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夸父逐日》
设计者:高菲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并在课堂内背诵。
过程与方法: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导入
通过观察四幅图片并说出故事名称来感知神话故事的特点。
二、交流感知:
1、 何为神话?
2 、《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
3 、夸父,何许人也?
明确:1、神话是运用夸张和想像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往往表达的是古代人民探索和征服大自然的理想。它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都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像来表达自己的原始理解。
2、《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作者不详。18篇,分山经5篇,海经13篇。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3、夸父: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
三.熟悉课文及注解:
1、明确字音及词义
①逐(zhú)走:竞跑,赛跑。走,古义,跑;今义,走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于河、渭(wèi):于,到,河、渭即黄河、渭水;
④大泽:大湖。
⑤至:到;
⑥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⑦其:代词,此指代夸父;
⑧为邓林:为,成为,邓林,桃林。
2、小组合作明确文意
3、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4、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然后默写。
四、研读共品之品析课文
1. 夸父逐日的原因是什么呢?
2.夸父捉住太阳了吗?结果怎么样?
3.对夸父追逐太阳这一行为你是怎么看待的?
4. 对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5.你认为夸父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
6.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明确:
1、干旱说、日落说、光明说
2、没有捉住太阳。结果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①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从神话 故事的特点的角度理解其积极意义)
② 自不量力(消极方面)
4、以富有诗意的想象力,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5、善于奔跑、不畏惧艰难、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甘为人类造福、、、
6、通过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五、总结归纳:
本文运用神话的笔法,进行大胆的想象、艺术的夸张塑造了夸父这一神奇的人物。通过写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表现了夸父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六、课内练习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夸父逐日》选自 , 它是____(体裁)。
二、解释加线字词
1、逐日( ) 2、逐走( )
3、入日( ) 4、欲得饮( )
5、饮于河、渭( ) 6、弃其杖( )
三、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