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动感课堂教学”教案设计
科目:语文
课型:略读课文
课题: 23* 刷子李
设计者:
教材内容
简析
本文是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的第七组第二篇课文,而且是略读课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形象时,非常注重细节的描写,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对能突出主人公特点的细节进行描写。如第五自然段,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和效果;还有,文中“四处”描写“刷子李”的黑衣黑裤。作者通过抓住这些细节描写,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深深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本文编排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让学生通过本组精读课文的学习后,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接触写人的文章比较多,而且这一类的文章比较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也感兴趣。特别是本文的主人公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作者通过一件极富戏剧性的事情,突出这个“奇人”具有高超的刷墙技艺,渲染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起了学习的热情。还有,本文语言朴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所以,学生读起来比较有趣、易懂。对于五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来说,在他们曾经阅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类似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的前提下,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能力目标: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真切地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策略、方法
“动感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步骤)
教学内容(学什么)
教师活动
(怎样指导)
学生活动
(怎样学习)
设计
意图
明确目标
一、导入初识“刷子李”
二、提出学习目标
师:今天,老师把一位俗世奇人请到我们的课堂来了,先让我为同学们介绍一下他,看看你能否猜出他是谁?
师:听完老师的介绍,你能猜出他的名字吗?(刷子李)
(板书课题:23﹡刷子李)
1、齐读课题。
2、读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交流讨论
初读课文
交流讨论初读要求中的各题
提出初读要求:
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巡视,相机指导
学生按初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1、 四人小组交流。
2、 组长分配展示汇报任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俗易懂。教学时,首先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课中的生字词等基本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展示汇报
1、班上展示
2、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1、小组上台展示。
2、师生共同点评。
3、书写生字。
自主学习
再读课文
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
3、用一个词来说说“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到了什么程度,并在课文中找出理由。
按要求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语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明白语句的内容,更加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知道若要达到让人相信刷子李的技艺确实是那么高超,就应该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
交流讨论
组内交流
随机指导
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展示汇报、评析
1、班上展示
2、总结归纳
认真倾听,相机引导、补充。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集体点评补充。
拓展积累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
2.摘录精彩的语句。
板书设计
23* 刷子李
规矩
效果 奇
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