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徐州市(校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359350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校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徐州市(校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60分 得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 一、语言文字应用(14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自诩(xǔ) 韬(tāo)光养晦 咄(duó)咄逼人 暇不掩瑜 B. 怆(chuàng)然 恪(kè)尽职守 怙恶不悛(qūn) 赋予重任 C. 攫(jué)取 便(biàn)宜行事 车载(zǎi)斗量 难以起齿 D. 荒谬(miù) 返璞(pú)归真 唾(tuò)手可得 众口铄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B.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C.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D.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3、欣赏漫画《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请仿照画面二、三的文字,补写其余两处。要求:①紧扣画面内容;②写两个5字句。(4分) ______________ 食物少煎烤 住房环保型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清蒸油烟少 节能灯照明 ____________ 4.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生动、富有文采的语句描述它。(4分) 【示例】 墨:打底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1)尘: (2)舒: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①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②,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注释:①挟持者:抱负。②贲、育:孟贲、夏育,皆古代著名勇士。 5.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见辱:受辱 B.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过:过分 C.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折辱,羞辱 D.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敝:衰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①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 ①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 ①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 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作为观点“忍”的论据的一组是( )2分 ①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②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③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④特出荆轲、聂政之计 ⑤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⑥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刘邦、项羽成败的原因只在于“能忍”和“不能忍”之间,而张良促进了刘邦的“忍”。 B.文章的结尾转向对张良外貌的评说,这进一步点明了题旨。 C.张良能都“忍小忿而就大谋”,得益于黄石公对他的考验。 D.黄石公送给张良的那本书,对提高张良的谋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2分) (2)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3分) (3)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3分) 三、诗歌鉴赏(10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0-12题。 早梅 唐·齐己①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②。 注:①齐己早年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 ②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10、本诗首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1、诗题为“早梅”,通篇无一“早”字。诗歌是如何写出“早”的?(4分) 12、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四、默写(12分) 13、⑴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只相似。 ⑶斜月沉沉藏海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孙自可留。 ⑸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 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⑺_____ 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⑻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 _____ 。 ⑼细草微风岸,_________ __________。 