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科:初中历史
年级:八年级 下 第三单元 活动课
(一)、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进行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改编教材知识设计,将第9/10课部分改革开放成果以视频、图片和学生搜集的资料来使用以证明本课重点与难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活动课让学生深刻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2、改革开放后的祖国建设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事实,也感受到生活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及改革开放后成就的图片,引出为改革开放喝彩。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纪念改革开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联系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②、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党
和政府的出发点: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
②通过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艰辛与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
(五) 、教法学法
①、通过好歌曲导入新课。
②分析归纳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的措施。
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六)、媒体选择 :视频、图片等。
(七)、教学过程
1、情景再现: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其他视频、图片引出课题:
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生活动】听与看
2、 教师:出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图片
3、 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4、【学生活动】:
A学生朗读全会内容与意义一遍
B.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问题措施让学生合作完成练习:
1.时间:1950-1953年
措施:(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 )
2. .时间:( )
措施:三大改造
内容:( )
意义:
1958年
4出示练习:综合理解改革的历史作用。
⑴、说出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历史意义。
国家富强,社会进步
⑵、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补录答案①注意民生;
②加强中央权力;
③稳步推进;
④拉动内需;
⑤积极出口;
⑥学习外国的的先进科学技术;
⑦大胆鼓励走出国门去经商,留学,旅游·····
5、 议一议: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学生活动】
A. 讨论改革开放的作用(具体观点与过程略)
核心:国富民强,社会进步,文明进步,减少贫困
B. 学生呈现包括教材第9课、第10课的所搜集的改革开放成就。
过程略【估计花时间5---10分钟】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6、 课堂总结:
【学生活动】A巩固本科知识,通过识别视频、图片提炼出本课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人物,内容,与历史意义
B, 完成《探究丛书》第7课的作业
过程略【估计花时间10分钟到15分钟】
我小结
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7. 结束语,①播放《春天的故事》
②歌曲说的什么历史事件,那个老人是谁?
③中国当今的历史主轴是什么?——改革开放!
7、教学评价设计 :
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③、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④、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⑤、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育人作用;
⑥、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教学板书
略
教学反思
1. 设计师生的不同活动,是目前“重视学生参与”的教学的基本方向。但是,不好把握,不能说完全实现设计目标;
2. 改变教材课程设计,离经叛道。打乱了教材拟定的教学进度,那意味着极大地增加自己的备课量,其实得不偿失····
3. 本课的情感目标不很明显,主轴实际上是两首歌曲。花时间达10分钟,教师要讲的反而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