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密 封 线 内 不 许 答 题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2014-2015学年度联考学校期中考试卷
初三物理期中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们散步时的速度大约1m/s B. 学生用文具盒长2.1cm
C. 夜间人们睡觉时的声音分贝应在65分贝左右 D. 你正在答的试卷宽2.68cm
2、高速公路边安装的隔声墙,目的是为了减弱车辆噪声两侧居民的干扰。这种人性化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A.在声源处减弱[来源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3、如下图,4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高度各不相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吹出“do”、“re”、“mi”、“fa”、四个音阶,则与“fa”相对应的瓶子是( )
A B C D
图8
4.图8是A、B两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时间间隔所处的位置,则对A、B两球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 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运动
B. 小球A做匀速运动,小球B做变速运动
C. 小球A、B都做匀速运动
D. 小球A、B都做变速运动
5.某同学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9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
图9
是( )
A. 10:21 B. 21:10 C. 10:51 D. 12:01
6. 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 )
A.杯弓蛇影 B.形影不离 C.形单影只 D.立竿见影
7、下图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湖中的倒影 B.碗中的筷子 C.世博会夜晚的灯光 D.镜中的陶罐
8、 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9、 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10. “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
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 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 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11.用可以写出红颜色字的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一行字,则这一行字( )
A.在阳光下会吸收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B.在阳光下会反射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C.由于它能发出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D.如果只用绿色光照射上去,这一行字就是绿色的
12. 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这是因为( )
A.地上暗处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B.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C.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漫反射 D.地上发亮处和暗处
13.太阳光通过一个“△”形小孔,在光屏上产生的光斑的形状是:( )
A.三角形 B.正方形 C.倒三角形 D.圆形
14、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使镜面绕入射点转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 )
A、10° B、20° C、40° D、70°
15、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下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图6
A.P点在S点的下方,Q 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 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 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 点在S点的下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6.遨游太空的“神六”飞船上的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坐在座椅上,他们觉得自己在运动,是因为他们选择__________作参照物;在太空中他们感觉周围一片寂静,是因为_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17.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_________。如果这时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车__________(“有”或“没有”)违反交通规则,该车经过________s到达收费站。
18题图
21题图
18. 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如上图所示.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 (选填“会聚”或“发散”) 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 ,其作用是将光 ,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19.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时,它在湖水中的“倒影”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这是由光的______形成。当燕子距水面3m时,“倒影”距离小鸟______m。
20.光从水斜射入空气,部分光线反射,部分光线折射。若α为入射角,β为反射角,r为折射角,则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21.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___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2.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_______射,又通过摄影机前的_______镜形成___ ___像。观察图6中照片,可知频闪摄影时要求背景较_____(填“亮”、“暗”)。
三、作图题(23题、24题每题3分, 25题2分,共8分)
23.水下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请你画出光路图来解释。(画出A点光路图)
A
A
B
C
24. 如图所示,一直角三棱镜顶角为30°,一束光垂直AB边入射,从AC边又射入空气中,请画出从AC边出射的光线。
25. 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26题每空2分,共31分)
图12
26.“十一”黄金周,陈娟全家去哈尔滨旅游,如图12是她用过的一张火车票。
(1)请你从火车票中提取两条有用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娟上车后,坐在车厢内向外观望,她发现对面并排停着一列列车。忽然她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向反方向开去了。请你分析陈娟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
27、硬纸板EF.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将有反射光线的硬纸板F向后折 ,观察在
硬纸板F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 。这样做的探究目的是: ;
(2)若沿BO向平面镜射入新的入射光线,则反射光线笔沿 方向反射出,这说明: 。
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7所示
①提供的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 ________________。
②要使凸透镜的中心、烛焰的中心、_______________中心,在同_________________上。
③当物距变小时,像变_______,像距变___________。
④实验中当蜡烛从A点移到D点的过程中,蜡烛在______点时,在透镜右边的光屏上能承接到清晰放大的像,_______________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⑤在实验中,当物体在BCD三点时都能成_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但在_______点上成的是实像,在__ _点上成的是虚像。
A
F
F
2F
2F
B
C
D
图7
29.小红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图7
(1)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图7,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 。向 适当调节凸透镜,像才能移到光屏中央
(2)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应测量_______和_______。
(3)实验发现:当物距在_______范围时,像都能在光屏上承接;当物距在_______范围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30.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⑴小刚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请你帮他设计出一种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方法: 。
⑵小刚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摆放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是 。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10㎝,调整后,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
⑶此时,小刚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
五、综合题(31题4分,32题7分,共11分)
31、利用声波的反射波可探测海洋的深度,在某次实验中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发射信号8s后,接收到了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32 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用下列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为931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A
C
A
B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D
C
A
二、填空题
16、地面 太空接近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7、40Km/h 没有 200
18会聚 凹透镜 发散些
19虚 反射 6
20、α=β<r
21、 10 照相机
22、漫反射 凸透镜 倒立、缩小、实 暗
A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26、.(1)①车票价格 ②开车时刻。 (合理即可)
(2)陈娟产生“错觉”的原因是在前后两种情况下,她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她感觉自己的车前进了是以对面的车为参照物;实际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27、⑴不能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⑵OA 光反射时,光路可逆
28、① 光屏
②光屏 一高度
③大 大
④B、C 幻灯机或投影仪
⑤放大 B、C D
29⑴没有调节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中心三者大致在同一高度 下
⑵物距 像距
⑶大于一倍焦距 大于二倍焦距
30⑴让凸透镜正对准太阳光线,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白纸,在白纸上得到最亮、最小的亮班,这个亮班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⑵光屏的高度 缩小 实
⑶远离
五、实验探究题
31、S=1/2vt=1/2x1500m/sx8s=6000 m(写对公式给2分,带入数值1分,得数1分)
32
L/V空气—L/V铁=t(3分)
931m/340m/s—931m/V铁=2.5s(3分)
V铁=3911.8 m/s(1分)
初三物理试题共3页 第4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