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雨斜侵薜荔墙。 ⑾人世几回伤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4-17题。 闲听空阶滴雨声 竹韵清心   ① 今秋多雨。这不,刚刚入秋,还来不及感受几日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秋雨便淅淅沥沥下个没完。     ②秋天的雨,不似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的那么让人欢喜;也不似夏天疾风骤雨般来得快去得也快。这秋雨是缠绵的,伴着丝丝沁凉的秋风,缠缠绵绵,飘飘洒洒,轻轻的落在田间地头,也飘进了人心里。秋天的雨,是漂泊的游子在静夜中勾勒出的乡间小道,是痴痴的伊人在黄沙漫天的征尘中苦苦等待后浅唱低吟的心语。秋天的雨是凄寒的,秋与春本是一对痴情的恋人,却被夏永世相隔,那漫天飘零的雨丝,便是秋无奈的诉说,是秋对爱情最铁骨铮铮的誓言。秋天的雨是寂寞的,空虚的。用它无力双手弹奏着荡入心魂的惆怅。等待,无穷无尽的等待,那是忍把浮名,换作浅吟低唱后最落寞的存在。     ③一场秋雨一场凉。古人的话,是从千百年来的经验中来的,现在依然是真理。那潇潇的秋雨伴着飒飒的秋风,漫卷起枯黄的落叶和残花,更增加了凄凉惆怅的感觉。于是,人的心思也被这悲凉的气氛感染,笼罩在一片惆怅中。     ④窗外的雨,敲打着阳台的顶棚,又滴落在门前的地面上,叮咚作响。     ⑤坐久了,起来站在窗前,凝视远方。透过朦胧的雨雾,路旁的栾树,不知何时已挂起了一串串红黄色的灯笼,风铃般摇荡着,在微雨的清晨,在淡烟的黄昏,在阴雨的日子里,映出一团团红黄色朦胧的光晕。几片黄色的叶子,在风雨中盘旋着,飞舞着,缓缓飘落在地面的水坑里。细密的雨丝,在水坑里溅起一个个小小的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⑥一阵沁凉的风,迎面吹来,不由得打了一个战栗。于是,抱紧双臂,依旧伫立窗前,深思。     ⑦ “几度庭前寻旧迹,影踪全无,难把芳菲觅。欲约桃花同梦里,奈何风雨无情计”。曾经温馨的话语,至今还回响在耳边;曾经开心的笑容,至今还凝固在脸上;曾经的曾经,是多么的幸福惬意……难道这一切都随着秋风秋雨散去了吗?“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就连苏东坡这样豪放不羁之人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而不用说世间落寞失意之人了。一点梅心,相映远,情不知所起,一往相悦,轻颦浅笑,我在夜的梦里等你。自古多情空自扰,或许真是这样的。就像此刻,这样的阴雨天,似乎更适合我的心境。离人心上秋,常常这样,把自己扔进似乎是漫不经心营造起来的忧伤的氛围中,一个人孤独的品味,一个人孤独的沉醉,难以自拔。     ⑧雨点大了起来,看地面上的水坑里,激起了一个个小水泡,又很快的破碎,伴着层层的涟漪,荡开去。滴落在顶棚上的雨点,也唱起了欢快的歌谣,伴随着轻快的步伐,从上面一蹦三跳的下来。让我突然想起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那大大小小的水珠,很快又被串成了一条条白色的线,在天地之间挂起了一幅无边的珠帘。远处的景物也逐渐模糊起来。     ⑨ 耳边,传来了一阵低沉的音乐,“孤单独自在夜里/身边略过茫茫的风雨/心理的凄迷/只剩模糊和迷离/风儿不停吹过去/雨儿洒落我心底/只有平添无奈的思绪/从此两分离/从此千万里/留下黑夜缠绵的思绪/无奈/无奈/无奈的思绪……”忧伤的音乐,无奈的思绪,在这秋风秋雨里渐渐飘散去。     ⑩ 回转身,桌上的茶水,早已经冰凉。     14、指出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在文中的含意。(4分)                                                                        15、第③段说到“于是,人的心思也被这悲凉的气氛感染,笼罩在一片惆怅中。”文中写到了“秋雨”的哪些特征来营造这种悲凉而又惆怅气氛的?(6分)                                                                        16、第⑤段写景抒情的基调与上文似有不同,有何不同?试作分析。(4分)                                                                       17、文中结尾第⑩段说“回转身,桌上的茶水,早已经冰凉”,言已尽而意无穷,请分条概括作“冰凉”的主要内涵。(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记忆灾难也是累积文化财富 柯倩婷 ①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是典型的中国式灾难故事片。电影巧妙地通过亲情的离合来诠释灾难带来的痛苦,催泪的同时售卖廉价的亲情安慰剂。电影的结局,女儿埋藏了三十二年的对母亲的恨,融化为忏悔的泪水。这种浪漫抒情的灾难叙事,以虚幻的和解、团圆、安顿来逃避现实与心灵的重负,无助于我们理解灾难、治愈创伤。那些忘却了真实与残酷而粉饰太平的故事,就像一场覆盖了坑坑洼洼的烂路的大雪,积雪融化之后道路加倍泥泞。 ②灾难的毁灭力量在于它不仅摧残生命、夺走我们熟悉的家园,更在于它摧毁了我们对世界的信任,拆解了生命意义得以确立的信仰。灾难带来的创痛并不因遗忘得以抚平,而是潜藏在幸存者的内心最深处。对灾难的记忆应直面这个“伤口”,只有理解灾难,才可能有勇气去面对灾难,从而治愈创伤。如果幸存者的经历不为自己所理解,或者不为聆听者所认同,他就会如祥林嫂那般变得加倍恐惧与麻木。 ③万万千千的幸存者的记忆以什么方式保存,又以什么方式为后世的人所记起呢?个体的记忆一定要发生在集体的情境中,否则就等同于做梦。记忆如果要产生意义,就需要有人听到。因此,灾难记忆如果仅是幸存者的独白,会很快消失;它需要成为“集体记忆”,在社会框架中获得意义。历史事件要转化成为社会的“集体记忆”,就要进入到“文化记忆”的循环之中。只有幸存者的记忆进入了文化,例如口述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纪念活动、文学、电影等等,它才开始进入“文化记忆”的循环,并为后辈所记起。“文化记忆”的方式越具有震撼力和创造性,越有可能在历史中留存,并获得丰富的意义。 ④物证是激活记忆的最有力量的媒介。印度的英迪拉·甘地纪念馆展出了她和她儿子被刺杀时的血衣;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从“万人坑”中挖掘出的遇难者遗骨;二战期间纳粹党卫军屠杀了奥拉都尔的六百多名村民,战后法国政府保持了该村的原貌,没有进行修复,只是在村口立了一块写着“记住”的牌子。血衣、尸骨与废墟并不美丽,但真实而有力。 ⑤对于我们正在经历的灾难,我们在震惊之后,又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记忆?