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制度到底应该如何去改?最理想的升学考试制度应该是什么?
当前的高考考试制度的最大缺陷是只考知识记忆能力和卷面理解能力,只考表面不考深度,只看卷面分数,不看实际能力。评价方式片面、单一。
而当今时代需要的人才是多样化的,比如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尤其是具有科技实践创新能力、文艺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才。
例如美国著名软件奇才比尔·盖茨、google创始人佩奇、布林。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动力之源泉和根本,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任务,就是要发现有创新、创造能力,极具智慧与活力的人才。
那么如何才能让有创新能力、有特长、有创造天赋的人,被发现出来?让出类拔萃的人有展示特长的机会?
也许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相马不如赛马。”喻意就是要选良才,与其用眼睛看来挑选,不如让他们通过竞赛比试,发现各自的实力,以此选出最杰出的人才。
“选良将,与其纸上谈兵,不如实战验证。”也是同样的道理。
考试之所以是片面的,因为它是把题印在纸上,看的只是人在纸上的作答,不是人的本身的综合实际能力的展现。
有效的人才评价方式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到人的实际技能、综合能力以及特长。
改革高考的切实有效方案:
★ 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之一:中学生创新能力大赛评测积分 + 全国统一考试 + 综合素质与表现日志升学制
本方案的基本介绍:
首先教育部门根据对所有进入高中的学生建立计算机档案,名称为《学生档案》。
所有高中学校,在每一个学期期末,班主任教师对每一名本班学生表现的进行一次记录。记录的名称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与表现日志》(以下简称为《学生日志》),通常配有校园计算机系统的学校使用计算机记录学生日志,没有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文本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课堂综合表现,校内文明素养与纪律遵守情况、学生在学校里获得的荣誉,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的情况。
各个高中在每学年结束后将《学生日志》上传、提交至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将每一名学生的《学生日志》一一对应的存入各个学生的档案之中,
高中学生在任何一个学年,都可以参加全国中学生创新能力大赛。
在大赛中,凡是具有突出才能获得奖项的学生,将被授予学生特长能力积分,由教育相关部门向学生颁发奖项和特长分数获得证明,然后进行记录和备案,并在此学生的《学生档案》里加入其获奖、获积分记录。
学生在高三下学期的结束后,再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高考,取得高考分数,然后由教育部门根据的分数记录,将学生之前获得的能力分数与高考分数相加,得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数。
高等院校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分数,结合《学生档案》的纪律情况录取学生。
《学生档案》里的《学生综合素质与表现日志》可作为分数相同的学生先后录取的依据。
例如一所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是550分,两名报考这所高校的学生都考了552分,高校则可根据两名学生的《学生综合素质与表现日志》挑选优先录取谁。
这套新升学评价制度,是为有创新能力、有突出特长与才能的学生提供展示其自身能力的平台,让广大有出色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并将学生综合素质与表现列入评价范围。改变了过去“上百万学生,挤高考独木桥,用一张卷纸进行一刀切
”的片面评价制度。
实现激活教学体制,避免埋没人才,培养和发现有许许多多有科学创新开拓能力,有艺术创造活力,等等各种学科中的杰出精英人才。
