) ,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5) ,吾将上下而求索。
28 . 翻译:
①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4分)
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4分)
29.语言运用题(4分)
小王明天要去接一个上海来嘉兴的旅游团。这个旅游团将在嘉兴玩三天,主要游览:嘉兴南湖、一大纪念馆等;去海宁观潮,去海宁皮革城购物;最后去海盐,看南北湖的山和水,亲手摘梅家坞桔子。请你替小王写一个欢迎词,字数不超过70字。
五、作文(30分)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头驴子和一匹马到某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
一年以后,这匹马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
磨坊的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地跑去对千里马说:“你如此能干,当初我居然没有聘用你,我真是有眼无珠呀!”
“幸亏当初没被你聘用,”千里马说,“不然,我现在就不会成为千里马,而是变成一头推磨驴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700字。
高一语文第二专题练习题答案
1.C【A剔透tī 孟陬zōu;B潜在qián;D氛围fēn】
2.A【坐落 一塌糊涂 B云蒸霞蔚 C命运多舛 D按部就班】
3.B【质疑、置疑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置疑”多用于否定,而“质疑”是心有所疑,并提出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琢磨”指雕刻、打磨(玉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思索、考虑。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远离的形状;本来面目(贬义):现原形。】
4.A【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B、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于媒体的消息惊人,属误用。C、耸人听闻:是捏造夸大事实或说离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震惊。此处应用“骇人听闻”。D、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不可用于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5.D【A应该是“咀嚼、消化和吸收。B句式杂糅,去掉“主要原因”或“是因为”;C搭配不当,可将“提出”改为“达成”。】
6.C【A “火灾,掳掠,外加经营不当”。B西班牙诗人梅洛鼓励那些处在失望中的人们:命运盾牌的一面是失意、困惑,另一面是幸福、快乐。D瞿塘峡口为三峡最险处。杜甫《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7.B【从动物受到伤害的程度这一角度出发,按由轻到重的逻辑排序。错解分析:错选A、C、D,未能把握此语段的一个主要考查要点,即按一定事理逻辑排列语序。】
8.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
9.D【名作动,其他选项名作状】
10.C
11.C【C都是“却”,表转折关系。A承接关系;转折关系。B凭……身份;因为。D接近于;危险】
12.A【A都是被动句。B宾语前置句;C状语后置句;D定语后置句】
13.B【拜:接受任命;视:比较;淹:久留】
14.D【A皦——皎;B辟——僻;C僇——戮】
15.C【A屈原是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B《浮士德》为歌德作品;D高尔斯华绥是英国作家】
16.C【本段的写作对象是“中国古代建筑”】
17.A【印证的是“建筑形象,都诗化,情态化了”。其它三项与“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一致】
18.B【A.更美在其空间;C.写的是月色,与树无关;D.因果颠倒。】
19.D【按:追究,查办】
20.D【D于,在。A且,连词,而且;连词,况且。B当,介词,在……时候;动词,主持,掌管。C之,动词,到;助词,的】
21.C【其,指周顺昌】
22.B【周顺昌不在五义士之内】
23.(1)童年时代的作者对牌坊怀着恐惧、厌恶的感情。(2)突出牌坊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具有难以动摇的影响。
24.(1)表现女教师清新的生命力。(2)烘托女教师美丽的心灵。(3)反衬压抑迫害女性的封建礼教的丑恶与罪恶。(4)反衬美丽生命遭毁灭的悲剧(任选两点)
25.象征了砸碎牌坊、冲决封建伦理道德藩篱的人道主义力量。
26.B D【B这一句话仅仅描写了学生长大后,更加注意老师,表现出少年的好奇心这一客观现象,并未进行反思或批评。D这是因为作者先前年级尚小,只能是看着“她们”的旁观者,并不能深入她们的内心理解她们,当作者写这篇文章时,他已经能够分析与理解女教师和尼姑,并与她们进行“我与你”的对话与交流。】
27.(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2)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3)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 (4)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5)路曼曼其修远兮
28. 13材+辽-梦溪 19:50:12
老师说 我儿班一人挂二科,挂一科好象三个
①魏忠贤也犹豫不决畏惧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整句子1分,“逡巡”,““非常之谋”各1分。“非常”可译为“非同寻常”。)
②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一个平民的死,对国家兴亡也是有重大作用的啊!(也用以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整句子1分,“大”,“有重于社稷”状语后置句各1分)
29.上海来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嘉兴!(1分)我是导游小王,接下来的三天将由我陪同大家去南湖、海宁、海盐参观游览。(最好能体现南湖、海宁、海盐的景点特色)(1分)祝愿大家玩得安全,玩得开心!(1分)
30.命题作文(30分)。从立意、结构、语言和创新方面,分四类评分:一类27—30;二类24—26;三类18—23;四类18以下。建议切入2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