关于汶川地震,我的一些艺术家朋友是这样记忆的:把遇难的孩子的名字刻在孩子们喜欢玩的弹珠上;收集死难者生前的用品、照片、文字,辅以他们的生平资料,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丰富,而不仅仅是死难数字中的一个。这样的记忆方式,让我想起德国的艺术装置《绊脚石》:把二战时犹太受难者的名字和他们的生卒年月刻在黄铜上,将城市街道的砖头翻开,换上这些刻有 名字的石头。 ⑥没错,灾难是人类发展的“绊脚石”。暂停赶路的脚步,关注脚下的“绊脚石”,倾听那些逝去灵魂的声音,尊重灾难记忆的文化价值,我们才不致再次摔倒,才会知道该往哪里走。 (原载《书屋》2010年第12期,有删改) 18.灾难记忆可以概括为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6分) 答: ___ ▲ ____ 19.分析作者以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德国的艺术装置《绊脚石》为例所表明的对灾难记忆的态度。(6分) 答: ___ ▲ ____ 20.作者认为记忆灾难如何才能累积成文化财富?(6分) 答: ___ ▲ ____ 七、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一个赵国人牵着一匹普通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含诗歌),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徐州X中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 D(A, 咄咄逼人应为duō;B,怙恶不悛应为quān;暇不掩瑜 应为瑕不掩瑜; C车载斗量应为zài,难以起齿应为难以启齿。) 2、A(B“振聋发聩”比喻“惊人的言论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在此形容“雷声”是不当的。C“如数家珍”的意思实际上说的是“‘像’数(说)家中的珍宝一样”。本句中说的“老旧钟表”其实就是“(他)家中的珍宝”,而且句中特别用“老王家的橱柜里”、“多年收藏”和“宝贝”来强调这一点,当然这里用“如数家珍”就不合适了。D“捕风捉影”这个成语比喻说话办事没有丝毫根据。用于一位被誉为“农民诗人”的老人观察、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当然是褒贬不分了。 A“不孚众望”的“孚”有“使人信服”的意思,“不孚众望”就是“不使人们信服”。) 3、(一)衣衫自己洗,小件不劳你。(四)急事你出马,平日你休假。 4、【示例】 尘:轻飘飘飞着的小土粒。人类啊,我本不是灾害,应该好好思考出生我的原因了。 舒:舍我其谁?伟大作家的豪言壮语。 5.B(过:错误的) 6.A,连词,表转折。 (B.……的人;定语后置标志 C.动词,作出,表现出;表被动 D.……的原因;所用来) 7.A(④⑤⑥都是表现“不忍”的。) 8.D(老人的用意并不在那本书上) 9.(1)古代所谓的豪杰之士,必定有超过常人的节操。 (2)他的身体值得珍惜,死在盗贼之手不值得。 (3)这样,当然是秦始皇不能使他害怕,而项羽也不能使他暴怒了。 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以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可以驾驭(连上句意思是:在锋芒之势上,是没有可乘之机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   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本是秦始皇所不能惊惧他和项羽所不能激怒他的原因。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因此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对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啊!外柔内刚,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言外之意:正因为张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尽管他状貌如妇人,却能成就大业,远比外表魁梧的人奇伟万倍) 10、对比。孤根是指梅花。这一句将一株梅花与“万木”相对比,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要枝干摧折了,而梅花却像独凝地下的暖气于要茎,恢复了生机。用万木对比突出了梅花“孤根独暖”孤芳自赏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的“早”字。 11、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也是因为梅花开得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也是早。首尾一贯,处处紧扣早字。 12、 这首诗通过对早梅的描写,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13.默写略 14、运用比喻修辞手法(1分),形象贴切地(1分)表达了秋雨更易引发游子思乡的苦闷和归乡的渴望、征人对亲人的牵挂思念和祝福的内涵。(2分) 15、①时间长——淅淅沥沥,下个不停;②形态柔——缠缠绵绵,飘飘洒洒;③温度凉——一场秋雨一场凉;④声音凄——滴嗒如诉。(每2点3分) 16、这段文字描写了风铃一样摇荡着的红黄色的灯笼、红黄色朦胧的光晕、盘旋着飞舞着的黄色的叶子、荡漾着的涟漪等景象,色调温暖,画面灵动;(2分)与上文单调灰暗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1分)随之抒情基调也由上文的悲凉惆怅而变得温暖昂扬了一些。(1分) 17、①作者独自站立赏景思考已久,已忘情忘我,忘记了时间的流逝;(2分)     ②沁凉的秋风,凄寒的秋雨,秋凉袭人;(2分)     ③作者的内心被悲凉气氛感染,笼罩在一片惆怅之中,进而产生一种孤独与无奈,“冰凉”实指作者内心世界痛彻的感伤。(2分) 18.(1)幸存者的个人记忆,特点:存在于个体内心深处,消失快,不易传播。(2)文化记忆,特点:以文化形式保存,可循环。(3)集体记忆,特点:进入社会,在历史中留存。(6分。形式各1分;特点各1分,答对一点即可) 19.否定电影《唐山大地震》用浪漫抒情的方式来忘却灾难的真实与残酷而粉饰太平的文化记忆方式,肯定《绊脚石》直面灾难带来的创痛、尊重灾难记忆的文化记忆方式。(6分。有否定、肯定态度各1分;分析各2分,其中《唐山大地震》中浪漫抒情方式1分,“忘却”或“粉饰”1分,《绊脚石》中“直面灾难”1分,“尊重灾难记忆”1分。意思对即可) 20.直面创痛,理解灾难;灾难记忆要进入到“文化记忆”的循环之中,成为社会集体记忆;文化记忆的方式要具有震撼力和创造性;人们要倾听、理解灾难,尊重灾难记忆的文化价值。(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