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科学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对现象背后规律的理解。
二、活动内容:
1、探索事物的特征
活动过程:老师把幼儿园里的物品分成若干类,比如:硬的,软的,粗的,细的,重的,轻的等等。让幼儿在观察后分别根据特征分类,比如把硬的放一起,软的放一起等等。然后再选出其中一种特征,让幼儿找出更多物品,在不用老师的帮助下自由组合并命名。
实践意义:可以促使幼儿通过多样化的物品观察能力训练得到升华,方法比较简单易操作。
2、探索物体的材料构成
活动过程:结合日常生活,特别是玩具、餐具、工具等实用物品,展示不同物品中的部件、材料,比如大个乐高、一堆小乐高积木,具体材料和颜色多样,以此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老师让幼儿们接手,问什么物品可以堆出什么形状,让幼儿团结在一起,不断尝试,既能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又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潜能。
实践意义:材料的构成是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孩子们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物体基本结构,从而对生活中的事物有更清晰明了的认识。
3、观察化学试验
活动过程:把压缩酵母、糖、清水倒在装在瓶子中,摇晃,然后把气球紧盖在瓶口上,定时观察瓶子内外和气球的变化情况,理解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能将气球膨胀。
实践意义: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由生活中的现象想到大自然中的科学原理,同时还能帮助孩子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4、动手制作磁力车
活动过程:由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实验的目的,然后将名称、形状、尺寸完全不同的圆柱形磁铁放在桌上,老师让幼儿尝试使用磁铁吸附住有小孔的圆木。依次套上小车架和小轮,由于磁力相互吸附,小车就会开始运动。
实践意义:通过自己的动手制作磁力车,幼儿理解磁场的基本规律,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动态运动。
三、活动计划及工作安排:
1、制定活动计划:
时间:3天
地点:幼儿园科学实验室
人数:50人
活动类型:幼儿科学活动
2、工作安排:
1)活动设计:
负责人:幼儿科学老师
任务:编写幼儿科学活动的详细设计方案,如活动内容、步骤、时间安排、所需物品等。
2) 物品准备:
负责人:幼儿科学老师及其他老师
任务:准备和收集实验需要的所有物品和设备,在活动开始前检查和摆放好。
3)活动指导:
负责人:幼儿科学老师及其他老师
任务:在活动中负责引导幼儿,答疑解惑及指导有创意的小团队。
4)反馈及总结:
负责人:幼儿科学老师
任务:在活动之后,及时总结及反馈活动情况,并针对活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及后续改进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