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模拟卷
(答卷时间:80分钟)
书写正确、端庄、整洁3分,书写一般2分,书写差0~1分。
一、积累运用。(共35分)
1.读准拼音,写词语。(8分)
jiàn kāng zhuó yuè shāo huǐ xī shēng
( ) ( ) ( ) ( )
ā yí gòng xiàn shèng tán kǎi xuán
( ) ( ) ( ) ( )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4分)
声东( )西 知己知( ) 风声鹤( ) 不( )之客
草木( )兵 运( )帷幄 神出鬼( ) 四面( )歌
3.用“√”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2分)
(1)中国护航舰队巡弋(gē yì)在亚丁湾附近海域上。
(2)一个穿绿上衣的男孩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xuē xiāo)什么。
4.下列词组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沉寂 盘问 口哨 睁眼瞎 B.凝神 埋伏 维护 壮烈 手溜弹
C.谢意 沉浸 宛转 永住人间 D.精通 经挤 呼吁 呻吟 绿茵茵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我们——是——中国人。”中的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B.《小英雄雨来》《夜莺的歌声》都表现出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
C. 《夜莺的歌声》里“野兽来了,野兽来了”,“野兽”是指凶猛的大型动物。
6.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感,用准拟声词,把序号填进括号里。(8分)
A.喜悦 B.谴责 C.祈盼 D.悲痛
(1)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 )
(2)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 )
(3)“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 )
(4)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
娇嫩的“和平之花”。 ( )
A.唔哩哇啦 B.唧唧咕咕 C.哗啦哗啦 D.咕咚咕咚
(1)开始上课了,同学们( )地翻课本。
(2)街上( )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摇晃起来。
(3)日本鬼子在外面( )地乱叫。
(4)两个鬼子( )地说了一阵话。
7.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缩句)
(2)听到铃声,王小明总是第一个首先跑出教室。(修改病句)
(3)空旷的花园里,树烧焦了。(改为拟人句)
8.小小新闻发布会。(3分)
写一则简短的新闻,可以是发生在国内外的大事,也可以是身边的新鲜事,要求写清楚、写明白,让读的人一看就知道新闻的内容。
二、阅读理解(32分)
【课内阅读】(15分)
扁鼻子军官压住肚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呀!”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9.填空。(6分)
(1)文段选自课文 ,这部分主要写 。
(2)画横线的句子用了 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10.读句子“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完成题目。(5分)
(1)这个句子中表示鬼子毒打雨来的动作的词有 ,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鬼子 。
(2)“抽”的意思有:A.长出;B.从中取出一部分;C.打。这里的意思是( )
11.用“ ”画出雨来说的话,表现雨来是 的孩子。(4分)
【课外阅读】(17分)
埋藏了六十年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件事整整埋藏(cáng zàng)了六十个年头。
故事发生在广东中山县的一个广场上。时间约在1943年。当时一队日本兵驻扎(zhā zhá)在那里。一天,几个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地远远望着这些高大的马匹。日本兵拘捕了他,审问不出什么名堂,便对小孩说:“皇军写几个字,你照着写了,我们便放了你。”一个日本士兵蹲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这六个字。
小孩接过日本兵的石块,蹲在地上也写了六个字“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叽叽喳喳讨论了一会儿,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一个日本兵又重(chóng zhòng)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指着这几个字朝小孩嚷道:“要按我们的意思去写,懂吗?否则,枪毙枪毙的!”
小孩拿起小石块,重写:“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捆绑在木柱上。过了一夜,日本兵把小孩放了。可第三天又把他抓了回去。原因之一是小孩的家人“顽固不化”,家长没带孩子向皇军“认罪”。于是又在木柱上将小孩捆绑了一天,然后押送到了监狱。经过近一个月的关押折(zhē zhé)磨,小孩已经气息奄奄,但他就不向日本兵求饶,不将“中国战胜日本”这几个字颠倒过来。
日本兵眼看小孩快要死了,便假装仁慈放了他。回家不到七天,小孩就离开了人间。
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七十多岁的老伯伯了……
12用“\”划去文中错误的读音。(4分)
1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生机勃勃——( ) 灵活——( ) 凶残——( )
14.填空。(6分)
日本兵两次逼迫小孩写“ ”,目的是 ,
小孩两次都写成“ ”,是因为 。
15.读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想对文中的主人公——郑振华说些什么?(4分)
三、习作表达(30分)
16.题目:给 的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正文不少于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