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编,17,世纪,17,世纪,第三编,在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17,世纪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成长。在这一时期,衰朽的封建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和文化教育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危机。最初在尼德兰(,16,世纪,6070,年代)、后来在英国(,17,世纪,4080,年代)所完成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的诞生。当时资产阶级的胜利意味着新社会制度的胜利,资本主义所有制对封建所有制的胜利,资产阶级法权对中世纪特权的胜利。,与此同时,关心生产力提高的新兴资产阶级也需要科学的帮助,从而促使自然科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面对当时学校教育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试图探究教育和教学的规律,在教育目的、教育组织与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泛智教育思想,和,绅士教育思想,。,17,世纪,第三编,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的教育研究成果及当时教育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试图构建一个新颖的教育理论体系。泛智教育思想在教育对象上,提倡普及教育,强调人人均应受教育;在教育目的上,提倡世俗化,强调培养人的德行、智慧和虔信;在教育内容上,提倡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强调人人均须学习一切;在教学方法上,提倡适合儿童的心理,强调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在教育组织上,提倡班级授课制,强调泛智教育的效率。,就泛智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来说,人们从泛智教育思想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18,世纪和,19,世纪西方教育思想的萌芽,以及现代教育改革运动的轮廓。,17,世纪,第三编,英国教育家,弥尔顿,和,洛克,在批判封建社会的传统的古典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绅士教育思想,,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尤其要指出的是,洛克的,教育漫话,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无论是在教育目的上,还是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绅士教育思想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表达了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尽管绅士教育思想所论述的是关于绅士子弟教育的一般看法,但是,这些看法对儿童的良好教育来说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正因为如此,绅士教育思想对,18,世纪和,19,世纪西方教育思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九章,绅士教育思想,绅士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01,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02,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03,绅士教育思想的影响与评析,04,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绅士教育思想是,16,世纪末在英国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潮,并在整个,17,世纪得到了发展。它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诗人和政论家,弥尔顿,(,J.Milton,)、哲学家和教育家,洛克,。洛克的,教育漫话,一书则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它主张教育应培养绅士,即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德行、具备广博的实用知识和技能、精明能干的资产阶级事业家。绅士教育思想的产生标志着从封建教会教育向资产阶级世俗教育的转变,在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一节 绅士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的不彻底性及由此产生的宗教信仰自由思想,使得“宗教改革对学校几乎没产生影响。新教会仍履行着旧教会的职责”,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至,16,世纪末期,随着英国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这种停滞不前的教育越来越脱离时代发展的要求,致使广大社会阶层由对现状的不满而转向对新教育的渴望和探索。,16,世纪末,17,世纪初,在宗教斗争有所缓和的情况下,英国的自然科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由此而导致了经验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与思考教育作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随着自然科学成果在生产领域内的广泛运用,英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5401640,年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及日益发展的国内外贸易活动和殖民扩张活动不仅造就了一个迅速崛起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阶级,而且促进了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伦理道德观的诞生。,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一节 绅士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用自身奋斗的历史向社会展示了新一代理想道德形象的标准,并使之成为广大社会阶层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有德行的人应该是敢于大胆追求物质财富,善于用知识与智慧开拓海内外市场,善于用理智与法律保护自身的财产与安全,并具有勤俭节制美德的人。这一时期,对这种理想形象的向往和追求无疑引起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新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社会契约论政治主张的产生,不仅对资产阶级提出明确的教育要求,而且为新的教育制度的诞生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与舆论上的支持。,总之,自,16,世纪末以来,英国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与思想变革不断地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为这种要求的实现奠定了相应的各种物质或精神的基础。,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一节 绅士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16,世纪末至,17,世纪末,英国的教育革新力量分为激进与保守两个不同的派别。,激进派受德国宗教改革的启示,主张由国家开办管理教育,普及初等国民教育。尽管激进派曾制订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方案,并在一定范围内付诸实践,但是,由于缺乏产业革命的刺激和稳定的政治局势,该派的改革计划皆以流产的方式而告终。,保守派受英国宗教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主张教育独立,认为教育是私人的事务。由于保守派的观点不仅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现实利益,而且保留了英国国家不过问教育的历史传统,因而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赞赏。,在此期间,恰值欧洲后期人文主义思想传入英国。后期人文主义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对于普通生活权利的坚决要求,以及由此而来的对世俗青年进行教育的需要。