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360998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建议】 要注意多采用新材料和新情境 ,注意各派的主张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先独立研读课本;再依据导学案问题提示,进一步通研,并作好问题的标记和勾画; 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初步记忆。 【预习案】(具体要求:阅读、勾画标注教材、记忆。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 基础知识梳理 问题探究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一)、含义: “百家”是虚指,以形容学派之多,其中, 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 “争鸣”是指当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他们互相诘难,彼此吸收融合。 (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经济基础变化→ 上层建筑变化→意识形态变化 (1)经济上:( )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瓦解. (3)阶级关系上:“( )”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重用。 (4)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三)、百家争鸣 1、 儒家思想的形成: (1)春秋——创立: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想学说 政治思想  “( )”(核心)、“礼 ”、 “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 ( )、因材施教等 文化贡献 创办私学; 整理文化典籍 (儒家六经) (2)战国——发展: A、孟子: ① “仁政”,“民贵君轻” ; ②主张“性本( )” B、荀子: ①最早提出“君舟民水”思想,强调民心的作用; ②主张“性本( )” 2、道家学派: 老子和庄子 (1)老子 A.老子的哲学思想: ①“( )”是万物的本源,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生万物 ②( )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 B.老子的政治主张:“( )” (2)庄子及其思想: 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想象丰富,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的事物都看成( )的,认为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大与小、高与低没有什么绝对的界限。庄子将这种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运用来观察人生社会,便产生了怀疑论和消极悲观的情绪,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可怕和痛苦的,人生只是一场梦,活着不如死。因此,他反对一切进步,反对一切文明。 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是战国中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 3、墨家学派: (1)思想主张:( )、非攻、尚贤、节用 (2)特 点: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4、法 家 学派: (1)代表人物:( ):战国后期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主要思想:将法、术、势相结合,其中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基本,权术是君主控制群臣的工具,势力是君主的权威,从而建立起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反对儒家“以古非今”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张变法革新。 (3)评价:韩非子主张积极进取,反对墨守成规,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同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为秦朝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社会矛盾激化。 (四)百家争鸣的意义 (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他们各自代表哪个阶层的利益? 3、为什么儒家不受重视,法家思想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4、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今天的的生产生活治国理政有何重要影响? 【结束语】今天现实中诚信、责任、爱心和价值观的缺失,已渐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痛,一块心病,甚至成为一个危险的陷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法治国家。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拿起《论语》,拿起《老子》,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去亲近我们祖先的思想智慧,去寻找我们失落的精神家园,去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 【我的知识树】 【预习自测】 1.有人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这句话体现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包括(  )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 2.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 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 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 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 按学校规定, 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3.2009年9月28日,第二届两岸师生联合祭孔大典在台湾新竹举行,纪念这位影响深远的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思想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教学相长 4.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恨,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除的部分最可能是(  ) 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 5.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6.在编演“诸子百家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荀子的同学的台词应当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7.从孔子、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贵贱贫富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礼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 8.“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该是(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