全国中学生创新能力大赛的基本介绍:
全国中学生创新能力大赛设置理工、文科、艺术、计算机四大类学科,各学科中分为数门具体竞赛科目,参加竞赛的学生,先参加各省区级竞赛,取得各省区级优胜名次的可以参加全国级科技大赛,对大赛中获奖的学生按照其获得的奖项的等级的给予对应的能力分值。
大赛的理工、文科、艺术、计算机四个类别,为便于称呼,我们用四个学科的英文开头字母称呼
理工类:PP
文科类:E
艺术:A
计算机:IT
大赛至少应包括以下竞赛项目:
理工类(PP):物理发明、化工技术,生命科学发明或论文
文科类(E):文学写作、经济学短篇论文
艺术类(A):美术创作、动漫创作、音乐才艺表演、舞蹈才艺表演、影视短片制作、音乐创作
计算机类(IT):软件编程、网页制作
大赛对学生的分数授予
加分范围从省级三等奖开始一直到到国家级一等奖结束,选手获得的奖项等级越高,对其授予的分数越高。
例如
省级科技大赛:
三等奖:获25分
二等奖:获30分
一等奖:获35分
国家级科技大赛:
三等奖:获40分
二等奖:获45分
一等奖:获50分
科技大赛的举办时间安排
科技大赛应一年举办两次,在学生寒假和暑假举行,不限制选手的作品数量,参赛范围,报名项目总数,以争求最大程度上的发现各种学科中有突出特长才能的学生。
大赛应注意的问题,科技大赛应确保公平、公证性,所有参赛学生一律一视同仁,不得有任何学生或家长以任何理由申请对其特殊照顾,并严防任何一切可能的舞弊行为。
我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规章制度,学生赛前需阅读规章制度并签订竞赛诚信承诺书。
2、大赛评委应在比赛前从众多评委中抽签选出,而且评委身份在赛前应高度保密。
评选时评委与高考判卷教师一样实行封闭式管理,断绝与外界的通讯联系。
3、设立受理检举舞弊行为的电话和电子邮箱,随时接听受理舞弊行为的投诉。
4、尽量遵循每个作品都由多位评委评分,求平均分评比的原则。
5、评委评选完所有作品,还应有教育部门人员监督查看评分状况。对于很难给分的有争议的作品,应组织专家组进行深入讨论后给予评分。
★★★ 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之二:改高校自主面试招生,为网络展示+自主面试招生升学制+准录线录取制
此项措施为:首先设置自主招生高考准录线,建议定为400分为宜,建立高中学生能力展示网站,为全国各地学生提供科技创新、文艺才能展示的网上平台。
学生通过向展示网站上,上传个人作品,把自己的特长才能展示出来,由高校负责招生选拔工作的教师进行选拔,选出自己想要录取的学生后,向学生邮寄出自主招生面试邀请函,学生收到邀请函后,持邀请函到高校进行面试,通过面试的学生,高校给予其面试合格证书,
获得面试合格证书的学生只需参加高考,成绩达到准录线成绩,即可被该高校录取。
此方法的具有很多优点,运用现代互联网,方便快捷,有许多胜过第一套方案的优点。
青少年创新大赛虽然可以现场进行评选,评选起来较为清楚直观,但是在面对如长篇文学小说,长篇科技类论文,消耗时间将会很长。
再例如,因为声音源会相互干扰,所以音乐类别的项目只能进行单人形式的表演,如果乐器演奏。全国各地的高中生人数众多,一旦参赛者数量到达海量之巨,比赛就无法承受。
此外,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长度奔波的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而在运用现代化与时俱进的网络技术手段,不受任何地点约束,无需长途来回奔波,学生只需在家里或学校电脑教室里就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上传至才艺展示网站上,大大方便学生和高校校方选拔。
青少年才能展示网站应具体应提供:
(1)、科技、文艺创新者网络展示空间
所有参加网络才能展示的学生,都可通过身份证号申请获得一个空间,每个空间内设有视频、文字、音频上传功能,外加设留言板,供高校招生人员、高校评委指点、提问、留下意见和建议。
(2)高校的能力要求公示栏
每个自主招生的高校都在网上设有一个专区,专区内设有各个高校自己的简介、各专业简介和各专业的能力要求声明,
让自主招生的高校预先说出自己各专业需要的技能、特长。
高校招生的变化:
增加自主招生高校的数量,增加各个自主招生的高校招生中自主招生的名额比例。
高校招生流程:
在全国中学生才艺展示网上,有突出才能的学生被高校选中后,该高校则对其发出自主面试招生邀请函,被邀请学生在收到邀请函后到高校面试,通过高校的面试后,高校给予其面试合格证书,学生获得面试合格证书之后再参加高考,高考分数到达400分的准录线即可被该给予其面试合格证书的高校录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