这种教育要培养的青年人既不是以后的教会执事,又不是将来的学者,而是经验丰富的实干家和优秀公民”。显然,后期人文主义者理想的教育已“逐渐从学术成就转到绅士风度的培养上来”。这无疑与此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教育的需求不谋而合。因此,无论是英国王室贵族家庭制教育传统的复兴,还是现代学校与公立文法学校的产生,都围绕着绅士的培养而开展教育活动。,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一节 绅士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在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许多教育家分别探讨了绅士的具体培养问题。例如,埃利奥特爵士(,Sir T.Elyot,)的,统治者,、克莱兰德(,J.Cleland,)的,年轻贵族的学校,、汉弗莱(,L.Humphrey,)的,论贵族,、皮吉姆(,H.Peacham,)的,完美绅士,等。“这些重实际的人们一直急于表明,年轻的绅士怎样地受到教育,以取得社会地位。”因此,,16,世纪末,17,世纪初,绅士教育思想开始在英国产生,后来,经过,17,世纪中期弥尔顿的发展,至,17,世纪末洛克出版,教育漫话,一书,绅士教育思想达到了顶峰。,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二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绅士教育思想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绅士教育思想具有多方面的理论根源。,绅士教育思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特点。,16,世纪末,绅士教育思想初步形成。绅士教育思想在整个,17,世纪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为弥尔顿思想时期,后期为洛克思想时期。弥尔顿生活在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期,其教育思想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并具有浓厚的民主色彩,但是,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洛克目睹了资产阶级革命从发生到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整个过程,其教育思想反封建性更为彻底,对教育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远比前者深入;然而,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也使他比前者具有更多的保守性和反人民性。,绅士教育思想是近代欧洲三大教育思潮之一。,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三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1.,弥尔顿,1.1,生平和教育活动,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是英国诗人、政论家。,1639,年,弥尔顿结束国外旅行回到英国即投身于刚刚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期间,他发表了大量的政治论文。此外,弥尔顿还承担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的教育工作。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他一反古典文法学校重语言轻内容的做法,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连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上面;同时,比较注重学生体质的锻炼和军事技能的获得,以便适应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需要。,1644,年,弥尔顿发表了,论出版自由,和,论教育,两篇论文。,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三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1.,弥尔顿,1.2,教育思想,1.2.1,培养实用型人才,弥尔顿认为,旧的教会学校与文法学校之所以培养出于国家和个人无益的平庸之辈,其原因在于教育目标与现实生活的需求相距太远。,在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决战的关键时刻,弥尔顿指出,资产阶级急需的是具有真才实干、能参与资产阶级革命并发挥各种作用的实用人才。因此,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将资产阶级的“高贵和文雅的青年”培养成为绅士,即无论战时还是平时都能有益于国家和个人的公民与领导人。,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三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1.,弥尔顿,1.2,教育思想,1.2.2,建立新型学园,为了培养资产阶级革命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弥尔顿吸取了前人的办学思想,提出建立一种新型学园。新型学园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它兼具中学与大学双重性质;二是文武皆备,除设人文学科外,还要传授实用知识,并实施军事训练;三是实行寄宿制,学生每天的活动为学习、操练、生活三个部分。,弥尔顿建议,在国内各大城市设立这种半文化半军事性质的新型学园,以满足资产阶级革命对教育的需求。,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三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1.,弥尔顿,1.2,教育思想,1.2.3,设立文实并重的课程体系,弥尔顿认为,在新型学园中为绅士开设的课程应该完全根据学科的实用价值来组织。它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和军事训练等四个部分。,一是人文学科。弥尔顿认为,绅士应掌握古典语言和现代语言。此外,还应学习与语言相关的文法、修辞、逻辑,以及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著作。,二是社会学科。弥尔顿认为,掌握政治学、法律学、伦理学、神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对于一个绅士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三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1.,弥尔顿,1.2,教育思想,1.2.3,设立文实并重的课程体系,弥尔顿认为,在新型学园中为绅士开设的课程应该完全根据学科的实用价值来组织。它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和军事训练等四个部分。,三是自然学科。弥尔顿认为,自然学科分为基础原理与应用科学。基础原理包括几何、天文、算术、地理、数学、物理、自然哲学及方法论等。应用科学包括农业、建筑、工程、航海、生理、解剖、医学等。,四是军事训练。弥尔顿认为,军事训练包括理论学习与实际操练两个方面。军事训练可以使绅士在战时成为完美的指挥官或久经沙场的合格士兵。,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三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1.,弥尔顿,1.2,教育思想,1.2.4,改进教学方法,弥尔顿认为,旧学校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两种严重的错误。第一,教学不从儿童心智的水平出发。第二,教学不是从感官易于接受的事物和学科开始。因此,弥尔顿强调指出,新型学园在教学方法上应当克服旧学校的错误做法。,一是教学要考虑儿童心智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循序渐进。弥尔顿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二是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感知为起点。,三是从各种实际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三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2.,洛克,2.1,生平和教育活动,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哲学家、教育家。,1656,年,洛克毕业于牛津大学基督教公学院并留校任教。从中学、大学乃至工作,洛克所学的与所教的都是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去甚远的神学和古典人文学科,这使他由厌倦而转向对培根新哲学及新科学的追求。,1666,年,在从德国归国途中,洛克结识了沙夫茨伯里(,A.C.Shaftesbury,)伯爵。以后,在追随伯爵参与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期间,他担任了伯爵的家庭医生与家庭教师。