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介休三中 八 年级 物理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平面镜成像
课型
新课
授课时间
2015.10.30
主备人
刘海萍
授课.
班级
课时
参与备课教师
教师寄语
勤动手,善观察,相信你就是最棒的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的喜悦,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及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利用平面镜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
玻璃板、支架、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4纸、刻度尺、三角板
教学流程:体现“一三四三”、“十六字”四环节课改模式,“让一让”理念
一、视频激趣,引入新课:
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平面镜成像。.
你每天都要照镜子,你发现像和物的大小、像到平面镜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合作探究:(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1、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2、 猜想: 。
3、 设计实验:
自学: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7页实验部分,用“ ”画出实验器材以及用序号1、2、…标出实验步骤
小组长复述实验步骤,组员聆听并纠正错误
4、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和蜡烛的大小关系
1
2
3
5、 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 与物体的大小 。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
像和物关于平面镜 。
6、 交流与评估:
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
为什么要使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实验中是怎样确定像的位置的?
④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多次实验?
⑤实验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或问题?
(二)、教师提出问题:把一张A4放在玻璃板后的烛焰上,纸上有像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虚像形成的过程。———平面镜成像原理。
(三)、平面镜的应用:学生展示搜集的图片或视频,并说出平面镜有哪些应用。
(四)、小结:完善板书
三、当堂检测:
1、小明身高1.6m,站在平面镜1.5m处,镜中的像高 m,像到镜面的距离 m,人与像的距离为 m. 镜中的像是 (虚/实像)
2、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A
B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80页1.2.3.4.5.
2.导学案91、92页
补充修订
补充修订
板
书
设
计
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二、虚像
三、平面镜的应用
课
后
反
思
集体反思:
个人反思:
审定人:
介休三中 八 年级 物理 学生课堂学习导学案
老师寄语
勤动手,善观察,相信你就是最棒的
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课 题
平面镜成像
课型
新课
授课
时间
10.30
授课
教师
刘海萍
学
习
流
程
课前预习(独立完成):
1、 镜子、平静的水面、光滑的地板等都可以成为平面镜,我们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叫物体 的 。
2、 做一做,想一想,填一填。
照镜子,观察镜子中自己的一举一动:
镜子里面真的 (有/没有)一个你,镜子中的你在平面镜的什么位置?
镜子中的你和你本身大小 (相等/不相等)
当你走进平面镜时,镜中的你 (远离/靠近)平面镜,镜中的你的大小 (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当你正对平面镜举起右手时,镜中的你举起的是 (右手/左手)
课中:
一. (一)合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2、猜想: 。
3、设计实验:自学: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7页实验部分,用 画出实验器材以及用序号1、2、…
标出实验步骤。
小组长复述实验步骤,组员聆听并纠正错误。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和蜡烛的大小关系
1
2
3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
像和物关于平面镜 。
6、交流与评估:
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
为什么要使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实验中是怎样确定像的位置的?
④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多次实验?
⑤实验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或问题?
(二)、虚像:把一张A4放在玻璃板后的“烛焰”上,纸上有像吗?为什么?
(三)、平面镜的应用:
三、当堂检测:
1、小明身高1.6m,站在平面镜1.5m处,镜中的像高 m,像到镜面的距离 m,
人与像的距离为 m. 镜中的像是 (虚/实像)
2、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A
B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80页1.2.3.4.5.
2.导学案91、92页
我 的
收 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