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爱心满天 情洒校园
罗田县特殊教育学校 沈正望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平凡的工作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峰。在我们罗田特校这所特殊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辛勤地向弱苗播撒甘露的老师,他就是贺俊丽同志。二十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赢得了师生的尊敬和爱戴;二十多年来,她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矢志特殊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凭着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执著的追求中,赢得了师生们的尊重和感动,为罗田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她应有的贡献。
一、爱心满天,铁树花开。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对待正常孩子需要爱,因为他们能够直接感受,而对待残疾孩子更需要爱,虽然他们有时候不能马上感受到你的爱,但是一旦他们领会了你的爱,那将是永恒的,不可磨灭的,特校的孩子由于身患残疾,大多数患有自闭症,在与人的交流中无形的形成了一种自卑感,这就需要老师去细心地呵护他们。二十多年来,贺俊丽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抚慰了无数颗失望、脆弱的心灵,将他们从自暴自弃的边缘解救出来,学生李群从小患有先天性的耳聋,刚进校门的时候,总是躲在角落里,不与同学交流,老师们反映这个学生太独了,一点知识也学不到,因此基本上放弃了对他的教育,但是,贺老师却不这么认为,她说这个学生其实很聪明,她首先对这个学生的家境进行了解,发现这个学生的确与众不同,他的母亲生他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在他八岁那年病死了,是他唯一的亲人——爷爷把他养大的,从小处在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对他的成长是多么的不利啊,他感觉到不管是什么事这个学生都比别人要低一等,别人有的他没有,冬天,别人穿着棉鞋,他没有;生病了,别人有人买药,他没有……所有这些贺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后她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出现在李群的面前,李群的鞋破了,她马上去商店买来一双;李群没有笔用了,她马上找来一支;天冷了,李群没有棉衣,她马上从家里找来几件……就这样贺老师就像慈父一般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李群,慢慢地李群体会到这一丝丝的温暖,他脸上逐渐淡出了笑容,与同学有话说了,见了老师还主动打招呼,学习成绩也逐渐进步了,由于他丧失了听力,光靠手语还难以与人交流,贺老师就耐心地和他对口形,久而久之,只要老师一张口,他就能领会老师的意思,这对他的学习提高很快,现在通过聋儿语训,他还能简单地说一些短语了,真正是铁树也开花了。
二、身正为范,润物无声。
特殊儿童特别是聋哑孩子在理解上比普通孩子困难十倍甚至百倍,给孩子讲懂一个事理得反复几十遍却收效甚微,而近年来社会上聋哑人团伙进行偷盗抢劫等犯罪活动越来越多,更激发了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深深的忧虑感.因此,贺俊丽老师十分重视对残疾孩子的德育工作,希望孩子们身体在承受自然规则劣势选择的痛楚下,心灵不再有灰垢。聋哑孩子缺失了听这一学习通道,无法判别行为的社会性,进校时凸显很多自然的突出毛病如小偷小摸、自私、好打架、撒谎等。该同志便从日常管理上狠抓德育工作,通过思想品德课、班会课、晨会课等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品质。同时,作为唯一能顺利与聋哑孩子沟通的桥梁,特殊学校里教师的言行犹如一面镜子,会雪亮地闪进在聋哑孩子的眼睛里进而恒久地印刻在他们的心里。该同志身正为范,润物无声:在学生面前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事严谨,对待学生礼貌温和、语言文明、举止得体,同时注意学生诚实等品德地养成,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也是平凡的人,只要面对错误,勇于承担与改正,就是一个诚实的人,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就这样,学校里的聋哑孩子到高年级后,都会是一个个诚实、礼貌、聪慧的阳光少年,颇受人喜爱。如四个已经毕业的聋生在缝纫厂工作勤恳,有的学生还被提拔为车间班长迹社会。有的聋生在学校表现突出,教师经常让他们担任小老师的角色,已经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花开有期,特殊儿童们的点滴进步与成长,都倍让家长欢欣与安慰,而对于默默无闻的工作在特殊教育一线的同志们来说,虽没有桃李满天下的硕果,也没有名誉教坛的丰收,更没有鲜花与掌声,还得承受孤独甚至包括歧视,但特校教师却能真正地感受到心灵的洗礼,犹如雨后天晴般的开朗。
三、以德育爱 ,爱洒校园。
在班主任工作中,事无巨细,关心每位学生,对刚进校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冷了提醒孩子们多加衣,热了提醒孩子们多喝水,教给他们安全卫生知识。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伟大。可爱别人的孩子一时并不难,爱全部的残疾孩子二十几年如一日,就需要非同寻常的毅力。二十几年来,为孩子擦鼻涕,教孩子穿衣系鞋带,细心地记住每一个孩子的喜好与特点,鼓励智力障碍孩子走出自卑、敏感、胆小的世界里,在这个特殊校园里,沉闷的校园却因为爱的浇灌而让生活鲜亮了起来。一位智力障碍小男孩倾向于自闭,老爱躲进厕所或乒乓台下,拉都拉不出来,该同志也就经常坐在地面上以轻柔温暖的声音跟孩子说话,尽管孩子刚开始最多是看一眼就不再搭理,但通过不懈努力,小男孩愿意和他说话,并且在穿了新衣服的时候就跑到老师面前,这时候该同志就会以夸张的声音表扬或鼓励孩子,因为她读得懂孩子的眼睛里渴望的神采与同样敏感的心.后来小男孩不但开始与老师或同学说话,还积极参加舞蹈表演,教师节那天送给每位老师一张他自己画的画,老师都说是第一次收到这么珍贵的礼物。该同志现在的班上有个聋哑孩子进校时的个子如6、7岁孩子般小,等他报完名后才知道他已经18岁了,经过细心观察,孩子黑黑瘦瘦,营养严重不良。后来经过进一步了解到该生幼时丧母,父亲又患重病无法劳动,生活也只得靠伯父支持,来学校也是勉强坚持。该同志从此就非常关注此学生,多次带孩子回家里改善伙食,在结对子帮扶活动中,默默无闻地为该生付出一切,希望能尽最大可能地给予孩子应该有的温暖。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今天的社会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殊教育更是需要高标准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加入才能更好地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接触特殊教育的实践工作和学习,真正和那些聋童生活在一起,你的感受将特殊得多,他们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飞扬,虽然那里没有声音的概念,但是特殊教育者爱他们,也希望有更多聋人能够适应主流社会,成为主流社会真正的一分子,贺俊丽老师一直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着。诚然,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近些年来,她所任班级学科的教学成绩,在历年的全市特殊教育学校联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并得到特教同行的公认。她本人也多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特别是在德育工作方面,她多次获得罗田县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黄冈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但是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未来还需努力。为了孩子,为了特殊教育事业的明天,她还在耕耘着,努力着……
展开阅读全文