,1683,年,洛克受政治牵连被迫逃亡荷兰。流亡期间,他又担任了友人克拉克(,E.Clarke,)的家庭教师。,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三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2.,洛克,2.1,生平和教育活动,两次任教活动,不仅使洛克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而且由于他注意将自己的哲学、政治、医学、宗教等观点应用于教育领域,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育思想体系。,1693,年,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专门探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的教育问题。,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三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2.,洛克,2.2,教育思想,2.2.1,绅士的品质,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明确地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具体来说,绅士应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以及良好体质。按照洛克的意见,“德行”,即自制能力,指用理性克制各种欲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智慧”,即为人处世的能力,指“使得一个人有才干和远见,能去处理他的事务”。“礼仪”,指礼貌、礼节和风度。“学问”,指各种实用知识及相应的技能技巧。良好体质,指拥有健康的身体。,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三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2.,洛克,2.2,教育思想,2.2.2,家庭教育,洛克坚决主张,绅士的培养要通过家庭教育的途径来进行。,洛克对现存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批评,并认为家庭有许多优势:一是家庭环境有利于“个别教导”;二是家庭中父母、导师及上流社会人士都是儿童良好的伴侣;三是家庭教师更有利于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在他看来,尽管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缺点,“但比学校教育还是好得多”。总之,采用家庭教育“是实现教育上的主要大目标的最好最安全的办法”,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三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2.,洛克,2.2,教育思想,2.2.3,体育,洛克认为,体育是绅士教育的基础。他所说的体育,实质上是指健康教育。体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强健的身体”。而强健身体的主要标准是“能忍耐劳苦”,即指身体要能适应各种生活条件、生活方式、气候和水土变化。,在洛克看来,要拥有健康的体质,必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身体锻炼要从小进行,以形成习惯。良好的身体素质主要来自从小的外部锻炼。二是身体锻炼要从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与生活习惯开始。良好的体质要从衣、食、住、行、睡和保健等方面加以注意。三是身体锻炼要顺应自然。在身体锻炼与保健方面,“自然自己所作为的比我们指导它去作为的不但好得多,而且精确得多”。,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三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2.,洛克,2.2,教育思想,2.2.4,德育,洛克认为,德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在洛克看来,德育的目标在于使“精神保持正常,使它的一切举止措施,都合乎一个理性动物的高贵完美的身份”。也就是说,绅士必须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勇敢、公正、节制等美德。,与此同时,洛克详细地讨论了有关美德的培养问题。他强调指出,只要方法恰当,就能实现德育的最高目标。,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三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2.,洛克,2.2,教育思想,2.2.4,德育,在德育的一般原则上,洛克提出:一是及早实践,及早训练;二是养成习惯,形成于自然;三是教育要符合儿童“心性”;四是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在德育方法上,洛克提出:一是说理与规则;二是榜样与模仿;三是练习与游戏;四是奖励与惩罚;五是严厉与宽容。,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三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2.,洛克,2.2,教育思想,2.2.5,智育,洛克认为,智育是绅士教育的辅助部分。在他看来,智育的目标一是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在课程内容上,洛克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强调指出,绅士所需要的只是一切知识中“最有用处、最有结果”和最基本的那一部分。具体来说,绅士要掌握的学问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实用型的知识;二是修养型的知识;三是娱乐型的技能技巧。,在教学方法上,洛克主张,绅士应当采用“最容易最简捷的方法去学习”。为此,他提出:一是适时而教,以基础知识传授为主。二是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三是循序渐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四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影响与评析,在反对封建教会教育和确立资产阶级世俗教育理论方面,英国起了引领的作用。,与文艺复兴时期早期人文主义教育家和宗教改革家相比,,17,世纪英国教育思想家敢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于现实社会生活,将后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与英国社会生活需求结合起来讨论教育问题,提出了最具近代资产阶级特色的教育思想,绅士教育思想。它既摆脱了早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复古倾向,又冲破了教会教育改革的神学束缚性。,在近代英国教育史上,绅士教育思想对形成,1719,世纪英国具有特色的传统教育模式,如新兴私立中学(阿加德米)、公学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许正因为这一点,当英国进入,20,世纪以后开始着手普及中等教育之时,公学并没有成为普及的综合中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继续独立存在。这表明,即便在现代社会,绅士教育思想仍在有限的实践范围内产生影响。,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第四节 绅士教育思想的影响与评析,从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历史来看,以弥尔顿和洛克为主要代表的绅士教育思想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思想及德国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然而,应该看到,绅士教育思想自身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无论是弥尔顿的新型学园,还是洛克的家庭教育,都是为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服务的,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保守性。绅士教育思想的局限性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从而影响了其在西方教育史上的地位。,绅士教育思想,第九章,拓展阅读书目,弥尔顿,.,论教育,/,任钟印,.,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3.,洛克,.,教育漫话,.,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洛克,.,理解能力指导散论,.,吴棠,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