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4、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
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时钟模型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引导发现法,学生采用探究学习法
教学时长 :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 引人
1、教师拿出钟面模型,说:上节课同学们和它已成为好朋友,那现在谁能来接受它的挑战?
学生个个争先恐后,纷纷举手。
教师一边拨动分针,一边示意学生准备应战。
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很快答出来。
师:看来同学们记得不错,再来看这些:
口答:
1时=( )分 1分=( )秒
学生更是对答如流,兴趣浓厚。
2、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在上课开始,设计一挑战生成问题,一方面复习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教学例1:2时=( )分
(1) 教师:问:1时等于多少分?那么2时呢?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A:1时=60分
2时=1 时+1时也就是60分+60分=120分
师:说的很好,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学生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师:两位同学真了不起,回答的都很出色。刚才我们知道了2时=120分,那大家想一想,
3时=( )分 4分=( )秒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指生回答,并说说想法,全班交流。
(2)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知道时和分之间、分和秒之间的进率是60,由时转换为分,由分转换为秒,(几时)就有(几个60分),(几分)就有(几个60秒)。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交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例2:(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生: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生: 45分-30分=15分,是15分钟。
生:我们组用的计算的方法,7:45 – 7:30 = 0:15,是15分钟。
……
还是集体力量大,大家想了这么多办法,你们表现的真棒! (设计意图:在探索交流中,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计算方法上肯定学生的多种正确思路,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谁能说一说自己从家出发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算一算自己从家到学校经过的时间。
2、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3、教材第63页的第3题。(挂图出示)
师:你还了解哪些类似的信息?与同学说一说。
4、教材第63页的第4、5题。
要求学生计算经过时间,学困生让其借助钟面模型直观演示。
5、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巩固环节设计了基本-变式-提高三类题目,并且还设计了竞赛趣味题目,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又钟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对本课所学内容作了回顾,又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五、板书设计
时 间 的 计 算
2时 =(120)分 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3时 =(180 )分 7:45 – 7:30 = 0:15
4分 =(240 )秒 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